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互联网思维下男孩的成长之惑

2019-10-21 08:01韩静宇
锦绣·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男孩子男孩孩子

韩静宇

男孩的成长是当今世界一项宏大的社会命题,男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的用二元对立式“穷养”或者“富养”来概括,如何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勇气、耐心与信心,如何保证男孩子在童年时期发展的脚步不被女孩子赶超得太多,这是我们目前必须正视的一个难题。好在,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最被认可的能力,男孩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肯定;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的及时、有效,男孩子对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力也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宝贵财富。

一、男孩成长的目标与困惑

很难说一个人精神气质受时代印象的程度有多大,每个时代都有符合这个时代精神气质的审美标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男性最朴素的要求是沉着勇敢,敢于挑战和担当。一直以来英雄硬汉形象成为一代男孩成长的精神动力。社会学家康奈尔提出:男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建构出来的。战争年代塑造了男孩子坚毅刚强的性格特质,男孩子的普遍口号是“我想成为了不起的人”,因为“了不起”才能在动荡的时代生存下去,而互联网时代并不需要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大人物,它更注重集体合作的智慧,充分利用自身的存量,寻求更多获得增量的机会,这才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生存方式。这是现行思维下男孩成长的目标。

然而在成长的初级阶段,男孩无论在身心还是智力发展上都晚于同龄女孩。校园生活中无法控制自己以及无法严格遵守学校规则的行为,在低幼阶段的男孩子中似乎是普遍現象,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而一旦他放下手头的事情来回应你的呼唤,之后再要接下去继续完成之前的事,就要隔很长的时间,更有甚者之前的事就半途而废了。男孩的这种特性让他们容易付出专注力缺失的代价,而童年时期注意力总是被打搅的孩子,会对他未来学习能力的养成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俄罗斯科学院进化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试验发现,男女思维的差异与大脑左、右半球的发育程度有关,在童年时代,女孩通常比男孩拥有更好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女孩对声音的语调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用听课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这些因素是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从肢体运动中学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以强调专注学习和记忆力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女孩比男孩更具优势。

二、男孩成长的轨迹与规则

尽管有众多学者研究表明,男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这个最重要的社会通道上表现堪忧,尤其是男孩在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基础科目的学习上,更是与女孩子无法抗衡,然而学业危机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学校是孩子长大成人的第一步,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男孩平均在校时间是1000小时,在漫长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男孩的心理成熟期会随着生理成熟而慢慢到来,在职业院校的就业期望调查中,临近毕业的男孩比女孩具有更高的职业期望,他们会比女孩子更早厌恶亦步亦趋的学校教育,渴望尽早进入职场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在很多理论里,学校被认为应该对男孩成长危机负责,但只要把握准男孩成长的轨迹,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合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反馈及时的优势,男孩成长的危机也许能化为推动成长的动力。现在很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建立童行为观察体系,并开通远程访问渠道,便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积极寻求家园共育的一种方式。虽然大多数家长会以猎奇的心态来对幼儿园课堂上自己孩子的表现来进行远程观察,但也有部分用心的家长开始合理利用这一有限的开放的时间,在观察的同时做好实时记录并形成观察后的反思。笔者的好友多多妈,每天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记录儿子在幼儿园这两节课的表现,小班时期,她发现活泼好动的多多在课上根本坐不住,其他孩子都沉浸在课堂绘本有韵律的朗读节奏中时,或者被老师生动的讲述吸引住时,多多总是东张希望,表现出一般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不足儿童的特质来。一段时间后,幼儿园嵌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环节,在节奏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在音乐中体会故事的生动有趣性,并帮助提升儿童记忆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质。多多妈发现,只要音乐响起,原本东张西望的儿子会自觉把头扭向音乐的来源,并跟着戒律做相应的动作。中班时多多妈开始有意识的发掘儿子在音乐方面的爱好,最终决定帮儿子报了架子鼓培训班,面对每天枯燥的联系,多多一点都没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来,专注力也比从前提升了许多。

