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民事纠纷的成因

2019-10-21 07:42孙恒俊
锦绣·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风俗习惯公共安全

摘 要:当代农村民事纠纷问题占据了整体民事纠纷问题中很大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从农村民事纠纷的特点展开论述,在村民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有限、村民当前的消费购买力不足、公共安全保障不足、风俗习惯与法律产生冲突、对村民的思想引导不够等方面上分析了农村民事纠纷的成因

关键词:民事纠纷;公共安全;风俗习惯

引言

由于当代农村地区利益框架结构地调整,造成了部分村民对当前形势的不认同等问题,从而导致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各类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阻碍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农村民事纠纷的成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优化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农村民事纠纷的特点

现阶段,农村民事纠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存在内生权威,部分农村地区的人民更认可历史遗留的自主秩序,并在村民内部诞生出与法律关联不大的权威性人物或规制,从而在具体事件的观点上存在个体差异;第二,核心原因相同,农村民事纠纷的从本质上都是源自于对利益的争夺,因此农村民事纠纷的核心因素都是既得利益;第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民事纠纷中排除利益方面的主观因素,还有很多观念、素质等方面复杂的客观构成因素,同时民事纠纷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比如土地的争夺、对政策的不认可等各个方面;第四,涉及客体复杂,农村的民事纠纷可能会涉及留守人群、外来务工人员、当地居民等各类身份不同的人员。

二、农村民事纠纷的成因分析

(一)村民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有限

虽然当代政府正在不断的加大对法律知识的普及,但由于村民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地区宣传硬件条件不足等各种客观因素,使村民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够,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调解工作效率,从而出现了村民漠视法律法规,违反组织纪律,侵害他人权益的情况,造成了农村管理混乱,不利于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为了缓解农村民事纠纷,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展开普法活动,加大在普法活动方面的投入,例如:2019年6月3日,在毛俊镇毛俊村蓝山县司法局开展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法制氛围。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在宣传栏张贴宣传单、宣传海报等,来进一步优化农村的法制氛围,增强村民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降低农村民事纠纷发生的几率。

(二)村民当前的消费购买力不足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正在不断的上涨,但是物价水平也同样在上升,在此过程中,农村人民不得不面对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问题,导致农村人民的购买力不足,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部分村民在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然会通过侵占他人合法权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形成了农村民事纠纷,这样会严重破坏农村经济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缓解农村民事纠纷,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带动当地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时鼓励村民个人创业,全面推动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加强法律约束,对已经出现的民事纠纷进行及时、合理、合法的处理,从而促进村民塑造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共安全保障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共享经济理念在农村的发展中逐步渗透,人们通过对空置房屋、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条件的整合,构建了新型的产业链,比如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业,在此过程中,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公共安全保障与农村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的不匹配,同时,由于村民们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了各种安全问题,比如卫生安全事件、交通事故等农村民事纠纷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减少农村民事纠纷,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共享经济产业链运作的监控力度,采用民事调解、法律约束等形式,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规范化农村共享经济活动的运作,同时帮助居民认识到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本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提升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长远发展。

(四)风俗习惯与法律产生冲突

现阶段,部分村民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以当地风俗习惯为主来执行具体操作,对当代相关的法律法规认同度不足,导致了民事纠纷,也为工作人员的调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对于村干部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使法律法规的公信力降低,村民们逐渐不愿意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加剧了内生权威对法律管理的不利影响,影响了农村民事纠纷的正常疏导和解决。为了提高农村民事纠纷的处理效果,相关部门干部要进一步深入农村基层来体察民意,关心群众的生活状况,构建公开、透明的民事纠纷处理平台,完善对民事纠纷处理工作的监督体系,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村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同度,有效缓解农村民事纠纷[1]。

(五)对村民的思想引导不够

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的村务工作体制落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使村干部队伍内部的凝聚力不够,不能有效调节村民之间的关系,缺乏解决民事纠纷问题的能力,村民的思想也无法得到有效地引导,造成了村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重视,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律价值观,从而引起了各种农村民事纠纷问题。为了降低农村民事纠纷的发生几率,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培训,来增强村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2019年5月30日,江西丰城袁渡镇邀请了法律顾问开展了村干部培训,此次共计112人参加培训,相关部门通过培训可以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带动作用,加强对村民在思想方面的引导,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缓解农村民事纠纷问题[2]。

结论

综上所述,相關部门通过合理、有效地解决农村民事纠纷,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农村民事纠纷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保证公共安全、增强法律法规的公信力、加强对村民思想上的引导,来缓解农村民事纠纷,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盼盼.试析农村民事纠纷的成因[J].老区建设,2019(04):64-66.

[2]于盼盼,钟于民.论农村解决民事纠纷的自由与冲突[J].法制博览,2018(33):48-49.

作者简介:

孙恒俊(1978-1),男,江苏宜兴人,本科学历,法官,研究方向:民事执行。

猜你喜欢
风俗习惯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网络时代呼唤智慧治理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从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看中日文化差异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书刊出版中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表现及对策
新工艺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