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优化教学案例设计

2019-10-21 08:47丁春艳
教育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小王维权劳动者

丁春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感悟,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一例贯穿整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教学,结构紧凑、过程流畅。

聚焦素养,设计案例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学生平时了解到许多关于劳动者权益受损、维权艰辛的信息,对依法维权的结果普遍持不乐观的看法,这是认同上的障碍。二是教材中阐释的依法维权的途徑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这是认知上的障碍。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能理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义,又能知道维权的途径?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时以“维权原因——维权依据——如何维权”为教学线索,设计了“大学生小王职场遭遇记”的案例,如讲故事一般将教学内容置于学生相对熟悉的场景中,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评价。过程中,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和“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为教学辅助材料,开展了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导向,启迪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要从真实的问题开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扣案例,既要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具体学情,又要考虑问题的逻辑性和思维梯度,引导学生全面、辩证、深入地思考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切入主题,展示案例“小王职场遭遇记”之一:

2016年12月10日,小王入职A公司,被告知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公司未与小王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017年2月15日,A公司通知小王,由于他在试用期表现不佳,所以公司决定辞退他。小王要求A公司支付前两个月的工资,但没有成功。

基于案例,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小王讨要工资不成?小王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请你运用法律武器帮助小王维护合法权益,你会怎么做?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步步推进。问题1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劳动者维权的原因:现实中,用人单位凭借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有时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2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知道劳动者维权的法律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问题3的设计意图是结合案例的具体情节,让学生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本教学环节按照“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代表交流——同学补充——教师点拨提升”的顺序进行。依托导学案,设计递进式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更有体系、更具张力,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夯实基础,深化认识

学科知识的积淀是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知识融入案例,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创设情境,确定学习过程的逻辑起点,预设思维探究的路径。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课的主干知识为:“维权原因——维权依据——如何维权”,但有的知识点极易混淆,如四种维权方式的法律效力。于是,我在导学案中设计表格“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为课堂交流、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我展示了案例“小王职场遭遇记”之二:

2017年3月,小王入职B公司,并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公司因经营状况不佳,“想方设法”让小王辞职,双方产生劳动争议。

之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你能否告诉小王处理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哪些?小王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该公司?

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学生是否具备了用法意识?如何判断?教师可以设计新的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法治思维对现实问题进行判断、评价。为此,我设计了案例“小王职场遭遇记”之三:“春节加班拿不到加班费”,请学生“一试身手”,帮小王拿出一个维权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采用什么途径维权(对象、方式、诉求)?二是如果不奏效,下一步该如何做?

设计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构思维权方案,既能够考查学生对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四种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四种维权方式的效力的掌握程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树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理念。

融入实践,内化理念

实践是观点内化的最好方式。法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通过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养成守法习惯。

在学生完成维权方案设计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份课后探究作业——学会看劳动合同,要求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内容,查阅一份劳动合同文本,并做好以下记录:劳动合同文本有哪些基本条款?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约定哪些内容?劳动争议解决方式是如何约定的?有无其他重要事项约定?请举例说明。

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课后探究作业的设计,把法律意识教育延伸到课堂外,既可以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地观察、分析问题,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养成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习惯。这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相契合。

本课的案例设计力求将案例情境线、问题学习线、主干知识线和课后实践线有机融合。四条线串起了碎片化的情境和零散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教材文本和案例情境的交互学习中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成长为明是非、尚法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一个值得称道的案例设计不仅要承载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功能,更要给予学生思维启迪,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的案例设计才能真正增加课堂的深度和厚度,使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小王维权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致敬最美劳动者
“过程复杂”成维权痛点
维权诉讼知多少
减肥
3·15 维权特别活动
麻辣烫
借钱
湖北移动12315消费者维权站创新维权方式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