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的思考

2019-10-21 07:06李筱秋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

李筱秋

摘 要:在中國,农业经济是一项重要发展内容,而在全国农业经济当中,乡镇农业经济又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在新时期下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新时期如何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新时期;乡镇农业;经济

发展乡镇农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而通过实践表明,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农业经济的基层活力,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当前的乡镇农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新时期乡的镇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找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1 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受到改革开放以及新农村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软硬件基础设施都较为完善。良好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应用效果,并且为实现惠农政策普及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单一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被打破,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兴起,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不过,当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现有乡镇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就导致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专业化农业人才出现缺失,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区还存在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输出,使得民众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难以提升,更导致该区域的劳动力质量严重下降。其次,经济发展观念落后。虽然大部分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都略高于农村其他地区,但在许多偏远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无法得到政府的充分扶持,所以仍然采用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不仅导致该地区民众思想保守,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阻力大,更使得该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无法跟上平均水平,导致乡镇经济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最后,政策落实不到位。乡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策的扶持。通常情况下,各地区政府部门在颁布政策时都会充分参考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政策的针对性和扶持力度相对较高。但在许多区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乡镇经济发展。

2 新时期提升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

2.1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专业化农业人才是保障乡镇农业经济工作水平提升的根本。所以,在实践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升民众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专业的技术以及实践技能,为全面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有关部门应该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全面把控乡镇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特点,深化专家考察和分析,为乡镇居民提供最为有效的经济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之上,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使得该区域的劳动力水平得到提升,依靠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助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比如,某地区的地质条件优越,极为适宜栽种猕猴桃等水果。所以,有关部门为实施精准扶贫,聘用了猕猴桃种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果园经营者为乡镇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并且,为该乡镇提供了品质优良的幼苗和技术指导人员,全程跟踪猕猴桃种植实践,让该地区的劳动力能充分掌握相关技术,完成了对民众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精准扶贫。

2.2积极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在新时期下,要想有效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首先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运用现代化、信息化以及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来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指导,从根本上打破政府主导观念,培养农业人员树立农产品深加工以及自主吸引投资的意识,逐步将产品附加值提高,逐步构建起特色乡镇企业,将地区农业经济优势有效发挥出来。第一,由基层着手不断促进与加快建设农业价值链与产业链,构建起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与主体融合、创新融合的方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实现增值收益的分享。第二,应当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多样化的功能,加快融合农业和健康养生、教育文化以及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的发展。将以往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集运输、服务、餐饮于一体的产业链结构,进而实现乡镇农业经济的增长。

2.3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基础建设工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农业经济建设工作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乡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基础建设工作,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应加大乡镇农业经济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业科研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有充足的资金可供农业设备研发,保障农业科研的顺利实施,提升科研水平;二是政府方面应根据地方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台并完善一些强农惠民的政策,尤其是要明确在农业中的发展角色;三是应重视乡镇农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应通过加大乡镇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例如,水利设备、机械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乡镇农业基础建设,进而保证农业经济工作的有效进行,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4科学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在发展乡镇农业经济工作当中,可以采取建设合作社、签订合同等方法来有效结合农业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各个阶段,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规模的、商业化的产业链。就现阶段来说,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由以往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改善,进而推动其更好发展。第二,还应当要将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方向转变为多元化方向,有效推动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还应当加快农业生态化的转变,提高乡镇农业经济的品质,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出品牌效应。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乡镇农业经济工作的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晰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困境。在实践过程当中,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产业融合,实施精准扶贫,还需要培养专业化农业人才,充分发挥资金以及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推进乡镇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利蕊.新时期资阳市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J].广东蚕业,2017(05):10.

[2]林雪梅.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路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28-29.

[3]李亚琼.试论如何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19-20.

[4]杜加永.浅析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决策探索(下),2018,(3):135.

猜你喜欢
新时期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