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打卡,也放过自己

2019-10-21 09:46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艾公告学费

宦菁

当你准备用打卡的方式督促自己学习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愿意静下心认真对待,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如若不是,还是放过打卡,也放过自己吧。

朋友圈就是个大杂烩,有人晒生活,有人晒美食,还有不少人晒学习。晒学习的人经常会使用打卡的方式,比如坚持背英语单词多少天,读英文原版杂志多少次……不过最近微信的一则公告,让圈里习惯打卡晒学习的人少了一大半。

5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公告显示,微信明确禁止利用微信产品功能进行诱导分享行为,近期某些公众号、APP软件利用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包括二维码图片等)到朋友圈打卡,严重影响朋友圈用户体验,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因此,这些行为将被微信禁止。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在参加打卡活动的学习者不乐意了。“说好打卡21天返学费的,这不给打卡了,怎么办?”不少原本采取打卡营销方式的学习类APP赶紧调整方案,只要用户坚持学习,也能返学费。这给了还没完成打卡任务的用户一颗定心丸。

朋友小艾曾经也是朋友圈的学习打卡族,“21天英文TED精读”每天必定会在圈里出现。那时还没弄明白的我十分钦佩这种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学习精神,忍不住问她:“你怎么那么有动力,每天无论多晚都会在圈里学习打卡?”她回了个捂脸的表情,说:“为了返学费啊,大姐!不然,你以为呢?”在这世界上,但凡與金钱挂钩的目标,几乎都能让人产生动力。那时的我,惊叹于移动互联创业者的巨大脑洞,竟让朋友圈成了一块学习的沃土。

但没多久,我又发现,所谓学习打卡或许与学习并没有太大关联。一次出差的路上,同事拜托我帮她打卡,原因是当天回不去的她没办法让孩子学习打卡,但中断又意味着无法返退学费,于是我成了临时客串的学习者。而朋友小艾自打那次打卡结束,圈里再也看不到她学习打卡的身影。她的解释直截了当:每天为了打卡而打卡,学习成效并不大。“有时,工作忙到很晚,你还得惦记着打卡返学费,相当烦心!”

看来,将金钱与学习挂钩,效果未必好,有时甚至会本末倒置——打卡成了正经事,学没学到知识反而无关紧要了。但也有的人是出于学习的本心选择在朋友圈打卡,希望朋友圈能给自己一个无形的督促,同时也能在圈子里建立起自己爱学习的人设。一举两得,甚是不错。将打卡作为手段,真心去学习的人,自然有所收获,但更多的人往往是收获不丰,甚至不了了之,原来如何还是如何。

有专家表示,焦虑感会驱动人学习,但那也必须是焦虑的程度在正好合适的时候,才能收获到最好的效率。如果焦虑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所驱动的事件产生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说,打卡式学习靠谱不靠谱,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打卡式学习是一种社群化学习方式。如果学习者咬定青山不放松,依靠“打卡签到”调动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卡就是靠谱的;如果学习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沉迷于“花式打卡”的形式中不能自拔,让自己的学习一无所获,打卡就是不靠谱的。

当你准备用打卡的方式督促自己学习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愿意静下心认真对待,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如若不是,还是放过打卡,也放过自己吧。每天打卡的焦虑感会让你陷入深深的自责漩涡,最后演变成对打卡的厌恶,进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好好的开头最后却有了惊悚的结尾,实在是得不偿失。

打卡无罪,只是打卡也挑人。既然不是打卡的命定人选,便放过它,也算是放过自己了。

猜你喜欢
小艾公告学费
小艾奇遇记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