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

2019-10-21 09:43石野
青年生活 2019年4期

石野

摘 要:洋务运动中,上海江南制造局及其下设翻译馆,翻译引进了大量西方书籍。西方科幻小说随之进入中国文人的阅读和创作视野。吴趼人创作的《新石头记》是晚清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学界历来将这本小说的内容笼统的分为两层结构,忽视了隐含于文本之中的三个社会模型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吴趼人在小说中塑造了北京、上海、“文明境界”三个社会模型,结构上呈现出层层递进的价值关系,表达了吴趼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设想——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同时以儒家礼教体系为指导技术的思想内核。

关键词:《新石头记》;吴趼人;晚清科幻小说;社会模型;中体西用

一、《新石头记》的结构划分

本文要讨论的《新石头记》便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接续《红楼梦》,从黛玉死后宝玉悬崖撒手,离家、出世写起。写宝玉穿越了几世的轮回,来到了义和团运动中乱像四起、岌岌可危的晚清。

小说全文共四十回,按照之前学者们的理解,小说的内容结构可一分为二。

小说的前二十一回讲述穿越后的宝玉游览现实世界的情景,他以新时代的新事物轮船、火车为交通工具,往返奔波于上海、北京、武汉之间。作者以宝玉为视角,记录了當时社会的奇闻异录,人情世态,又借宝玉及其好友之口,对着这旧式中国的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批判。

小说的二十二回以后,宝玉机缘巧合的闯入一个独立于污浊晚清社会所在的“摩登桃花源”。这个叫做“文明境界”的所在,物产丰富,科技发达,百姓安居乐业。

小说的后半部分就借宝玉的游览经历描绘出这一“乌托邦世界”的全貌。这里的机器人仆役来往穿梭,空调调节全境温度四季如春,上有飞车逡巡不绝,下有隧车往来不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详细描述了宝玉乘坐飞车上九天,在非洲中部猎得《逍遥游》中“扶摇九万里”的大鹏;又乘着配有永动机的潜艇,下至南极冰层底的深海里,捕获奇珍异兽。

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的结构,分为上述两个部分。通过宝玉的游历,将现实的晚清社会和“文明境界”的理想社会进行泾渭分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作者对晚清社会的批判和嘲讽,进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新石头记》里的“摩登桃花源”与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又被译为乌有之乡,其意为:“空想的国家”,或“空想的地方”,最早出现在柏拉图对“理想国”的相关论述中。西方人用这个词语,寄托了一代代人对未来、对秩序井然之完美社会的想象。

随着清末西学的大量涌入,科幻小说裹挟着“乌托邦”一词来到中国。不具备西方文学史背景的中国文人,开始将这一完全的西方词汇赋予中国文学的语境。

乌托邦,在《新石头记》一书中,就被表述为了“摩登桃花源”与“文明境界”。

摩登,是英文单词modern的音译词,意为现代。而桃花源,众所周知是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出现的意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1

笔者认为,这一意象中所蕴含的社会模型,直接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大同篇中对“大同世界”的描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

桃花源一词,自陶渊明起,被后世中国学者、诗人广为推崇,大量出现在了后世的诗文之中。在这些诗文的不断累积中,桃花源这一意象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丰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吴趼人在《新石头记》后半部分里所描绘的那个“乌托邦世界”,冠之以“摩登桃花源”3之名,是首次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桃花源意象与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乌托邦意象相结合,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学传统中,找到并截取出了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对未来理想社会形态的想象——使两种文化互为解读、互为照应,交相辉映。

三、《新石头记》的三个社会模型

笔者认为,这种两分法的结构解读,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仍失之于笼统和宏观。我认为,必须把小说的结构解读为三个部分,在三角结构的对比下更完整的领略作者深埋书中的块垒。