这只是远程观察的一个极小的案例,诚然,目前我们的远程观察体系还不够完善,观察角度往往也只是单向性的,如何来建立健全远程观察的多样化机制,让家园能有效合作起来我们是目前学前教育亟待重视起来的问题。

三、男孩成长的外力干预和自我救赎

提到男孩成长,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是“男孩的精力”。一些带孩子的老人常常抱怨自家孙子精力太旺盛了,中午老人想睡个午觉,可是家里的小孩却跑来跳去,或翻箱倒柜的拿着拿那。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小孩越来越皮了,怎么那么难带,笔者奶奶常说“我小时候带你爸爸和他兄弟三个,都没这么累过,现在看你儿子真的一刻都不停的”。老人家说的没错,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父母辈的成长的环境是决然不同的,那时候男孩子的精力都消耗在了野外捉虫、爬树和打群架上了,回到家里必然是安静的。现在我们把本该出去消耗的精力“圈养”了起来,所以男孩们一逮着机会就在家里捣乱。

这就说到了男孩成长的外力干预,我们是否对男孩保护的过多,反而让他们的成长无所适从。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攻击性是人类所有心理和行为的源动力”,不给出去玩,没有同龄孩子一起打打闹闹,整天看书又不现实,电视又不给看……男孩过多的精力被耗在了在家中搞破坏上,加之男孩天生对机械构造具有好奇心,总想着拆掉东西来看看里面是什么,于是,家长们会看到熊孩子拆了你的抽水马桶,毁了你的化妆盒,把你的厨房弄得乱七八糟。我们是否需要通过外力干预来解决这一难题,回答是必须的,既然拆毁东西是大破旧有的秩序,那么把拆毁的东西复原则是重新建构一个秩序,而建立秩序感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实用的能力,是我们迅速适应社会融入集体的钥匙。

成长是感知、思考和行动都趋于成熟的过程,对于男孩成长的外力干预,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其建立秩序的维度,而应当敏锐地捕捉情绪的信号,及时给予他积极而有效的情绪暗示,方能把外化的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驱动力。积极情绪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情绪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环境的影响会给人们的观念系统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一点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上体现尤为明显,情绪本身也是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在善良、诚信、自尊、自强等品行的帮助下,产生积极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在狭隘、自私、懒惰等动物性作用下产生消极、黑暗的情绪。积极激发修复前者积极性的一面,克服后者消极性的一面,学会在突发事件中控制情绪的走向,才是成长的关键。相比较女孩的自我认同而言,男孩更看重他在一个环境当中的认同感,为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或在集体中的不到关注的男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游戏的世界,在虚拟世界里寻求认同感便是男孩子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也是弥补真是世界缺憾的一种心理补偿途径,用虚拟世界的成功来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我不是一个失败者”,从而得到情感的满足。显然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放任男孩子从此沉迷网络,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要看你用了它的哪一面,以及如何来利用它来帮助男孩子成长,使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方向。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玩中学,一方面游戏世界里的失败不需要承担太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游戏的成功又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情感满足,笔者非常认同现在的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多元化的知识渗透和匿名同场竞技的形式,让男孩子在虚拟的世界中体会到了真实的成就感,这是互联网思维下十分流行的学习模式,也是指引男孩子自我成长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

童年是允许试错的一段时期,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是对孩子进行偏执的保护,更不是通过各种培训限制他天性的发展,孩子成长需要正常而真实的环境,并且这种环境允许实践着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元发展可能性。针对男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用成人的思维一味的构建规则,甚至沉迷于服从型的亲子关系,显然是有违教育原则,事倍功半的做法。抓住男孩子大脑结构的特质,通过大数据记录分析每个孩子的特质,促成他们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学龄前教育目前应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男孩子男孩孩子
男孩子
亲爱的“老男孩”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你好,男孩子
差不多男孩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瓶中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