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理论体系

2019-10-21 05:40王鹏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王鹏

摘 要:军民融合作为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于当代而言是对优秀的实践道路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我国而言,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必须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想结合,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独具自身特色并且适应我国社会现状的军民融合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用以指导我国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和完善的路径。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理论体系涉及两个紧密联系的部分,一个是应用理论体系,另一个是基础理论体系。本文在此基础上依据我国社会制度和社会现状提出几点建设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路径方法,旨在实现我国的经济的繁荣和国防实力的增强。

关键词: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

引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抵御外敌以及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举措。在党中央提出要形成一条独属于我国自身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之后,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建设便逐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次,由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获得极大的发展优势,整体发展迅速,学者对于军民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向深层次迈进。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下发有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指示文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加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社会中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倡导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来进行具体的指导,深化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

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

1.1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构成

建设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查阅有关报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基础理论体系和应用理论体系。这两方面的差异是军民融合应用理论体系应对的是如何将最高层次军民思想的战略问题进行细化具体落实,而军民融合基础理论体系重点关注的是开展人才培养、完善理论体系以及促进学科建设等。军民融合基础理论体系和应用理论体系紧密相连,二者密不可分,在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为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而服务。

1.2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应用理论体系

如今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应用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能够将实践中的军民融合任务进行有效地解决和应对。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形成和建设宽范围、多层次、高水平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各行各业都对这一发展战略重视起来。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切入浅薄和具体实践执混乱的问题,诸如社会中的人们普遍认为军民融合就是“军人转为民众”或者“民众参军”,但是这些只是对表面意思的解读和理解,如何将完整的概念和实践应用推广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是应用理论体系重点关注要素。

1.3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基础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基础理论体系的具体理解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借用经济学、管理学问题,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视作经济学、管理学问题,这样就显得眼界太过狭窄、基础理论体系过于浅薄。军民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涉及多个学科,其中就包括公共政策领域、政治学领域,除此之外军民融合基础理论体系的建设还需要高水准的哲学思维的指引。在遵循党中央总体战略的部署下,主张从哲学层次的方法论对矛盾进行分析和解决,经济学层次紧紧围绕资源配置和优化,管理学层次探究方法、路径,政治学层次补充和填充理论体系。在分析和探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倡导将各个学科充分结合和融合。

二、建设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路径方法

2.1著眼于世界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理论体系是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国外优秀的经验,以此来完善和补充我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高度捕捉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和国外的社会制度、发展环境和历史形成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绝不能够照抄照搬,应当重点关注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层次和建设经验,适当引荐到我国的国情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建立的针对国防创新领域的快速响应小组,目的在于提升和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2.2深入分析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有关学科、学术、理论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建设发展,完善军民融合体系。但是,这些都是理论层次引发的思考和讨论,脱离实践的理论建设和完善是畸形的,并且不具有实用性,将毫无意义。因此,整体上应当秉持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完善,达到波浪式的前进趋势,深度建设和深化发展。

2.3结合不同学科共同促进提升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各种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多种学科的参与和建设,这也是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在对军民融合进行实践中,我们应当勇于打破思维壁垒和固有观念,主动引入多种学科来共同建设军民融合理论体系,将各学科相关的精华充分采用和实践,实现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的目标。

三、结束语

军民融合作为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于当代而言是对优秀的实践道路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建设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路径方法时可以从着眼于世界的发展,深入分析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不同学科共同促进提升等三个方面来开展,完善和发展军民融合理论体系,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带来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赵立明,孔繁明,王新.新时代海上维权执法理论创新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9,18(01):7-10.

[2]张纪海,樊伟,师仪.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下的敏捷动员理论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121-127.

[3]石学彬,陈荣.近十年来我国军民融合研究的轨迹、特征和未来走向——基于CSSCI数据库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6):22-25.

[4]孔昭君,邓晓童.建设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理论体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89-94.

[5]王建卿,张嘉国,安家康,卓倬.大开放格局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8(09):30-32.

[6]杜人淮.加快创建军民融合发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8-02(005).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