我认为,小说中宝玉游历过的三个各有特色的地域——上海、北京、“文明境界”,分别自成一章独立的结构,代表着三种取舍不同的社会模型。小说的前二十二回,细究之下,其实包藏了上海、北京两个社会模型,作者对他们的褒贬评价截然不同,有很明显的价值、情感取舍。下面,将对三个社会模型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一)以上海为代表的社会模型

小说的开头,宝玉穿越到晚清后,来到上海投奔同样穿越的薛蟠,前二十一回,小说讲述了两人在上海的事迹和见闻。宝玉在这里,看到了西方传入中国的各种技术和习俗,对洋火柴、留声机、外国战船等等西方事物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评论,对西式的买办体制、民主制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正是在上海,宝玉广阅当时的中国报刊杂志,翻译书籍,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宝玉探访上海市郊的江南制造局。他参观了制造局中的“炮弹厂”、“锅炉厂”、“水雷厂”、“洋枪厂”、“铸铁厂”等地,了解了西式的近代生产程序和生产机器。并将制造局组织翻译的全部西方书籍打包买走。在书中,曾多次提到宝玉对这些书籍进行仔细的研习。借宝玉参观过程中的评论,作者表达了对积极学习西方科技,改良生产的赞赏。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制造局的肯定态度。

江南制造局及其所在的上海,是洋务运动的重镇所在。从作者对江南制造局的肯定态度,可以一窥作者对整个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赞赏。然而,这并不等同于作者对上海的社会面貌就全盘接受。作者十分明确的表示,西方技术分为“有用”和“无用”,有扬有弃的学习西方技术才是作者所取之道。另外,作者将技术和道德分开评论,一方面赞扬上海学习西方科技的态度,另一方面却严厉的批评上海丢掉传统儒家的礼教道德。

可以看出,作者对上海的褒贬是一个一分为二的态度

(二)以北京为代表的社会模型

十二回至二十一回,主要讲宝玉离开上海,在北京和武汉的见闻。这一部分展现的,是内地的凋零和人们的愚昧。相比与上海的西化和繁荣,宝玉见到的北京正在义和团运动的控制之下,拳民们盲目排外,固守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既愚昧又自大。他们不仅反对西方人对中国的侵略和欺辱,而且连西方的技术在他们看来也一文不值。为了对抗西方的坚船利炮,他们寄希望于古代道教中的宗教迷信,寄希望于神灵的帮助和道士的丹药以求刀枪不入之肉身。

在这里,作者描画了一幅以北京为代表的晚清内地的社会模型:固守传统礼教道德的糟粕,世风日下,礼崩乐坏;但与上海学习西方的积极态度不同,以北京为代表的内地民众,却傲慢自大,对待西方科技不以为然。相比于作者对上海模型的有所保留,这北京这种社会模型的态度是全然否定、批判的。

(三)“文明境界”的社会模型

小说的二十二回至四十回的内容,是整部小说的重点,写的是宝玉偶入“文明境界”这一理想国的所见所闻。

笔者将这一乌托邦的社会模型总结为以下两点:

1)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而非君主立宪制,这里引用第二十六回里老少年对宝玉讲的一席话。

老少年道:“世界上行的三种政体,是专制、立宪、共和。此刻纷纷争论,有主张立宪的,有主张共和的,那专制是没人赞成的了,蔽境却偏偏用了个专制政体……于是各议员都把政权纳还皇帝,仍旧恢复了专制政体。”

“所以野蛮专制,有百害而无一利;文明专制,有百利而无一害。”4

在这里,作为作者吴趼人在小说中化身的老少年,对西方流行的政治体制,立宪和共和进行了批判和比较,最后道出了文明境界的政治制度流变过程。从野蛮专制到君主立宪制,最后由议员自愿交还政权给皇帝,实行所谓的文明专制。

