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聋哑学校少儿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9-10-21 07:06张华英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律动体育运动

张华英

1.研究目的

为了重庆市特殊学校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体育运动,本文对重庆市聋哑学校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到更适合在聋哑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模式,通过运动促进特殊人群身体、心理和性格的健全发展,为重庆市特殊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完成论文撰写所需的各种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重庆市聋哑学校的基本情况

3.1.1学校规模、人数、年级和班级的基本情况

重庆市聋哑学校坐落于渝中区解放碑附近,现有附属幼儿园3个班,小学6个班,初中4个班,高中6个班,共计249名学生。本次研究对象是6-14周岁的群体,共94人。经调查,聋哑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上学要晚一些,基本上6岁开始上小学都是比较早的,所以此类学生基本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在所调查的少儿人群中,每个年级仅有一个班,分别是一年级18人;二年级15人;三年级16人;四年级18人;五年级12人;六年级15人

3.1.2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规定,在体育教学用房方面,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拥有体育康复训练室(56平方米)、体育器材室(21平方米)、多功能教室(120平方米)以及律动教师(80平方米)[1],通过调查发现,重庆市聋哑学校基本具备教学所学场地,虽然场地相对较小,但能满足学生们基本需求。

3.2重庆市聋哑学校少儿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3.2.1少儿体育运动开展形式

调查显示重庆市聋哑学校的主要开展形式包括体育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运动队4种形式。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体育课和兴趣小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体育课数目不一样,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一节,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两节。兴趣小组是全部年级每周两节课。

3.2.2少儿体育运动开展内容

重庆市的聋哑学校开设项目很多,在调查中发现,每个项目开展形式均不同。律动操,在学校里是单独开课的,每个年级每周一节课。且还拥有律动操队伍,学校在律动操的发展路程上获得过不少国家级和市级的奖励。

3.3重庆市聋哑学校少儿体育运动参与情况

3.3.1少儿参与的情况

聋校学生均可自由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不过受自身身体条件限制,选择项目差异性较大;身体缺陷较小的同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并配合教师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另一部分因受自身体质限制产生自卑心理,主动参与低,基本盲目跟随教师学习。

3.3.2参与体育运动和规则掌握

重庆市聋哑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少,但是能经常锻炼的运动并不多。在残疾学生当中,聋哑学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参加除了听力需要以外的任何一切体育活动。但受学校的特殊性、场地器材以及课程设置的关系,只能较浅的进行基本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和体育康复,高超的运动技能甚至体育竞赛、裁判规则则没法掌握完成。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

3.4重庆市聋哑学校少儿体育运动师资力量

3.4.1体育老师的基本情况

重庆市聋哑学校仅有两名体育教师,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各占一名,且均为男性,其中梁天伟老师是国家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讲师,2位教师基本能满足学校体育运动教学需要。

3.4.2体育教师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调查发现,2位体育老师的工作态度积极端正,能充分考虑学生胆小、自卑的心理,非常爱护这些学生。在教学中不歧视肢体残疾,同时给予更多的教学鼓励。但由于2为教师属于健全健康人士,在课程教学中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无法切身体会聋哑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甚至面对聋哑学生时,教师只能进行简单手语交流,故技术教学纠错、互动等稍显困难。

3.5重庆市聋哑学校少儿体育运动的评价

3.5.1教师对目前少儿体育运动开展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聋哑少儿开展的主要教学内容集中在运动技术学习和特殊体育竞赛方面,使用的教材都是普通学校简化后的教材,虽降低了教学要求,但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更希望有一套属于特殊学校的定制教材。体育教师对各运动项目的教学效果基本满意,毕竟对该部分学生要求不高,能通过运动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就行。但在条件限制下,学校的乒乓球运动、篮球,律动操等项目由于其项目特殊性,能避开场地、器材、以及交流沟通等问题开展的较好。

3.5.2学生对少儿体育运动开展的评价

体育课是聋哑学校体育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来自体育课;通过上图所示,学生对于现有体育课的教学更希望引入新颖的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如多增加教学比赛、以寓教于乐游戏的形式改变传统一对多授课模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重庆市聋哑学校是重庆地区最大的聋哑学校,人数多,少儿人群占比大,该校以多元化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

4.1.2重庆市聋哑学校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多,其中篮球、律动操和乒乓球发展比较好。但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学校并没有确定一个重点方向,培养制度也不是很完善。

4.1.3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及形式更易受少儿的喜欢,但学校体育运动环境不达标,体育器材数量少、种类单一,限制了聋哑学校进行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

4.2建议

4.2.1 鼓励重庆市聋哑学校的少儿人群参加足球和羽毛球项目,加大参与的鼓励和奖励,从而提高参与人群的积极性。增加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营造更浓烈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社会关注度。

4.2.2 进一步加强在篮球、律动操、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的训练力度,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同时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4.2.3 针对少儿人群可以开设新的兴趣班,跆拳道是一种肢体运动,只要能看清教练的示范就可以模仿其动作进行学习,聋哑人可能在语言交流方面可能会有障碍,但是在准确的示范后对于跆拳道的联系也是相当的容易,并且也适合学生自行练习。通过在重庆市聋哑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学校在场地和基础设施当中完全符合跆拳道运动项目的开展,所以跆拳道项目在聋哑学校的开展是相当有潜力的。

4.2.4 适当加强学校对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在体育器材、课程设置、创新等方面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单保清 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分类教学 人民教育1999(2):24-25.

[2]张福娟,马红英.杜晓新.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12.

[3]張雪莲.江苏省聋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D].扬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律动体育运动
和谐律动
体育运动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呆呆和朵朵(13)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