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9-10-21 08:41陈静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陈静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6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开腹手术治疗组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两组患者人数均等各33例。根据分组,对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和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明显更低,仅手术时间的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略长于开腹手术治疗组,不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所有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对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25-02

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具体指的是女性生殖器中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是人体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1]。该病一方面会引起腹坠胀感、腰背酸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以及子宫出血等症状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还会给女性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通过手术剥除子宫肌瘤,是治疗该病的一种直接、快速、确切途径,但在以往子宫肌瘤剥除只能通过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这对患者所带来的手术创伤较大,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较为缓慢[2]。而腹腔镜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情况,其相比于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来说,具有更多、更显著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对33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使患者取得了比开腹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以下为具体的研究情况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66例,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恶性病变、手术禁忌症者。根据对患者的收治顺序,对其从1号到66号进行排序,并将序号为单数的患者划分为开腹手术治疗组,将序号为双数的患者划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每组患者33例。分组后,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4岁,平均(40.24±2.68)岁,最小肌瘤直径8.2cm,最大肌瘤直径10.2cm,平均(9.12±0.22)cm,其中肌壁间肌瘤16例,浆膜下肌瘤8例,黏膜下肌瘤6例,子宫颈肌瘤3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40.75±2.93)岁,最小肌瘤直径8.1cm,最大肌瘤直径10.3cm,平均(9.18±0.26)cm,其中肌壁间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7例,子宫颈肌瘤2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基本一致(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根据分组,对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2.1 开腹手术治疗组方法

全麻,根据肌瘤部位,定位手术切口位置,常规开腹显露盆腔内组织及肌瘤部位后,在肌瘤和肌壁交界处注入缩宫素等,然后轻柔地锐性剥去肌瘤及其连接的周边结缔组织,将所取下的子宫肌瘤放入夹链袋中送检验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手术创口进行止血包扎,严密逐层缝合关腹,留置导管后手术结束。

腹腔镜组患者大致手术方法为:

1.2.2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方法

全麻,脐上两指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控制为10mmHg到13mmHg,分别在左右麦氏点做切口,切口大小一个为10mm,一个为5mm,置入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情况,以及其他脏器、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将子宫肌层、浆膜层及肌瘤表面利用单极电钩切开,切口长度略小于肌瘤直径,将肌瘤核用齿抓钳夹持后旋转并向外牵拉,沿瘤体假包膜用单极电钩向下分离到肌瘤基底部,然后利用双极电凝切断后止血。从左下腹切口取出肌瘤,如果肌瘤体积过大,可用旋切器先粉碎后再取出,对盆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2/0可吸收线将切口连续缝合,切口消毒包扎后手术完成。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统计。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计算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分析,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数据记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和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明显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手术时间的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略长于开腹手术治疗组,不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方面,两组均有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了并发症症状,如切口感染、盆腔黏连、肠梗阻等。不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6.06%,开腹手术治疗组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21.21%。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5)。

3讨论

从当前的相关研究报道来看,子宫肌瘤已经成为了相当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在育龄女性群体当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可以高达20%到25%左右,尤其是对于40岁到49岁的女性来说,其发病率甚至可以高达47.3%到52.1%[3]。该病一方面会引起腹坠胀感、腰背酸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以及子宫出血等症状,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还会给女性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因此该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家庭与医学关注[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增长速度过快的肌瘤,不除外肌瘤恶变或肉瘤的可能性;旋切器的使用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肌瘤可造成肌瘤组织播散,故目前旋切器的使用在国际上存在较大争议;但随着设备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改进和完善,相关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毕竟,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所具备的其他方面的优势,是不容否认的。因此,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证明,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对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戚昕蕊,龚小辉,李冬华.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693-3695.

[3]胡先娥,郭孟杰.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 (15):135-137.

[4]郑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17(14):82-83.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