杨凌种子产业园建设探讨

2019-10-21 05:18闫颢芯伏晓兵杨文杰
西部论丛 2019年29期

闫颢芯 伏晓兵 杨文杰

摘 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国家种子研发推广的重要基地,“农科城”杨凌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作为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化的重要抓手,杨凌种子产业园可谓是杨凌良种产业集中缩影与完整体现。本文对杨凌种子产业园建设进行探讨,进行SWOT分析后从“搭建功能平台”、“创新招商模式”、“完善运营团队”以及“优化盈利模式”四个方面给出了对策及建议。本文对于杨凌种子产业园的分析與建议有利于促进杨凌种业的高效优质发展,从而更好助力国家现代种业发展,因此具有一定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种子产业园;杨凌示范区;现代种业发展

一、杨凌种子产业园概况

作为国家种子研发推广的重要基地,“农科城”杨凌近年来抢抓历史机遇,朝着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种业硅谷、西部种业之都”的目标努力迈进,致力建成集“研发、会展、交易、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种业体系,建设“一个园区,四大类别、五个基地”。其中,“一个园区”指的就是杨凌种子产业园。

杨凌种子产业园建设主体为陕西杨凌农科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主体为杨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是农科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园区规划占575公顷,总投资约18亿元,通过建设研发聚集区、会展交易区、企业孵化区、商业服务区和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把园区建设成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种业研发试验地,种子贸易集散地和种业企业聚集地。从2013年的初创期到2016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产业园不断发展。据统计,杨凌种子产业园目前已经招引13家规模化种子企业,68家创新创业团队,其中种业企业24家。

二、杨凌种子产业园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1)体制区位优势。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具有“省部共建”的特殊体制,享受各类倾斜优惠政策。“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引领和支撑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它承担的国家使命。

(2)科研品牌优势。杨凌素以中国的“农科城”著称于世,区内驻有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序列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5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国以来,杨凌累计培育优良新品种628个,累计审定品种200多个,新品种增产值超过1万亿元。其中“西农979”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跻身中原主产区前三强;“陕油8号”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成为我国北方油菜产区主栽品种的首推品种;繁育番茄品种连续十年成为我国保护地粉红番茄的主栽品种。“杨凌”本身已经成为了“农业科技”的品牌代名词,一年一度的农高会更是成为了全世界高新农业技术交流的盛会,为种业科技的交流提供了极佳优势与机会。

2.2 劣势分析

(1)招商引资劣势。杨凌种子产业园具有一流的硬件条件和科技基础,然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园区内种业企业的入驻率、人气和流量都还非常不够,入驻的种子企业多为初创型企业,缺乏重量级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的重量级龙头种子企业的缺乏会导致产业园品牌效应和集聚力度不够,缺乏引领和吸引,形成恶性循环,反向对招商产生较大制约。所以,杨凌种子产业园入驻企业如何摆脱“多而不大”的尴尬局面,招商引资如何走出杨凌,走出陕西,把更多龙头企业、种子经销商、种子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吸引到园区来是种子产业园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2)平台功能劣势。以目前种子产业园的状况来看,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种子企业的“表面聚集地”,而没有真正打造能够解决企业问题的“功能平台区”。

大部分杨凌种子企业面临的研发能力低下,产业链条受阻,共享服务缺乏等问题,而如今的种子产业园并没有实现“良种研发平台功能”、“产业打通平台功能”以及“服务共享平台功能”等重要的“一站式”功能。目前杨凌种子产业园并没有充分配置资源,搭建平台,提供给企业和农户更多细致服务。也没有运用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区位使命打造市场广泛的杨凌种业品牌,是为一大劣势。

(3)运营团队劣势。目前种子产业园的运营主体单位是杨凌农业种业公司,物业服务单位是杨凌农科城生态园艺公司。这两个公司都是杨凌农科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并非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且注册时间不长,现有工作人员都不超过10人。团队还不具备足够种业研发、检测、培训和经营贸易方面的能力与经验,也缺乏对杨凌种子产业园体系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能力。园区尚未建立起适合园区运营的组织框架结构。因此,团队专业能力不够强,思路视野不开阔,组织架构不科学,是阻碍园区发展的一大劣势。

2.3 机遇分析

从国家层面上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农业部等有关部委细化种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种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杨凌区层面上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更是为园区发展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努力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2.4 威胁分析