2)技术上学习西方科学,但其实践成果却远远超越西方科学技术

文明境界给读者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科学技术的空前发达。空调、机器人、飞车、隧车、配备了永动机的潜艇等等超前于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在小说中纷纷华丽登场,这一部分也是《新石头记》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幻小说的缘由。小说中不断的借老少年之口将文明境界中科技发达与西方世界的科技作对比,大量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圣人之训来解释高科技产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发展必须配备以儒家的道德礼教为核心。脱离儒家伦理道德的西方技术既野蛮又落后,必将被與儒家道德相结合的技术超越和战胜。

以上两点是小说从政治、科技两个方面对“文明境界”这一乌托邦社会模型进行的全方位建构。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吴趼人在文明境界里寄予了自己对未来中国的期望。其核心是“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这八个字。

写到这里,《新石头记》中三个社会模型的关系就显得一目了然了。北京、上海、文明境界,三者成一个价值观上的递进关系。

北京模型所代表的内地,道德上迷失本心,抛弃正统的儒家道德,走上了歪门邪道;而科技上更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作者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上海模型所代表的开放口岸,科技上追求西化,积极学习、吸收西方的科技知识,但也是因为放弃了儒家礼教道德的指导思想,导致人心败坏。作者对上海这一模型的态度是一分为二的,一面赞赏江南制造局对西方科技的研习,另一方面批判丢失儒家道德的不古人心。

“文明境界”则是作者最心仪的社会模型。它结合了儒家道德与西方科技,完美的践行了当时主流知识界流行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完成了新中国的复兴,和对旧中国的回归。

可以看出,这三个模型在价值观的取舍上,呈现出步步推进的递进关系。前两者是作者对晚清现实社会的观察和评价,后者是作者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理想和建议。

四、中体西用:《新石头记》的野心

王德威在《贾宝玉坐潜水艇》一文中一针见血的指出:“(晚清)科幻小说里的未来总也抛不去过去。”5

小说的结尾,贾宝玉做了一个天下大同的梦想,他梦到在北京举行了一场“万国和平会”,世界各国都迫于“文明境界”超强的国力和军力臣服于中国,按照孔子在《礼记》大同篇中对大同世界的理解与中国一起建设和平的地球。在万国和平会上,中国的皇帝面对世界各国的元首发表了重要讲话,以劝导的语气要求实行和平主义和平等主义。这一幕简直就是古代中国。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翻版,就是朝贡体系的未来版。在此,作者的中国梦昭然若揭:发展科技的同时,尊儒重道,借助科技与道德的结合重回中古时代万邦来朝的辉煌。

这在《新石头记》里有着十分露骨的体现,小说中对未来的幻想,不断的借助于对中国古代经典的引用和解释,赞赏和羡慕西方的技术,却认为没有儒家道德为思想内核的技术,终不过是蛮夷之技,奇技淫巧。

一叶而知秋,本文认为,《新石头记》中对三种社会模型递进关系的建构,折射出的是整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思考。一方面,洋务派反对保守派,坚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达到“国富兵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而传入中国的种种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对传统的儒家道德礼教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冲击,这使洋务派忧心忡忡。

作为新时代第一代知识分子,也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代文人,吴趼人们没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意识到聚焦在自己内心中价值观的矛盾。作为并不遥远的后人,我们却看得一清二楚,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必然裹挟着崭新的价值体系,摧枯拉朽的摧毁旧式的儒家伦理道德,在这不可抵挡的时代潮流面前,《新石头记》既是知识分子呼唤科技的第一声号角,也是旧式文人惋惜传统道德的最后一曲哀歌。

注文:

1陶渊明(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48

2孙希旦(清).《三经清人注疏: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2012:798

3吴趼人(清).《新石头记》【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5:82

4吴趼人(清).《新石头记》【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5:86

5王德威.《贾宝玉坐潜水艇》

参考文献:

[1]吴趼人.《新石头记》[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5

[2]托马斯莫尔、戴镏龄(译).《乌托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

[3]柏拉图、郭斌和(译)、张竹明(译).《理想国》.[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

[4]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李秀林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陶渊明(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孙希旦(清).《三经清人注疏: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