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要素

2019-10-21 06:59孙艳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基本概念信用风险要素

摘 要:信用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保障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活动的安全性、维护当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可靠性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面临多项影响因素且涉及多项风险管理内容,相关组织与人员必须明确当前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目的与要素,进而以此为基础不断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能够为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与可靠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推动力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具体目标进行阐述总结,同时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当注重的要素内容进行探讨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概念;要素

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均存在着管理组织结构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上存在滞后不足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我国范围内部分商业银行并未清晰明确的认识到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相关内涵,导致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上出现各种不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具体目标进行阐述总结,同时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当注重的要素内容进行探讨总结。

一、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具体目标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即针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以此达到预防和解决其经营发展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消除经营发展风险不利影响、保障商业银行经营收益的目的。而当前我国范围内针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存在多种定义,相关研究认为信用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产品交易过程中其所交易的对象存在无法履行合同约定的具体风险,也有相关研究认为信用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产品交易过程中其所交易的对象存在违反合同约定的具体风险。因此本文将综合各项参考文献与结论,将信用风险界定为商业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其交易对象违约及信用等级下降并由此造成债务市场价值下降以及由此引发各项交易损失的可能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

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完成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监督、风险控制、风险调整五项工作内容,并以上述内容作为具体的管理目标以期有效预防和解决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内容。以风险识别为例,其要求商业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依照具体的标准全面有效的分析当前交易过程中所存在的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各项因素。例如商业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交易对象的账务信息、授信信息、账户信息、财务信息、过往行为等多项内容探查当前交易对象是否存在相应的信用风险;以风险衡量为例,其要求商业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依照统一有效的标准来测算比较当前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严重程度,同时基于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并以此明确商业银行在当前交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收益数额等。总体来说,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衡量目标主要是为了确定当前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严重程度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进而结合其分析结果对可能产生的损失和收益进行评价。

二、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基本要素

总体来说,当前阶段我国范围内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当全面掌握以下基本要素内容:

(一)客戶授信的整体风险

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即要求当前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将不同的客户汇聚成群体,进而在所有客户的基础上对当前银行交易过程中蕴含的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进行整体归纳,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分析当前整体客户基础上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交易经营、发展借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风险影响。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项非常基本的组成要素,其以整体客户为研究对象并以将整体客户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信用风险纳入研究范围,进而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经济成分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代表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由以往的单向客户管理转变为整体客户管理,同时由以往的单项银行风险管理转变为整体范围内的银行风险管理,这一点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在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管理中需要针对客户的整体评价进行分析管理、针对客户的风险区域进行分析管理、针对当前银行的产品组合进行风险管理。三者在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机密联系。

(二)信用风险的有效平衡

信用风险的有效平衡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以提升风险管理效益作为最终目的、并以平衡当前银行整体层面的信用风险作为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事实上,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其始终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信用风险威胁,且信用风险威胁具有不可避免、极难消除的特性。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只能够依靠以往管理经验总结风险的发生规律,进而有效锁定当前经营发展与业务服务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办法。基于信用风险所具备的双向性特征,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自身损失与收益的平衡,必须要采取信用风险的有效平衡办法,以此确保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风险收益与风险损失能够始终保持在较为合理、均衡的范围内。此外,商业银行在风险平衡控制的过程中也要在银行自身层面上加强对经营损失的分析控制,进而在客户层面上加强对经营损失的分析控制。举例来讲,商业银行在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过程中必然要结合当前客户所能承受的最高额度、银行政策范围内的最高额度等内容,最终确定当前客户的信用额度。在此过程中如果客户最终所要求的总额度超出上述任意一项额度的数值,则银行必然会冒着信用风险为其授信。

(三)统一授信的有效管理

授信的统一性与标准性同样是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要素内容。其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对客户授信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各项流程内容、业务服务、分析指数的标准性、规范性与统一性,进而强化对授信风险的控制效果。事实上,统一授信的有效管理是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组织管理的角度所采用的一种信用风险管理办法。统一授信要求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并保持授信主体的统一性、授信客体的统一性、授信风险标准的统一性以及授信业務管理的统一性,同时在统一授信的有效管理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从源头开始对其统一性进行监督核查,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的实际部门职责分别完成对客户各项信用风险的调查、分析以及总结。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内部不同组织部门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分别侧重评价,同时其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价标准始终保持统一性、标准性和规范性,以此有效追踪客户信用风险在银行业务服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确保授信业务最终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损失均在当前商业银行的承受范围内。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抓住客户授信的整体风险、信用风险的有效平衡、统一授信的有效管理三项管理要求,同时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以分别完成风险识别、衡量、监督、控制、调整等不同目标,如此才能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动态性与深入性,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收益并规避客户授信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于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赢未来,2017(7):1-2.

[2]秦志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辽宁经济,2017(6):54-55.

[3]蔺庆校.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30.

[4]朱映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4):86-91.

[5]冀玉玲.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8):140-141.

[6]蓝雅卿.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89-90.

作者简介:孙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基本概念信用风险要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利用线性方程组直观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