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未来学校”,创新育人理念

2019-10-21 04:50刘正波
年轻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给教育领域颠覆性的变化,“未来学校”建设备受关注。顾名思义,“未来学校”就是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学校教育,在新时期“未来学校”的趋势已经到来,如何创新育人理念,飞向“未来学校”,还需从学校教育着手,明确育人核心,制定育人策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未来学校;未来学生;育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15-01

“未来学校”并不是对现代教育的彻底颠覆,而是对现代教育进行革新,使其可以迈向“未来”。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未来学校”的建设能够带给其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从而在全新的学校教育环境中得以快速发展,走出一条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之路。对于教师而言,应关注多层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创造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

1“未来学校”育人核心

在“未来学校”的建设中,育人核心将会发生转变。一方面,关注育人的基础条件建设与完善。人才是创造未来的基础,学生的核心地位不容忽视。“未来学校”的建设,要在环境、空间和数字化等多层面着手。在环境建设上,学校要打造“发展人”的环境建设标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在明确目标的导向下,形成以人为核心的育人环境。在空间层面上,要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愉悦感,重视学习空间的自由开放,包括特色鲜明的功能教室、富有诗意的空间等等,这些都将成为温馨的外部育人环境,塑造立体化的空间格局。在数字化方面,学校要依托丰富的数据支撑,整合多元化的资源,建立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优质教学环境,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如微课、电子白板和互动电视等,都可以成为“未来学校”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育人的核心是学生本身,为此“未来学校”的建设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并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专属空间的打造,从而确保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未来学校”育人核心的全面把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显著[1]。

2“未来学校”育人策略

2.1关注人文教育

“未来学校”的建设,要高度关注人文教育,并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中将其渗透。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侧重点要放在整体教育和学习方法上,形成一种内在的助力。学校本身要发挥出主体作用,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尊严、情感体验和正当权利,从而使得“未来学校”的特色得以彰显。优化学校管理格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最终目的是发挥出人文教育的内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健康成长[2],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2.2加快建成智慧校园

“未来学校”的教育过程,也要体现出“未来”本身的特性。数字時代,教育工作者要紧密围绕学生并持续发力,从而制定和开发出更合理的学习活动。当前,“教育云”和“大数据”都可以成为“未来学校”建设的重点,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这些便捷的教学辅助工具,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打造智慧校园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传统课堂的转型层面,教师则可以借助虚拟课堂以及社交工具提供的群聊功能,完成对学习过程的优化,形成以通信技术为核心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的融合模式。当前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教育行为等层面的持续深化,能够对学生个体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将“教育公平”真正展现出来[3]。

2.3做好资源整合

“未来学校”的育人功能想要得到全面呈现,需要有效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打造特色学校的目标,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前,生涯规划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所关注的焦点,这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校内资源的利用上,要充分发挥出学校环境资源、空问资源以及数字化方面的资源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在校内空间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还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潜在的资源价值挖掘出来,实现自我提升;在校外资源的利用上,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寻求融合发展的合作模式,使学生获得校内资源无法带来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可以在校外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做到“集天下之物力而培育之”。

2.4变革学习方式

“未来学校”的建设能否实现有效性,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努力去探索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的重构,逐渐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收集信息的指导者和解决困难的帮助者,成为和学生共同进步的伙伴。教师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去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当前已经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的慕课、微课等模式,都是“未来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者只有对“未来学校”抱有充分的自信,学校才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育人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和育人效果,“未来学校”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望文章能够为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帮助,推动“未来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璐.未来学校的概念、特征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9(7):16-19.

[2]李刚刚.未来学校:价值、模式与创新路径——2018首都教育论坛综述[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3):12-15.

[3]丁朝君,浅谈信息化环境下的未来学校[J].中国新通信,2019,21(2):74.

作者简介:刘正波,男,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