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如何发挥家庭的作用?

2019-10-21 08:41何辉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心脑血管用药

何辉

慢性疾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非是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表示对某一类起病隐匿,病程相对较常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充足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较多且较为复杂,以及并未完全确诊的疾病的统称。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根据《2017-2022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来看,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下,我国总人群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增长了1倍,尤其是糖尿病、精神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出现了持续爆发。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疾病形势,加强慢病管理成为了重要话题。

一、慢性疾病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中因慢性疾病死亡的患者达到了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疾病的危害主要是针对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中洗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达到了2.9亿,即表示每5个成年中就有1个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29.2万人,因癌症死亡人数为281.4万例,即表示每天平均有7500人因癌症死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大约为68/10万人,而该病的诊断率不到35%;糖尿病可对心脏、脑部以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带来影响,并因此引发糖尿病足、眼病、脑血管、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在该报告中其非常详细的数据明确自建国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情况,同时表明慢性疾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成为了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全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对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中,以便更好的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升全面的健康质量。

二、家庭参与慢性疾病管理的方法

國家卫计委借助大数据对各个家庭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此发布了首个大数据调查报告《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受调查者中,家人患有慢性病的家庭占53.2%。

有专家表示,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由于一家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相似,每日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都基本接近,故非常容易形成一种疾病。为此,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关注家庭生活的健康管理,参与到慢性疾病的管理中非常有必要。

家庭在参与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积极学习疾病知识

家庭应当加强对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家庭成员可借助报纸、社区宣传手册、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获取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慢性疾病的控制方法、慢性疾病的膳食指导、慢性疾病的日常注意事项等,通过不断积累丰富的疾病知识,增强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此外,针对家庭各种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家庭成员还应当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认知意识,增强管理能力。

2.建立起健康生活饮食习惯

在慢性疾病管理中,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家庭在参与慢性疾病管理中时,首先必须协助患者对各种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善,包括抽烟、酗酒、熬夜、高脂肪摄入等,家属可与患者共同进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进,相互监督,共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而饮食是慢性疾病管理的重点,建议最佳的膳食模式为“一至七”饮食模式,即每天一个水果,两盘蔬菜,三勺素油,四碗粗饭,五份蛋白质食物,六种调味品,七杯汤水。尽量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机体的营养所需,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若有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减少糖分含量较高的摄入,例如:甘蔗、西瓜等。

3.督促患者按时用药

慢性疾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并无特效药物,需要长时间配合药物来进行疾病发展的控制,但由于慢性疾病患者多在家庭中自我用药,故家庭成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家庭成员可根据医生的嘱咐,为患者设置闹钟,以闹钟的方式督促患者到点必须按

量用药。若患者的合并疾病较多,服用药物的类型较多,则需要详细咨询医生各种药物的用药时间、先后顺序,并根据药物制定一份用药计划表,保证每次服药均能够做到按时、按量。同时正确的用药,也能够降低用药不良反应,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4.陪同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运动也是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可以配合患者多进行适当的运动。目前,慢性疾病患者普遍为中老年群体,故建议运动以散步、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为主,每周需进行3次以上运动,每次至少需要进行45分钟以上。若患者的年龄较大,体质较为虚弱,需要保持长期卧床休息,那么家庭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床上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同时也能够减少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当前我国慢性疾病的形势日渐严峻,作为家庭应当积极参与到慢病疾病的管理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其他家庭成员慢性疾病发生的预防。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心脑血管用药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吸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澳大利亚平均每天17人死亡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幸福的家庭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