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角度下《人间失格》大庭叶藏性格特征分析

2019-10-21 22:29高慧琳
大东方 2019年8期

高慧琳

摘 要: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间失格》主人公大庭叶藏的性格特征,从边缘性人格障碍兼自爱型人格障碍并伴随重度躁郁倾向的心理疾病症状来解读《人间失格》,并提出对其部分评价的看法,从而客观还原出《人间失格》的病理自白。

关键词:太宰治;“无赖派”;边缘性人格障碍;躁郁倾向

第一章 绪论

对太宰治文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向:

一种观点强调太宰治文学中的悲观以及对自我的彻底否定,另一种观点认为其文学从根本上有积极的一面。

第二章 分析

1.1太宰治与叶藏

我认为叶藏就是太宰治本人在《人间失格》这本书中的艺术投影。小说主人公叶藏最后进了精神病院,而太宰治本人也在1936年曾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治疗。事实上日本精神病学界对太宰治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进行了确诊。

我认为,分析和解读《人间失格》,意识到、并且承认作者太宰治以及主人公叶藏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并伴随重度躁郁倾向、有严重心理疾病,是一个基础。否则我们只能游离在太宰治的世界之外,永远隔岸观火,泛泛而谈。

这是一个有疾病的人,这是一本描写疾病感受的书,是一个病人痛苦而挣扎的自白,从一开始就不是为大多数人准备的故事。

叶藏在书里求救,他比任何人都想赶快好起来,他比任何人都想幸福,但还是不受控制地往下坠落。

太宰治在写作时,面对的是更加血淋淋的自我。清醒、透明、深邃,但又狂乱奔腾。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种复杂的人格障碍。

情感失调是BPD患者的核心特征,患者的自伤、物质滥用等行为都被看作是减轻或避免这种剧烈负性情感的不良尝试。

同时BPD患者不仅缺乏自我安慰能力,还具有极强的冲动性。

1.2从心理学角度看叶藏的性格特征

叶藏定义自己 “生来便是阴影”,显示出完全的自我否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叶藏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兼有自爱型人格障碍,并伴随重度躁郁倾向。

1.2.1自我否定:

“恥の多い人生を送ってきました。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我总是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1

“自分には、禍いのかたまりが十個あって、その中の一個でも、隣人が

脊負ったら、その一個だけでも充分に隣人の生命取りになるのではあ

るまいかと、思った事さえありました。

我甚至认为,自己背负着十大灾难,即使将其中的任何一个交给别人来承受,也将会置他于死地。”2

叶藏评价自己是“羞耻的人生”、“祸从口出”,可以看出叶藏对自己的厌恶感和自卑感。他自我厌恶、自我否定、隐藏自己。

1.2.2人际关系缺陷:

叶藏不愿与其他的人有密切关系。他说:“我们不能和人类共同生活。我以为是不可能的。”叶藏“对人类感到恐惧”,无法与人建立亲密、深入、真实的关系。

同时叶藏也难以与他人交流。他无法适应人际关系和人心的复杂,无法和他人达到必要的理解。

1.2.3反复的自我破坏倾向(自我破坏、不稳定、同一性紊乱):

我认为叶藏是BPD患者的艺术投影,还体现在他的自残(self-mutilation)、自杀企图和反复的自杀姿态。

“我没有发出声响,只是悄悄地倒满一杯水,然后慢慢地给盒子开了封,一口气把药全部塞进了嘴巴里,冷静地喝干杯中的水,随即关掉电灯就那么躺下睡了。”1

1.3对《人间失格》的认知误区

我理解很多人觉得BPD、抑郁是一种矫情。“世界”“人类”这些词都太大太空了,“希望大家幸福”听上去也很空洞很虚假。但事实上这些都是真诚的。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普通人所有的一些自私、嫉妒、不是出于真心都被巨大的悲伤淹没了。他们爱人类,是真的很真诚。不是矫情,而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来自别人的温暖。

有人大肆唾骂太宰治和叶藏是懦夫。我不否认他们的懦弱,但我希望他们能够多得到一些理解而不是盲目的批评。论述他们是病人,不是为了索取特殊待遇和同情,而是要在阅读时,客观看到他们的情况,避免盲目地苛责。

New AS,Rot M,Ripoll LH等对BPD患者的述情障碍(述情障碍者存在明显的情绪记忆缺损及负性偏好、情绪管理功能损害)与分离症状做了研究,发现其与BPD患者的自杀死亡呈负相关。报告据此提出:高水平的述情障碍和分离症状可能在BPD中起着功能防御的作用,防止了患者产生更极端的抑郁情绪和更极端的自我毁灭的冲动行为。4

即述情障碍在BPD倾向患者中通过一定的机制保护了患者自身免于陷入过度情绪反应,也就是说述情障碍可能是边缘倾向患者应对负性情绪的一种方式。

但是太宰治是一个如此优秀的、擅长表达情绪的作家,他的述情障碍并不明显,从而甚至失去了疾病本身的最后一层保护。

1.4避免对所谓自杀美学的推崇:

我认为太宰治表现出的自杀倾向并非出自对自杀美学的推崇,也不是借助自杀达到某种美学境界。有人对太宰治文学借题发挥,过分推崇甚至诱导自杀行为,以至于《人间失格》被归为“邪典小说”、“洗脑利器”。我个人非常反对和讨厌这种做法,过分抬高《人间失格》的自杀效应,仿佛是邪教行为。事实上我前面所说的所有的态度,不盲目贬低也不要盲目抬高,都是一种适当的客观与公正。不去妖魔化《人间失格》,平静地对待它的病理特性,才能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本文的创作目的不过希望能够多一些角度去解读太宰治和这部作品,不要只看到堕落与颓废,黑暗与痛苦。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叶藏对人类的恐惧中体现出的对人际关系温暖的渴求,看到太宰治痛苦挣扎下的赤诚与爱。

参考文献

[1]太宰治,太宰治全集[M],东京、新潮社,1967

[2]奥野健男,太宰治论[M],东京、角川書店,1960

[3]相焉正一,太宰治の生涯と文学[M],东京、洋洋社,1990

[4]高橋祥友,自殺の心理学,东京:講談社,1997

[5]岡田尊司,パーソナリティ障害,东京:PHP 新書,2004

注释

[1]太宰治,太宰治全集[M],東京、新潮社,1967

[2]太宰治,太宰治全集[M],東京、新潮社,1967

[3]太宰治,太宰治全集[M],東京、新潮社,1967

[4]陳纹,苗冰,唐秋萍,颜双,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