近年来,全国不少省份都提出了种子产业园的建设方案,例如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甘肃酒泉种子产业园、长沙“中国国际种业交易中心”等。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研及育种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先进行列,要想在国内种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就必须进一步整合杨凌优势突出品牌形象。重点围绕旱区半干旱地区农作物育种的特殊需求,建立独具西北特色、体现杨凌使命的现代旱作种业科技体系,这才是打造杨凌种业之都的迫切需要。

2.5 综合矩阵分析

综合以上四种策略,本文认为差异化战略(ST)和增长化战略(SO)比较适合杨凌种子产业园,要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

把握机会,就要乘国家高度种业发展之势,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种业发展的“大气候”下,充分用好政策倾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快发展建设杨凌种子产业园,将其作为大力发展杨凌种业的“抓手”和突破口,形成完整产业链。

发挥优势,就要发挥“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科教单位云集的科研优势,干旱半干旱区的区位优势,以及“杨凌农科城”的品牌优势。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实现平台、资金、技术、人才的四位一体,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

扭转劣势,就是要搭建各类功能平台,强化团队管理,做好园区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园区运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规避威胁,就是要找好自身定位,制定差异化战略,重点围绕旱区半干旱区农作物育种的特殊需求,打造独具西北特色、体现杨凌使命的杨凌种子产业园,从而可以更好区别于其他产业园,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对策及建议

3.1 搭建功能平台

搭建功能平台是杨凌种子产业园运营模式优化的基础,产业园应当以需求为导向,促进种业研发、品牌推广、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等功能平台的搭建,从而推动园区及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深化良种研发功能。目前的杨凌种子产业园的种子企业更多只是“种子商店”,不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的科研能力与人才储备。建议杨凌种子产业园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充分合作,搭建起种业研发与企业生产紧密合作的桥梁,能够将杨凌强大的育种科研成果落地化、集成化、系列化,推动良种研发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重视服务共享功能。目前杨凌种子园还不具备给种子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建议种子产业园建设园区专家咨询服务中心,种子检验检测鉴定中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从而可以更好匹配种子企业在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品牌推广、设备共享、检验检测等方面的需求。

3.2 创新招商模式

基于目前杨凌种子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劣势,要创新招商模式,才能扭转劣势。

第一,了解企业需求是基础。园区应提供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企业不同的需求。杨凌种子产业园目前更多是通过土地优惠,厂房优惠,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客商。但是如果园区的功能平台不完善,就相当于一味强调自己商品的廉价性,而非品质感。第二,创新招商思路是抓手。在宣传思路上,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新媒体风潮,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开展园区宣传,提高园区知名度;在渠道思路上,可以围绕园区种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校友会招商等多种模式,不断拓展招商渠道,并落实好跟踪服务。

3.3 完善运营团队

人才是园区发展的核心,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是园区可持续发展关键。杨凌种子产业园应当以产业聚集高端人才,制定并实施引才计划,对关键岗位管理人才实施安家补助、期权激励等方式,保障团队质量。同时,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制定专业培训计划,运用组织行为学等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4 优化盈利模式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园来说,资金来源仅仅依靠政策补贴和租金物业费是远远不够的,收入来源单一会阻碍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杨凌种子产业园在盈利模式上有所创新突破,提供更多的增值型业务,例如公共服务业务、金融服务业务、种业贸易业务等。

公共服务业务可以通过开发种业培训,专家咨询,检验检测,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权交易、精细物业管理等第三方服务,收取服务费作为盈利单项;金融服务业务可以通过为种子企业提供临时周转资金收取服务费作为一项收入来源,帮助种子企业应对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种业贸易业务则可以联合淘宝、京东、有种网等电商平台打造“杨凌种子产业园”旗舰店,做好“互联网+”种业,打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质种子”的杨凌品牌,资源集中配置实现产业园良种的统一线上销售,也可以通过种子管理站和农业局的资源开展线下种子贸易,面向参与企业收取交易佣金作为盈利收入,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许莹,廖文萱.甘肃高台县玉米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环境与对策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2019.

[2] 赵汝坤,李建奇.我国种业面临的问題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14(7):4-6.

[3] 周洪莉,孙养学.新政策下杨凌种子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2):87-90.

[4] 周水溪,张成海,程显峰.种子产业园,现代农业新旧动能增长的新引擎[J].农民致富之友,2018, 589(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