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监测背景下美术作业“联动赏析”设计应用研究

2019-10-21 07:06郑福梅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

郑福梅

摘 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近年区域内艺术素养监测为依托,力求在美术常规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中,采用美术作业联动赏析设计应用,梳理教与学的思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联动教学目标分解作业环节、联动教学领域表现作业形式、联动单元教学强化作业主题、联动专兼职师资共享作业类型;扎实进行学生作业的赏析设计应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内化美术素养的契机,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扎实稳步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素养监测;美术作业;联动赏析;设计应用

一、美术作业“联动赏析”设计应用的缘起

近年来,省市区片,各级都在不间断地对各年段进行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对于其中小学阶段,省里测试对象为毕业班的学生。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中高段美术教学工作,本着对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态度,如何做好每次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扎实形成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力,便是每个学期都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我们的常规美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什么呢?在美术各类书籍中对美术素养界定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而从教学实践出发,美术素养可以概括为两个能力:美术欣赏能力和美术实践与表现综合能力。

艺术素养监测的是全体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要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不是个体的,优秀群体的部分成长,欣赏评述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从欣赏阳春白雪名家名作的欣赏背记关键词到自如流畅发表独到见解,欣赏下里巴人的同龄人作品并认同自己作品的意义,其中存在与提升的却是审美判断,使爱美的心理和行为指向更高的品位。

提高欣赏评述能力是小学生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内涵既包括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认识和感受,也包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发展审美能力。如何在美术课上引发学生对作为课内作业的作品深入的思考和评述,在课上听到更多有见解的的表达,成为本次课题探索的方向,也是美术专题欣赏课与随堂欣赏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无论哪一种电子阅读形式的作业欣赏分析,都代替不了学生从“实体”作业中得到的直觉触感、质感与视觉冲击。联动赏析更关注教师与学生共同深入研究“实体”美术作业“读的情趣”、“看的方式”、“读的体会”,这是本课题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在原有基点上的提高作了扎实的铺垫。

二、概念来源与运作方式

1.何为联动赏析。

联动,百度原意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即联合行动。网络的流行词汇,指对某一句话或话题,发表一些与之关联性很强的内容。这里的联动赏析,主要指针对学生已完成的课堂作业的赏析研究与设计应用。从学生作业本身作为图像识读很大一部分内容来讲,学生美术课堂学习中产生的所有形式与材质的现成实体作品美术课堂作业,通过自我评价赏析与同伴赏析,对于图像的形式特征、艺术内涵的了解,包括它们的样式、风格、材料,以及发展脉络及丰富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概括表述,能极大地提升其审美素养。联动赏析更具物理性、区域性、指向性、参考性、同龄化等特征。

(1)联动教学目标  分解作业环节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单课的教材之前,不单单只看其中一课、一单元、一册……应该首先建立起一种美术全学科的整体意识,识读小学全12册美术教材,同时也关照了解初中的教材。这样才能对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与铺垫承接关系理解得更透彻。

(2)联动教学领域  表现作业形式

交互式白板、移動终端等渠道与设备普及,“e+”时代的到来,“云平台”“大数据”等概念,为现代课堂教学学生的体验感知、自由自主地获取相关信息拓展了形式,使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加强。但所有的图像与虚拟也替代不了学生美术作品最“真实”的温度。

2.四种具体运作方式。

联动赏析的四种操作手段:联动教学目标分解作业环节、联动教学领域表现作业形式、联动单元教学强化作业主题、联动专兼职师资共享作业类型;扎实进行学生作业的赏析设计应用。从纵深意义分析,它密切联动起教材解读、课堂教学实施、学生作业展评形式的过程性变化,是师生一起进行的对先前教学行为的逆向追溯与反思,并共同进行教学的再实践再重构。从横向广域理解,由作业赏析交流共享,拓展了更大区域内的师生联动,生生联动,专兼职师师联动、亲子联动、家校联动、社会与学校的联动等。

三、作业联动赏析的成效

检验作业联动赏析设计与应用的成效,关键点是学生美术素养到底熏陶涵养得如何?而不是艺术素养监测的怎样。艺术素养监测为本校教学尝试提供了一个梳理与实践的契机,让教学者知道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应该做些什么,提升一些什么。而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正在往起始年级辐射,从教学目标设计之初就有的放矢,学生作业成果过程性、参照性强,其结果远在学生高段或成年之后所形成的美术素养。现阶段谈成效,只能从目前的教学反馈与架构框架初步建立来讲。

联动方式分解,形式多样,协调并进。初步建立了教材图像作品与学生实体作品联动赏析设计:借学生实体作业——自主选择,灵活机动,重构教学设计。借学生实体作业——分组赏析,体验质感,明析过程步骤。其次,教学目标与学生作业分类应用联动设计:

学生电子作品档案,联动设计降低难度,有助于对比观察;学生实体作品档案,联动设计直观生动,有助于提升能力。

联动结构分解,逐一呈现,加深理解。不同班级作业分主题联动――以线描写生体验先导。不同年段作业同主题联动,用构成形式丰富体。不同教师作业个性化联动,借共享感受个性架构。

联动技法分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作业联动赏析多步赏析,体现学生年龄段特点。作业联动赏析多重预设,呈现学生学习重难点。作业联动赏析多维体验,提升学生主体学习力。

浙江省市艺术素养监测的触动、临安区艺术素养监测的逐年改善。让我们更关注学生本位,学科本位,更关注教材本身;采用美术作业联动赏析设计应用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内化美术素养的契机,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扎实稳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新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术绘本[M].长春出版社,2009.

[3]中国美术教育杂志【M】,第4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2013.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
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的设计应用与管理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