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优化

2019-10-21 06:44李志斌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阳性率

李志斌

摘要:为进行猪0型口蹄疫免疫程序优化,按母猪和肉猪进行分组试验,抽血检验其血液中0型口蹄疫抗体的S/N值,计算抗体的阳性率。对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进行优化,结果:母猪1次免疫后的抗体保护时间为3.5~3.7个月,即每3.5~3.7个月进行1次普免;肉猪在37H龄前母源抗体能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首免后,免疫保护时间能维持到80日龄。即肉猪的首免为37日龄,二免为80日龄。根据生产情况需要,125日龄时进行三免。

关键词:口蹄疫疫苗;阳性率;口蹄疫抗体;免疫程序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02

0 引言

口蹄疫病毒为RNA病毒科中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直径为20~25nm,呈圆形,无囊膜。内部为单股线状正义RNA,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外部为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并保护中央核糖核酸不受外界核糖核酸酶等因素的不利影响[1]。口蹄疫病毒具有多行性、易变异的特点。根据血清学特性,目前可认为有7个血清型,即A、0、C、SAT1(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及Asial型(亚洲I型)。我国主要流行0型和I型口蹄疫,偶有A型[2]。2012年,我国流行的泛亚变异毒与世界各地流行的0型口蹄疫被证明存在很大变异,该文预测在未来数年将可能形成大面积流行[3]。

目前,广泛使用的猪0型口蹄疫疫苗有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研究表明,合成肽疫苗具有较好免疫原性,免疫副反应较小[4]。传统灭活疫苗是采用细胞培养病毒,加灭活剂和油佐剂混合乳化而成,在免疫中不良反应较大[5]。猪场母猪每年免疫3次,即每4个月免疫1次口蹄疫疫苗。肉猪分别在30、60、90日龄各免疫1次口蹄疫疫苗。

我国进行口蹄疫抗体监测的主要方法是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以及胶体金法,目前均有相应的商品化试剂盒供临床应用。

口蹄疫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对畜牧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口蹄疫的免疫预防要重点把握。目前病毒流行形势越来越严峻,生产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口蹄疫免疫程序的优化就有更高要求,因此设计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分组

试验分两条线选择猪。试验选择既定日龄的健康猪群(体质健壮、体重大小均匀,按程序常规免疫,饲养条件相同)。

(1)母猪:分成5组进行试验。选择1次普免前、1次普免后、2次普免前、2次普免后的健康猪群各30~40只。

(2)肉猪:分成7组进行试验。选择3s日龄未免疫、首免1周后、首免2周后、首免4周后、首免6周后、二免2周后、二免4周后的健康猪群各30~40只。

1.2试验疫苗与检验试剂

猪口蹄疫0型滅火疫苗(OZK/93+OR/80株),金宇保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mL/瓶,批号H110942J;检验试剂是韩国金诺VDPro FMDV-O型抗体检测试剂盒。

1.3试验材料采样与编号

1.3.1采样

①母猪:采取第1次普免前、第1次普免后、第2次普免前、第2次普免后的母猪血液3~5mL,各20份,共80份样品血清。②肉猪:采取35、42、49、63、78、93、116日龄的血液3~5mL,各20份,共140份血清样品。采得的血液样本放置于4℃保温箱中,0.5h后有血清析出,取另一试剂瓶保存血清,同样置于4℃保温箱。

1.3.2编号

按照试验要求做好标记和编号,如35日龄小猪首免前为1~20。

1.4试验检测流程

①使用前将试剂盒所有组件恢复到室温,取出抗原包被板;②标记样品、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照各做2孔),每孔加入样品稀释液80uL,然后加入样品血清,阴阳对照各20uL;③温事孵育60min;④洗板;每孔加入洗涤液300uL,洗涤3次,最后用吸水纸拍十;⑤每孔加入100uL酶标抗体,温室孵育60min;⑥重复步骤四,洗涤3次;⑦每孔加入TMB底物反应液100uL,温室暗处放置15min;⑧读数:每孔加入50uL终止液,在酶标仪450nm波长处读数。

