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完你改了吗

2019-10-21 08:41何捷
小读者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阿达绳子考场

何捷

大家见过打磨玉器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反复地打磨,最后居然是一件精美的宝器。无怪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写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获得高分,考场作文更应该如此。

很多同学没有修改的习惯,这不怪大家,老师们要先做个检讨。平时在孩子们写完作文后,老师们迫不及待地收齐—评阅—发还。当大家再次收回作文时,已经是“朱笔御批”过的了,绝大多数小伙伴不敢也不想再去修改,久而久之就不会修改了,只能依赖老师改。这样一来,改作文也就成了老师们理所当然的事啦!也许你要问:为什么不先改后上交呢?我和许多同学谈过这个问题,归纳他们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从来没有修改的习惯。二是很看重卷面的整洁,修改后重抄又觉得麻烦。三是不知道怎么改。

前两点属于习惯问题,慢慢养成就好。考场作文修改问题当务之急要解决的在第三点上。我们就从这点说起吧,和大家聊聊如何由整体到局部修改自己的考场作文。总体来说要像雕刻玉石一样,先从大处着手,确定基本造型,然后再致力于小处修饰,力求精致。

所谓大处着手指的是先对照考试题目要求和自己撰写的文章内容,看看文章的各个部分是否都依题而作。就比如你想要雕刻一只狮子,不要刻成老虎还沾沾自喜,应该及早纠正。如果发现有偏离中心的段落和句子,应毫不犹豫地割舍。之后再看一看,该写的具体内容是否写具体写详细了,若不够具体就要补充。还要看看段落的先后顺序是否安排妥当了,若有不当,及时修改。就像雕刻一样,做到这几点,基本上你要雕刻的形状就已经浮出水面了,而且造型明朗,虽还显得粗糙,但是大家一眼就能明白你要雕刻的是什么了。此时的作品在艺术家眼中还只能算是粗胚,在我们写作修改过程中也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

之后要进行“精加工”。针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进行修改。看看字和标点是否用正确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能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就尽量用,能将日常积累到的优美词汇使用上就能锦上添花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平时的阅读积累对写作有多么大的作用了。如果你看到雕刻家对已经看似成型的作品不断修饰时,请不要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为没有经过“精加工”的就不能算是艺术品。我们写作文虽然不是要求大家每一次都拿出佳作精品,但是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就是在无数次的锻炼中形成的。

感觉作文都改好了,想要交卷前,请大家再缓一缓,就像读课文一样,再默读自己的习作。这也是一种特别的修改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多数学生所写的文章,看起来还可以,读起来就少有生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写作文,一般是先在心里想好,然后再提笔写在纸上,这包含了两个过程,构思和写出。然而一篇好文章的诞生还有一个重要过程——朗读。如果一篇文章没有可读性,那么这篇文章就不是一篇好文章,自然也是低分考场作文。好的文章读起来应有气势、有节奏、连贯顺畅。我们写好文章后要多读,从中可以发现许多毛病,读可以把毛病充分暴露出来,读后再改一改,自己满意才上交。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留下许多趣话。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39遍才满意,他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200遍,才最后付印。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曾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问世。我们学过的北宋王安石写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最初作“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最后才选定“绿”字。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的文章为什么能流传千古,这与作者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分不开的。虽然考场时间有限,不能像名家一样改得充分,但是没有修改的习作千万不要上交,否则将会留给自己很多遗憾。

最后回到一、二两点上来。习惯就在每次的修改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可操之过急。而在考场上修改后卷面不够整齐是否要誊写,何老师的观点是不需要。首先是时间不允许。其次,修改的过程体现的是考场上思考的痕迹,通过修改前后的对比,评卷老师能够很明确地发现你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也能更为公正地对习作做出评价,会改的当然应该比不会改的更为优秀。但是也要注意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不要使卷面过于凌乱,养成修改的习惯吧,不改不上交!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一次题为“一节难忘的课”作文竞赛中,小作者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你就会发现修改对提高作文等级的重要意义啦。

一节难忘的课

记得一节班会课上,何老师传授给我们一个逃生的小技巧让我们非常难忘,到底是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何老师拿出了两根绳子,两端都各打一个结,一根套住一位同学,另一根把自己套住,两个人的手都被套住了,绳子是交叉的,两个人也连在了一起。

“同学们,怎么才能把两个人分开呢?”何老师出题目了。讲台下议论纷纷:“用剪刀剪呀!”“没有剪刀怎么办?”“使劲硬扯啊!”“太费劲了!”“用菜刀砍呗!”……真富有想象力!“你们说的都不对,我来教教你们怎样逃生吧!”何老师说道。

于是他就开始教我们逃生的技巧。他首先把自己的绳子往里伸,绳子就松了;接着用右手抓住中间;然后从对方右手绳套中把自己的绳子穿出来,再套在那位同学手上;最后只要轻轻一撑,两手一拉,绳子出来啦!大家惊叹不已!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小技巧,还懂得了凡是遇到危险,都要处事冷静,认真思考,想方设法自己解决,这样才有逃生的希望!

一节难忘的课——有趣的逃生技巧

在我印象中,何老师上过许多课,有一节最令我难忘。

那一天,何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两根玻璃短绳,我不禁暗想:何老师又要玩什么把戏呢?在何老师的解释下,我明白了何老师今天要把他的拿手好戏——“逃生技巧”传授给我们。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游戏。

首先,何老师叫了我们可爱的阿达同学协助他完成这次逃生演练。何老师先把那两头有环的绳子套进阿达的小手上。那环可真是小,连阿达那细嫩的小手都被拴得紧紧的。紧接着,何老师又拿出另一根绳子套进自己的双手,并把两根绳子交叉到一块儿。“如果我和阿达被绑匪绑架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逃生呢?”

“用剪刀把绳子剪断!”有位同学想了个馊主意。

“用牙齿把绳子咬断!”

“直接把绳子扯断就行了!”

“一起跑!先溜走到外面之后再想办法把绳子弄断!”

……

同学们的方法接连不断地冒出,可基本上都是“笨”办法。

甚至有同学说用“翻山越岭法”,就是让阿达从何老师手上的绳子上穿过去。经过试验,结果发现那样反而越绑越紧了。“翻山越岭法”终告失败。接着同学们又尝试了“勒脖法”,就是把阿达手上的绳子从何老师的脖子上绕过去,这么一折腾,结果仍是没有成功。

同学们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了,在大家的“威逼利诱”下,何老师终于把技巧“招供”了出来:首先,何老师把双手往前伸,绳子就松了;接着何老师用右手抓住自己那根绳子的中点,并把绳子从阿达手上的环中穿过去。这样就又形成了一个环,再让阿达把手从环中穿过,这样两根交叉在一起的绳子就轻轻松松的分开了。逃生成功!

虽然这节课离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可我还记忆犹新。只是一次小小的演练,使我受益匪浅:凡是遇到危险,都要处事冷静,认真思考,想方設法自己解决,这样才有逃生的希望!

(作者:张逸丹)

猜你喜欢
阿达绳子考场
寻宝藏
期末小考场
绳子
“老三毛阿达姆松”经典漫画选辑(八)
“老三毛阿达姆松”经典漫画选辑(七)
同桌的阿达
取绳子
芝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