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本源

2019-10-21 08:10高展
健康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阴阳

摘要:经对张仲景《伤寒论》的研读与实践、对中医发展历程的思考与分析,结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特点,拨去神秘,以道法自然开悟性发现了1800年以来隐藏在《伤寒论》里的自然规律。揭示了中医发展的方向。这让更多人能轻松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古老智慧中医成为可能,使得这门生命医学变得更简单实用,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阴阳 一气周游 三圆纵横 六气六经 中医本源

0引言

人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是万物之灵,宇宙的生命太大,变化太慢,人类似乎感觉不到,但是宇宙的生命变化却在人的生命体中再现的淋漓尽致,换言之,人体是宇宙的浓缩,是个小宇宙。故而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作“天人解”。这是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中医也是基于这个思想而创建的,到了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书出,则是中国中医发展的巅峰之作。而在当时,科学还没有发展、发达,古代中医则是向自然学习,通天地以疗人疾。《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医学著作,当然不会跳出當时医药文化思想圈之外。因此,我们今天研究中医也要回到当时的语境中去,才能真正领悟中医的真谛。

1、医道与自然

我们人体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它是怎么来的?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规律与面貌?在我们的宇宙之外,是否还有着无限多个宇宙与可能?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几乎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它们都和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最被人们广泛关注和认知的,是宇宙星系中的太阳系。而和我们人体最为密切相关的是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星球。太阳的每天升起与降落是地球自转的一圈,人们就体验到了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人们夜里睡不着叫失眠;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是人们体验到的一个月,妇人月事不能如期而至也就生病了;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人们体验到的一年,一年有春夏秋冬,人体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些都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相关。人体与太阳、地球、月亮运行保持协调一致才没病没秧,人体这个小宇宙也遵循自然之道,医道是人体的健康之道,医道也必须遵循自然之道。

2、《伤寒论》的智慧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距今约1800年,是中国中医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不久,《伤寒论》原书失亡。时光到了晋朝,太医令王叔和(生于210)发现了《伤寒论》残卷并整理。

在张仲景的时代,还没有当今的科学,而医圣在他的《伤寒论》中,就已经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来阐述病机了,并且可以很准确的推演病期,《伤寒论》道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1]。这与西方现代发现的疾病“七日节律”相吻合。“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天,“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天,合起来六天。“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阳与“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阴是三对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古人认为,人体充满了阴阳这对物质,充满了对立统一,《伤寒论》是一部神秘而又简单高效的医典,充满了阴阳这个对立统一的古老智慧,方法完全来源于自然。《伤寒论》应用阴阳对立统一理论,三阴三阳的辩证方法实现了危重病一剂而愈一天康复的神奇疗效,大道至简。回顾历史,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时代仅仅凭借自然法则,就实现了学理的大统一和疗效的巅峰,也达到了中医学史的巅峰。

3、《伤寒论》的分解与分裂

经历数千年风雨后的中医,由于思想、人文、战争等原因,真正遇到了大问题。导致中医本源真道几乎失传,却抱着一堆芝麻绿豆一争高下。

关于中医医理,从唐以后便开始分裂,宋、元已裂为金元四大家,互有所长又相互矛盾或攻击。学术之碰撞本应为好事,却不料各执己见,各自为政而矛盾近于激化,由内部矛盾发展为敌对。延伸到明清时期,又出瘟疫学和温病学说,中医体系完全分崩离析,天下只有热病没有寒症了,乱象致极,中医界天下大乱。

明代《瘟疫论》一出,把所有疾病全部归结于外因,也就是细菌,却不理解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综合体,人菌共存,人菌合一,菌灭人亡。现在看来,过度杀菌已导致当今医学十分的无奈。

清末以后,西医因战争而兴盛,中医从此不仅面临自身分裂的内患,更添西医强大的发展,内忧外患之下奄奄一息走到了今天。执业中医者疗效平平,看病者几乎不信,甚至连中医自己都不信。偶有志向者,改行以谋生存,更有自作聪明者,卖弄学理转干“保健养生”谋私利,或纸上谈兵“卖弄学术”而不会治病,也有创新者搞“中西结合”,可数十年证明中西结合如同牛与马的杂交更加误入歧途。

