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2019-10-21 16:17潘玮
锦绣·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下乡三全育人探索

潘玮

摘 要:“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进方向。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家电义务维修服务团为例,探析目前大学生“三下乡”存在的问题,结合“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关键词:三下乡;三全育人;探索;思考

为了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团中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在人民需要最迫切的地方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发展至今,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农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风气、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成为了收效显著的高校思政建设平台,成为了彰显“三全育人”实际效果的第二课堂。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家电义务维修团在此次活动中围绕科技支农帮扶和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两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发挥专业优势,真正体现“三全育人”实效。

一、“三全育人”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一)全员育人助推活动长效开展

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家电义务维修团自创建以来已有15年的历史,形成了院党总支--院团委--辅导员+专业指导老师--团队负责人的纵向管理体系。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亲身参与,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院团委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开展交流会宣传典型,进一步推广活动效果,扩大青年学子影响力;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大局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专业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把握社会实践的进度和方向,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更有效地激发出大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团队负责人全面组织、管理,每个成员的明确分工职责,并接受学院的指导和监督,提高自主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学生与人民群众交流、请教,不仅能学到生活经验,更能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学院--社会--团队三级矩阵,将全员育人的成效发挥至最大。

(二)全程育人引领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青年学子的力量不可或缺。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既是助力乡村事业发展,更是引领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现实抓手。信息工程学院家电义务维修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走进百色市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将书本和新闻报道中的农村情况具现化地展现在大学生眼前,使大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在日益强大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从而把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延展至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系好人生的扣子。

(三)全方位育人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

信息工程学院家电义务维修团“三下乡”项目开展伊始,有针对性地在全院选拔专业技术过硬、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建立专业性强、团结协作的“三下乡”队伍。在实践开展前,积极宣传,扩大影响,产生朋辈效应和榜样效应,提升大学生向先进学生学习的看齐意识。在实践结束后,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特色品牌,积极参评校内各类评选活动、团中央“镜头下的三下乡”“千校千项”等赛事平台,举办成果交流会,“三下乡”优秀个人和团队表彰会,让学生了解“三下乡”实践活动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目前,家电义务维修活动已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在活动范围、形式、受益人群、实践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一)具有专业社会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三下乡”活动的带队老师主要有:由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和以“辅导员+专业指导老师”的结构为主。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重思想教育,专业老师重专业技术指导,三者在从事和研究社会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对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式下有效开展“三下乡”实践育人的方向把握不够精准,时机嗅觉不够灵敏,在有效结合团中央每年制定的“三下乡”主题开展活动方面仍有所欠缺。同时,工作和工作量不能与专业课任教老师的评职称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打消参与度。

(二)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结合力度仍不足

作为学校和学院的品牌团队和重点建设团队,家电义务维修团依托于学院的校级社团电子科技俱乐部,成员以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为主,开展活动期间始终得到了学院乃至学校强有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与义务维修团相比,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组建的实践队伍受关注度不高,活动成效不够明显,影响力度不够深远。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学生思想认知不到位,团队组建不合理;二是指导老师欠缺经验,未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进行社会实践,使实践活动流于表面;三是实践时间短,难以发掘当地社会资源,未能形成长期、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仍需完善

目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仍把暑期实践报告或总结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评选“先进个人”、“先进团队”等评优项目的佐证材料主要看是否有地方部門公章,奖励方式以奖状和一定数额的奖金为主。但随着新时代和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这种旧有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随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长期以往,很难适应日后的发展。

三、针对当前不足的解决措施

(一)组建专业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

开设面向教师的社会实践指导课程培训,培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将个人的思政教育、心理辅导、专业知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现。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模拟训练,组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队伍,开展模拟“三下乡”训练活动,通过扮演学生角色,深入探究学生的思想转变、心路历程、学习成果、个人价值体现等方面,更好地为指导学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加强与优秀实践团队的交流沟通,汲取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短板,形成资源互助,开放合作的新局面,走出“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创新之路。

(二)组建多元化团队结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在选拔队员时,要注意成员的覆盖面,既要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要有热衷志愿服务的普通同学;既要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老手”,也要有初次尝试的“新手”。择优筛选,结构多元,组成思想过硬和本领过硬的“三下乡模范团队”,利用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志愿者的影响力,由点成线,由线扩面的辐射出去,带动更多的同学主动参与到“三下乡”活动中来。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当地团委合作,邀请团干部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在开展活动中能更好地贴合实际,服务群众。

(三)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拓实践育人长期合作阵地

在活动开展前,做好前期活动准备,切实深入的了解当地群众的真实需求,结合自身特色开拓创新。不论是常见的支教、政策宣讲、卫生知识普及等实践方式,还是吸引力较大的观影、文艺演出等服务方式,都要以群众需要为基石,以发挥专业优势为支柱,有效吸引当地群众的注意力,形成群众喜欢、欢迎、支持的社会实践局面。同时,借助活动的影响力,以各地团委为桥梁,加强与当地群众、组织、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开发实践地,共同培育“三下乡”特色项目,打造多支具有“三下乡”专业特色的实践队伍。

(四)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

将活动开展的过程和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既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也为下一次的活动开展做铺垫。但将一份活动报告或总结和一些加盖部门公章的佐证材料作为考评和奖励的主要依据,难免有些不公,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考评和奖励机制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既要看总结材料中体现的活动情况,又要看活动开展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建立群众反馈--教师评价--学校评估三级考评体系,真实了解活动的实效。此外,在保留传统的奖状和奖金的奖励方式的同时,可通过学校--实践地合作机会,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回生源地就业,真正投身到建设家乡的实业中去。

四、结语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增强本领。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思政课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让大学生在服务基层中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应不断探索、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开展、宣传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把握历史潮流,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

参考文献

[1]景耀强.高校团学“三下乡”项目实践引领的思政作用[J].北京青年研究,2018,27(03):53-59.

[2]解甜雨.大学生暑期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8(14):105-106.

[3]于艳华.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動的实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12-13.

[4]张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5):163-164.

猜你喜欢
三下乡三全育人探索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