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2019-10-21 07:06赵莉平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小学

赵莉平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最简洁的文字呈现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学法、守法,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以德为本,以法为用,以德为尺,以法为度,以德为魂,以法为纲。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教育提出新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这是当前阶段我们的教育教学所应该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

一、创新教育

在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一定要重视和运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创新法治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个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绘声绘色的教育教学环境,这对拓展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如在“请帮我一下吧”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四幅“温暖的接力棒”故事插图转变成有声像的动画片视频,形象逼真地讲述了“接力棒”的传递过程及助人为乐意义。又如在“遵纪守法行为养成”教学中,我会找一些遵纪守法的小视频小动画播放给大家看,让孩子们在动画中学到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这个信息大容量工具,再现生活中各种社会公德行为的真实事例,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达到课堂教学拓展的最大化。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法治思想,促进学生“学法”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要把握好法治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法治思想,促进学生“学法”。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是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只有学习了“法”,才能理解“法”、掌握“法”,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因此,要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同法治教育的融合就要打好知识的基础,筑牢法治的根基,让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法治习惯,促进学生“用法”

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果只学不用、光说不练,就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所学的知识也就成了“花架子”,没有了实际的用处。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深刻把握好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之间的联系,以法治教育之实,促生活实际之用,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法治习惯,促进学生遵法、守法、知法、用法。

(一)养法治之习惯,自觉守法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养成对人的行为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同法治教育的融合就要注重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分析其中的内在要求,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守法、遵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法治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从小处着手,从细节之处加强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点滴的小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想和法治习惯。

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涉及到的一部法律性条文规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能破坏,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这些学生看来可能是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在学校的时候随身携带管制刀具等,殊不知这样做其实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养法治之习惯,自觉守法。

(二)筑法治之屏障,学会自卫

学法是为了用法,用法的一个最大的意义就是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自由主义的鼻祖洛克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可见,法律是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其他人权益的一种保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不学习法治教育,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权益正在受到侵犯,如果不进行法治教育,当学生的权益受到不合法的侵犯时,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来保护自己。

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

例如,在《平安回家》这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的实践去思考,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纷繁芜杂,我们难以保证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法的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那么,当学生遇到了这种情况又应该怎么应对呢?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平安回家呢?或者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的知识,教会学生知识之后,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来保护自己。我们要教导学生面临这种情况时应冷静机智,要增强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和快速應变能力,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锻炼,强身健体。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还能帮助学生在遇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从身体层面提供有效的支持。

学生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况选择逃跑、反抗等方位策略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不法分子的随意侵害。另外,学生还可以及时地向周围的大人大声呼救,保留犯罪证据或者是提供线索等,或拔打“110”报警。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时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结束语

每个少年儿童都是一个小小的天使,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和际遇,为了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成长,安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反而影响孩子的健康生活因素越来越多。这些跟社会经济和社会心理都有关系,家长和教师能够做到的是,不断地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青少年儿童的沟通,传播正确的观念和意识,让青少年可以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秀娥.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177-179.

[2]王亮.基于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国际公关,2019(04):82.

[3]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融合小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