正如(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天人解”中道“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讬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2]

根源在于医道乃自然大道,而自然大道十分空泛,无形无状,后人难以理解。《伤寒论》流传了1800多年,医林传诵,经久不衰。但令人不解的就是为该书写注的人却多达500多家。其中《伤寒论》注影响较大的清·柯琴在其注自序中说“彼此矛盾,黑白不分”。注解越多,后学者困惑越多,众说纷杂,历代大家都认为自己能传仲景之真谛。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历代以来,人们对《伤寒论》的解读,各有千秋,纷繁复杂,自我发明创造,错改中医医理,医理四分五裂,直至支离破碎,以致后人不知所云。中医失去了医理,就只剩下技法,没有了医理大道,临床面对危重病人,死守秘方或方剂,如同打仗,不知进退。疗效差强人意,中医步入失效而衰败,至今几近灭绝,也难怪明国时期众多五四先驱群起抵制中医。

然而,现代医学,往往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疗效却是治好了头脚却坏了,甚至一场流感也让当今医学无可奈何。究其原因,是西医与中医都误入了疾病的外因,不能回头。所以找到一条更智慧、更系统的中医大道是当务之急,而生存发展几千年的古代中医却是真正的智慧医学,自然医学。

4、实践与发现

4.1以身试药

本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也在浩瀚的中医书海中迷失了。只得亲自以自己身体试验和尝试中药。本人亲尝了伤寒论中的所有方剂,用以百剂方药反复试服,亲验各方机理,体验各方药之反应近十年时间。生怕学有偏差,广求各家学理。谁想,诸家学理四分五裂,互相否定,甚至完全对立,几乎后悔多读!从此更加迷茫,身心更加痛苦,煎熬历时五年,在药物医理内外夹击之下,本人的身心几至昏厥癫狂,面目全非。

4.2发现三圆

幸有天道酬勤,机缘巧合,本人把自己放回到1800年前去思考,研修《易经》、《河图》、《洛书》、《道德经》、《青囊经》、《皇极经事》“研究天时,以验人事”。终于参悟发现了汉时医学“颠倒顺逆分合三圆纵横一气周游”[3]这个规律。从没有希望到反过来有希望。但更具体的说,《道德经》是本人打开《伤寒论》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也只有读懂了《伤寒论》的整本论述始终,也只有读懂了阴阳颠倒顺逆,也只有读懂了三阴病与三阳病之阴阳的分与合,才会发现整本《伤寒论》都在推演阴阳的规律。也只有结合汉代文化连贯起来整体思考分析,才会开悟的发现这一隐藏在整本《伤寒论》里的三圆规律。

4.3理论回溯

回过头来,本人再去验证各家学理而能不惑,心中豁然。“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阴三阳正好是三对“阴阳”关系,即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合而为一气。三阴三阳合在一起就是六气,也叫六经,再分开正好是三圆,也正好对应于太阳、地球、月亮这三大系统,也是人体最为关键的三大系统。

4.4三圆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第一圆,太阳、太阴结合而诞生初级生命,如太阳与地球的昼夜作用而诞生原始的生命,人体内也诞生了太阳、空气与水、土,形成气血系统。第二圆,阳明、少阴结合而产生了低级动物,如同地球有了水与火的交融而能够腐化诞生更丰富的生命。第三圆,少阳、厥阴结合产生了高级系统。实现了人体内四季气候的循环,体内的四季变迁,风与木的互动,森林发育,自然更加绚丽多彩,五音五色五味产生,人有了运动,神经和智慧与灵魂。

4.5张仲景的“小册子”

