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学校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2019-10-21 07:06黄飞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策略

黄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提出了“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协调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更要注重德育教育,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故此,本文对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学校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学校;德育发展;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与实施,一方面,在促进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帮助,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要牢牢把握来之不易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壮大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在教育体制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小学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性。通俗来讲,德育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做好人好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教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品德高尚的人[1]。学校对于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再教育,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传授途径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也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家长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双方共同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此外,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要灵活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所有操作技巧,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及课堂实践,将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与实施,唯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价值,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效。

2.引導学生正确操作网络,充分意识到网络存在的弊端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五花八门的信息共同涌向性格尚未成型的少年,很容易将其引入歧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抵制诱惑。例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意义的网络视频对其进行评判,将一些有趣的图片、漫画等形式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推荐一些有意义的网站,告诉学生网络不仅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是学习的小助手,进行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渠道视为开阔视野,丰富学习资源的重要利器[2]。同时,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暴力、色情等信息的处理方式,正确理解有关青春期的话题,既不要刻意回避,也不要随意猜测。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公安人员进行宣传讲座,向学生讲述网络的利弊,通过具体案例提高他们的警戒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才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以便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显现德育成效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若想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学校及教师应将空喊口号变为实际行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准则,规范他们的行为。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应教育小学生从小知事明理,并且形成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唯有这样,才能显现德育的成效。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和谐美好的社会现象,把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向具体的行动中去[3]。例如,小学生看到了教师设计的短片:“小孩子为奶奶洗脚,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某小学生为病榻上的老人洗脸、喂饭,受到教师同学的称赞。”“某同学常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分难排忧。”“某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除了要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妹妹外,还要喂养家中的牲畜,即便如此,他们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等等。当学生观看后,教师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去实践,不但能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能力,还使他们受到感恩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因此,行动是见证一切的依据,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资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让他们在知事明理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会有效果。

4.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校园的环境中,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改变农村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4]。一方面是创建文化校园,在校园随处可见“弟子规”“增广贤文”“学生守则”“政治方针”等宣传语言;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思想品德、语文等课程上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探讨,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实际案例的视频,让他们在视频的作用下滋生丰富的情感,例如,四川大地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团结友爱的力量,李光耀的国葬可以感受到对待伟人的敬意等。这些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的渗透,无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

5.结束语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主要结合教师素养、文化校园、网络信息三方面逐步展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校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展开,培育出我国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农村小学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德育知识的熏陶和浸染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芊.试论中职德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21):130-132.

[2]陈晓丹.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新课程学习(上),2014,39(02):220-221.

[3]孙延才.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学校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策略[J].学周刊(上旬),2019,01(19):154-154.

[4]盛波,莫小娇.新形势下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30):195-195.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