1.5试验数据计算与判断

试验有效性判断及判定标准:①阴性对照OD值≥0.6;阳性对照OD值<0.3。②S/N值的计算方程式:S/N=[样品值/阴性值]。③S/N值<0.6时判为阳性;S/N值>0.6时判为阴性。

2试验结果

2.1母猪组

各阶段样品猪S/N值详细数据(随机抽取20份血清进行检测),见表1。阳性率和S/N值见图l。

2.2肉猪组

各阶段样品猪S/N值详细数据(随机抽取20份血清进行检测),见表2。阳性率和S/N值见图2。

3讨论

根据试验试剂说明书的判定标准,S/N值的数值大小与猪血清中抗体效价呈现负相关。因此,在合理范围内,S/N值越大,抗体的效价越低;反之,S/N值越小,抗体效价越高。

由于母源抗体不能一直保存在体内,因此在规模化养殖业中母猪的抗体来源通常是疫苗免疫。从图表中分析,每个免疫阶段的S/N值的差异都较大,抗体的阳性率上下波动。国家标准要求口蹄疫抗体保护率≥70%[6]。因此在阳性率降低至一定数值时,要开始进行免疫。在第1次普免前,猪群的S/N值为0.205,阳性率即保护率为73.25%,数值即将降到70%,这是上一次免疫的保护效果。随着时间增长,保护率逐渐减低。因此,要进行免疫。并非一定要70%的保护率才可以免疫,只要数值接近临界点就进行免疫,可避免养殖户承受更大风险。2018年4月11日第1次普免,根据测得的数据,第2次普免应该在7月25日左右,时间间隔为3.5个月。而通常猪场母猪的免疫次数为3次,即每4个月1次。

仔猪在出生一段时间内有母源抗体保护,因此在仔猪出生后的这段时间里不需要进行疫苗免疫。从图表中分析,猪群的抗体S/N值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阳性率则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随着抗原水平下降,在35日龄时抗体阳性率下降至73.25%,此时开始准备免疫,在26~27日进行首次免疫保护。此后,通过检测数据可以分析,在首免后1周时抗体的阳性率达到100%,随时间推移,分析出在首免6周后,抗体阳性率降至74.88%,此时正进行第2次免疫保护,即在80~82日龄时进行第2次免疫保护。在第2次免疫2周后,抗体的阳性率达到100%。随时间推移,抗体阳性率下降至79.33%。按照这个抗体的衰减速度,可在110~112日龄进行第3次免疫保护。

4结论

(1)母猪组。常用的母猪口蹄疫免疫程序为每年免疫3次,即每4个月免疫1次。母猪每2次的免疫的时间间隔缩短到每3.5~3.7个月免疫1次。因此得出规模猪场的母猪免疫程序为每3.5~3.7个月免疫1次。

(2)肉猪组。猪场的免疫程序为30、60、90日龄各免疫1次,即出生后每1个月免疫1次。仔猪母源抗體的保护时间能达到37d,37日龄前后进行免疫。首免后保护时间能到达80日龄。因此规模猪场肉猪的免疫程序为37日龄进行首免,8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观察生产情况是否需要第3次免疫,通常在125日龄左右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3-75

[2]黄晓燕,郭吴,黄世品.生猪口蹄疫的抗体监测与免疫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8):69-70.

[3]高佃平.U蹄疫发展现状与防控措施[J].今日养猪业,2013(I):28-29.

[4] 白挨泉,邵永昌,刘为民.猪O型U蹄疫合成肽疫曲与火活疫曲免疫效果比较[J].黑龙江斋牧兽医,2011(9):131-133

[5] 杨志军,林焱,李光金,等。含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抗O型FMDV基因T程疫曲诱导豚鼠产生免疫反应[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5):564-568

[6]黄卫平,程晓规模化养猪场仔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的制定[J]四川畜牧兽医,2012(10):19-20.

猜你喜欢
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郴州地区29 243例0~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孝感地区HPVE6E7mRNA检测的调查研究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
男性不育患者尿道分泌物及精液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分级检验在血脂检验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