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判断及控制

2019-10-21 09:00班志杰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2期
关键词:危险点处理方法

班志杰

【摘  要】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对自身供电进行优化与完善,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行中,为了有效保证供电稳定性,相关电力检修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配电网络检修工作,进而使供电更加安全、可靠,并与此同时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企业效率最大化。配电网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状态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企业供电质量。因此,电力检修人员应当具备快速识别配电网中危险点,并准确处理的能力,进而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关键词】配电检修;危险点;处理方法

引言

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因素的准确的预判离不开配电线路工作环境和相应的运行状况以及配电线路设备性能的全面了解,因此就需要在实际的配电线路检修作业中应综合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从而保证配电线路检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1配电线路中危险点分类及形成的原因

根据危险点本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一是静态危险点,即不会发现变化的危险点,主要在静态客观的配电线路,或者是作业场所内。对于这一类型的危险点来说,主要引发因素包括:配电线路中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作业程序不合理,线路检修时为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等;二是动态危险点,即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危险点。对于这一类型的危险点来说,主观性较强,直接受到检修人员的影响,且与前一种类型的危险点相比,其还具备显著的隐秘性,同时海域环境具有直接关系,从而为危险点的判断与处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配电线路维修的过程中,危险点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力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或者是检修时经常会形成一些危险点,这种危险点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也会随之消失;第二,当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受到天气因素的变化时,其中的危险点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当天气条件出现好转的时候,危险点就会随之消失;第三,配电线路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当其中的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时也会造成很多危险点的存在。

2配电线路中危险点的表现与种类

2.1危险点的表现特征

一是必然存在性。危险点是必然存在在电力运行系统中的,只要条件满足,这些危险点就会演变成系统故障。二是难以察觉。危险点常隐藏在人们不易发现的地方,比如:操作工序中,部分危险因素会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暴露,进而出发安全事故。三是复杂性。危险点的产生与电力运行的作业环境、操作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不同的操作方法、作业环境以及操作工具,都会导致不同的危险点出现。

2.2危险点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危险点主要表现为静态的和动态的,前者存在在静态客观的设备系统和作业环境中,主要与设备不合格、程序不完善、人为操作事物、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缺乏等因素有关。动态的危险点具有主观性和变化性,与检修人员的行为有直接关联性,并存在强烈的隐蔽性,且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方法

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进行判断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首先,对设备与工具进行检查。配电线路检修之前,应利用多功能万用表等仪器,对检修所用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校准各设备的电压等级,以使检修设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同时,在对设备检修完成之后,还要对检修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检修结果的可靠性。若检修时,需要接入临时电源,应在检修之前,对配电箱进行有效的检修,已确定其没有短路以及漏电故障。其次,检修环境判断。对繁琐的配电线路检修之前,应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以避免施工场所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高空作业时,还要搭建出稳定的操作平台,并在平台搭建完成后,对其核灾能力进行检验。最后,由于很多危险点是在检修过程中出现的,所以,对危险点进行判断时,应与检修人员交流,以了解检修人员的状态,预防由于人员因素引发的危险点。

4配电线路检修过程中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4.1配电检修中动态危险点处理方式

据了解,造成配电网动态危险点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因此,在配电网动态危险点的排查过程中,检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避免由于失误操作而产生配电网故障。基于此,笔者就配电检修中动态危险点处理所需注意事项进行以下分析:

(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配电网设备以及线路的检修。在针对重大项目的检测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安排特定监察人员进行监督与操作,进而避免出现人为失误;

(2)在挂接电力线路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在保证线路不存在电压情况下,才能进行其他操作;

(3)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应当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并严格要求检修人员。另外,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的所有事项均应当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其规范性;

(4)若配电网线处于较为复杂的区域,那么在检修过程中则应当将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检测相结合,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网线路受到环境影响。

4.2静态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由于靜态危险点主要表现在设备系统和作业环境中,它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要控制危险点的出现必须对设备和作业环境实施全面彻底的政治运动。由于静态危险点存在在社会系统和作业环境中,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危险,因此要重点判断并防控静态危险点。针对老化的电线要做好检修前的责任控制,做特级巡视和夜间巡视,必要时要采取登杆检查。在雷雨天气变压器要做好防雷防雨措施,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5配电线路检修过程中危险点的控制措施

5.1配电网危险点识别

在配电检修中,为了保证电网配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解决电网故障,便需要检修人员有效识别配电网存在的危险点。首先,在危险点的识别过程中,检修人员需要重点监测配电设备周围环境,在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认真评估工作平台是否安全、可靠,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检修人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对设备电压等级进行确定,以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为优先考虑。

5.2加强配电线路的巡视及排查工作

加强配电线路的巡视与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并解决处理,在巡视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导线是否烧断或熔断,绝缘子的绝缘强度是否完。在线路的巡视与排查过程中的危险点进行预判,主要是从绝缘子的开口销进行检查,配电线路的导线正常运行,杆塔不出现弯曲、锈蚀等。

5.3增强检修安全管理工作

检修人员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并要具备责任心,这是管理人员的主要素质。检修人员在电路线路检测中是主体,其他人员起到辅助作用,能够保证作业后勤,可独立开设监督部门来监测检修环境和手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让工作人员可及时维修,做到预防尽责复查,全方面保证执行检修工作。

结语

在传统的配电线路检修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电路全部关闭之后才能进行维修工作,如今随着配电网的不断改善,在进行配电线路检修时可以通过部分停电的方式来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也导致危险点开始不断增加,从而给配电线路检修人员的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危险点进行准确的判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解决,保证配电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琦.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的预判及控制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16(17):109-110.

[2]余瑞忠.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11):85.

[3]胡知旺.农村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2):56.

(作者单位: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危险点处理方法
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与控制路径
变电运维管理中危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关于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安全管理探讨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谈野外驻训常见涉法问题的处理
试论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在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