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合唱教学前有效铺垫的策略

2019-10-21 08:01李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铺垫合唱教学起点

李洁

摘 要:音乐教师应关注多声部学习的起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反思、自我学习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合唱教学;起点;铺垫

众所周知,学生合唱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音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计划地渗透合唱的元素,为学生进行正式合唱学习提供铺垫。

一、抓起点,培养二声部听觉能力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逐步渗透多声部音乐的概念,培养其多声部音乐的听觉意识。一般来说,学生感受节奏要比感受音程容易些。

1.创编节奏声势

虽然到了七年级阶段,学生对声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部和音准的敏感度以及演唱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创设多种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二声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二声部练习,以此获得丰富的二声部体验。比如《彩云追月》这首乐曲的二声部旋律上有一定难处,因此可以设计成简单有效的声势节奏,用以上的节奏型反复演唱,配合双手左右开合动作表示星星的闪烁,一方面能与高声部旋律线条形成和声效果,另一方面也有效地让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感受乐曲所要表达夜的灵动与优美。学生也能很容易地从两个声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中感受到声部的和谐。

2.滲透简单和声

当学生对两声部的节奏有了比较稳定的体验之后,教师可以把单音旋律逐渐带入节奏,让学生尽早感受到和音的美妙。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角色扮演,因此教师可以在情境的角色区分中引入简单的和声,既满足了他们的喜好,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和声的内容。如在歌曲《红河谷》的教学中,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抒情又富有强烈的旋律性,二声部可通过1、7两个长音交替组成,用“lu”模唱,引导学生将这两个音想象成歌词中的野牛抑或是风声,歌曲的画面感立马显现出来。这一做法使得简单的单音旋律与歌曲形成了丰富和谐的音响,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和声听觉体验。

二、夯基础,培养良好的二声部演唱基本功

(一)气息练习

在上课做呼吸练习时,我会让学生双手叉腰,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气息是如何在腹部膨胀开来的,必要时,让他们插在腰间的双手使劲向里收缩,目的在于让手的力量和呼吸时腹部的力量形成对抗,更直接地感受气息。

气息沉入肺部以后保持5秒的时间,学生开始做时往往身体处于僵硬状态,不能很好的运用身体的各项机能,生怕一放松整个气息一泄而空。所以每个学生都眉头紧皱,四肢紧紧贴在身上,整体肌肉全部紧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这个时候我就会让他们放松下来,将吸入的气息全部吐出,在吐气的时候发“呜”的音。

(二)发声练习

在呼吸练习过后,我会进行一轮和呼吸练习搭配的发声练习。如果呼吸练习练的是“狗喘气”,那发声练习就从跳音开始,如果呼吸练习的是“长吸长呼”,那发声练习就从连音开始。发声练习一般三轮,呜母音为第一轮,开口音和闭口音搭配为第二轮,和声发声为第三轮。如:当这个旋律发“wu”这个音的时候,我需要告诉他们,“wu”是火车跑的声音,所以你们在模仿的时候需要让你们的声音向上走,并且靠后。不能嘴巴扁扁的,让声音只从嘴里面出来。这样说完有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但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很不理解声音怎么向上走,怎么靠后。而且声音不靠嘴巴出来还能从哪儿出来。

(三)咬字练习

在歌唱中,很多学生受到某些流行歌曲咬字方法的影响,故意不将字咬清。纠正咬字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学生觉得那样咬字好听,我就将他们唱的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听。当把歌词拿走以后,他们也会发现根本听不清自己唱的是什么,便就会按教师的要求,将每一个字都咬清。如八年级(上)《大海啊,故乡》,第一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在学生唱的时候会让学生将最后一个字“讲”唱完后立刻将韵归为“ang”这样一句话唱完学生仍然能够保持着歌唱的状态。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合唱这种更高难度的美,他们愿意跟着教师完成基础练习,用他们自己的歌喉完成对合唱的理解,对音乐美的诠释。

三、重过程,循序渐进进行二声部基础训练

(一)轮唱练习

轮唱时声音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一般来说,简单、短小的歌曲比较适合轮唱。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保卫黄河》。这是一首典型的轮唱歌曲,可以设计成二部轮唱也可以是复杂的三部轮唱,在学生刚接触轮唱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光盘上的移动方块来直观地展示两个声部的行进,也可以结合歌曲创设一定的情境,二声部轮唱的加入象征着革命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气势不断磅礴,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感受两个声部。

(二)伴唱练习

伴唱也叫配唱,是指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合适的旋律来配合主旋律演唱的一种演唱形式。伴唱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演唱之中明白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伴唱的声部要控制音量,而主唱的声部则要大胆表现,只有这样,当两个声部互相配合时,才能呈现出和谐的声音。

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一二三四歌》中出现了回声式伴唱,这一类伴唱可以从模仿入手,如歌词中的“哪里有我”这几句。学习二声部时,首先请学生做自己的回声“哪里有我”,当学生获得稳定的音高感和节奏感之后,再将高低声部合作进行配合演唱。之后再指导学生用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最后在低声部的演唱上强调附点节奏的强弱处理,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总之,音乐教师应关注多声部学习的起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反思、自我学习与创新。唯有这样,才能将合唱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最终化为美妙动听的歌声,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铺垫合唱教学起点
六月·起点
铺垫
画与话
下雪了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疯狂迷宫大作战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