现在,再从《伤寒论》看云,医圣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知道“三圆纵横一气周游”这套与自然一致的规律系统,但他并没有作为重点而将它明明白白的写在《伤寒论》这本书里,他只说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六病。如果他有交代清楚现成的答案,那么,千百年来,就会有许多人能够读到这个中医本源。中医的发展也许就变得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玄而又玄,不会因后人的解读而分裂出更多的门派,中医的规律就不会那么扑朔迷离。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那个时代,人人都知道;二是需要靠悟性,他就不讲了,免得误导,他只是写了一本“小册子”,供人们照着用。因此,1800年以来,就没人知道人体的生病的规律,也没人悟到这个三圆规律。

5、验案:治五年不能吃饭、瘫痪无力。

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农村人朴实而又坚强。五年前得一疾,到各医院及民间诊所治疗,不但无效还变得更加严重,后来放弃治疗。一日,来我家做客,方知已病久矣,人已瘫痪,五年不能吃饭菜等有形之物,靠喝米汤水生存。瘦而白黄,色略面垢,眼神有力,说话快急,脉相有根,右脉洪大有力聚于关寸,双脚无力不能活动,口干苦渴。大便一周只能通一次,如羊屎,小便每日滴出不畅,胃部凸起如一个盘子状。人不能动也不能吃有杂质食物,只要一颗米饭入腹、即剧烈痛。无法入睡,人一卧即胸闷喘气,故五年也没睡好。

当年我还在抄方剂,遇到如此危险重症,又是我的亲人,就开一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顿服,当晚子时上厕所尿通大量,而胸中闷塞感大减,安睡一夜,为五年来第一次安睡。但口苦、渴,更严重,大便不通,开方大柴胡加小陷胸汤三剂,大便大泄,口苦渴大减,胃口也开,能吃少量稀饭,继续柴胡陷胸汤七剂,人能活动可干轻活,胃口大开可吃硬饭,前后服此方一月,一切如常不再复发。该月他每天畅泻,甚为担心,农村劳动人民坚强一如既往服下去,痊愈。此重症没有半点补药还天天畅泻,不得不敬医圣制方之神,辨证之妙,治疗之微。当时本人还不能贯穿三圆之理。

今有三圆贯穿可解此案,第一方为太阳之方,太阳出水化为气,水气化,水道通而小便如常,胸中水化为气而去,闷解,突起圆盘渐消。第二方把下陷胸中之太阳调出回归第一圆而一圆复常,大柴胡疏通二、三圆,虽无补药只要三圆流通阴阳自合,阴阳合而元气旺。能吃能睡不必担心泻下,每泻一次即水火交融一次,反复一月而二、三圆复常病愈。反之,若泻后昏迷,无神无胃口,则不可再下,必伤元气,导致中圆大败,根基动摇而危,不可不慎。

由此,人体是个小宇宙,三个圆好比自然给人类安装的三套系统,第一圆如太阳,第二圆似地球,第三圆像月球,生命的规律就是阴阳交而生,合而存,分而病,离而死。所以,人人当珍惜三大系统,不可随便损伤或切除。如果背叛自然,一旦三圆运转失靈,生命垂危,万千归零。复杂而神秘的医学,其原理竟是如此的简单,不再玄奥,不再迷惑,不再难学,中医理论体系简化到此,人们可以不难成为高明的中医。

三圆纵横规律,对当今医学的垂危疑难急病有一目了然的指导力量,这为人类的中风、脑溢血、半身不遂、心肺肾衰竭、三高、瘫痪、痴呆、肿瘤等重大疾病找到了钥匙。

6、结论:

数千年的中医总结概括就是一句话,“三圆纵横一气周游”。人为宇宙缩影,三阴与三阳对立统一,对应太阳、地球、月亮,它恰好构成了三个圆,阴阳在三圆内“颠倒顺逆分合三圆纵横一气周游”[3]永不停息,直至生命结束。人体内有许多的系统,但是关系生死的却只有三个,只要保持人体三圆系统的畅通,生命就能有质量的活着。

参考文献:

[1]郭霭春,张海玲.伤寒论校注白话解 全2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

[2](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4.

[3]高展.伤寒论三圆纵横[M].香港:香港文艺出版社,2018:6.

猜你喜欢
阴阳
望岳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郎阴阳之死
清明祭祀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哲学思想
治病要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