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筝曲《西域随想》对古筝普及性的启发

2019-10-21 08:56朱浒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普及性传承发展

朱浒

摘 要:筝曲运用了定弦与一些创新技巧使其难度并不低,但是当攻克了技术难关之后,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感受去如同身临其境身处大漠,对于新疆的欢快的节奏与特色打击乐器的感受都颇深。就此我认为这种把名族特色演奏技法融入曲子之中的作法可以使演奏者与听者都能感受到其特色,即使是不精通古筝的人也能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领路者,筝曲《西域随想》正是把打击乐与古筝巧妙结合,使乐曲变得生动、画面感强,使学者愿意学习曲子,愿意去探究曲子的音色和动作技巧。

关键词:普及性;传承;发展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我国国力的不断强大,民乐不断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是在中国本土对于民乐的普及型还远远不够,一些小朋友看见民乐演奏不知是何乐器,而后询问家长,亦是不知,而对钢琴小提琴等外国民族乐器甚为了解;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担忧吗?中国悠悠上下五千年历史,且不说疆土与经济实力,就文化来说,就足以让我们为之惊叹,儒道墨法百家争鸣,忠孝仁义千古流传,这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亦是在音乐中所要表现的。自始至终音乐都是用来表现文化的载体,也是统治者用来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我国的民族传统乐器种类繁多,其色彩也极其丰富,点线结合、动静结合也是变现了阴阳平衡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其中我最熟悉的中国传统名族乐器为古筝。

古筝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名族弹拨乐器,有弦二十一根,有面板、筝码等结构;中国地域辽阔,导致其音乐的地域性很强,有众多流派之分;有陕西筝派,其代表作有《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等、河南筝派,代表作有《打雁》、《高山流水》等、山东筝派,其代表作有《汉宫秋月》、《凤翔歌》等、潮州筝派,代表作有《寒鸦戏水》、《月儿高》等、浙江筝派,代表作有《四段锦》、《四合如意》等等;各地流派的指法和音乐特点都有很大区别,就如同偌大花园中的繁花。其实传统曲目对于初学者和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晦涩难懂,这有可能是其对古筝的经验不足或者是其理解能力尚不能使其理解传统曲目中的精髓和魅力所在,接下来就筝曲《西域随想》来谈谈古筝的普及性发展。

筝曲《西域随想》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在1996年创作的一首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为题材的古筝曲。音乐风格欢快、活泼,充满了异域风情,刻画了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1]。就各个段落之间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第一段引子运用了自由的节奏和散班特有的扩张感渲染出了其大漠戈壁的神秘感与日落黄昏的苍凉之境;第二段慢板打击乐伴奏加入其中,并且运用规律的节奏描绘出一种大漠孤行的大气之感,节奏如同骆驼脖颈上的驼铃晃动之感与之巧妙呼应,气氛逐渐步入明亮之境;第三段前半部分运用了多种拍子的不同变换和拍板与拍弦等特殊技巧的运用渲染出略微紧张的舞步之感但对于习琴者对于节奏和技巧的把握颇有难度,后半段多运用纯打击技巧的变换表现出新疆特有的打击乐的色彩;第四段快板运用了较为明快的节奏和扫弦等技巧与打击乐巧妙配合,将节日欢腾的氛围推到高潮,音乐忽明忽暗犹如舞蹈中女舞者与男舞者的呼应之景,也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与洒脱;最后一段急板使整首曲子不像传统乐曲的以慢收尾,反而节奏更加鲜明欢快,如同一个永远没有日落的地域,加速的欢快与左手扫弦技巧的结合使演奏者也似乎身临其境,与其同舞;其结尾运用纯拍板机巧与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使结尾颇具张力与感染力。筝曲運用了定弦与一些创新技巧使其难度并不低,但是当攻克了技术难关之后,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感受去如同身临其境身处大漠,对于新疆的欢快的节奏与特色打击乐器的感受都颇深。就此我认为这种把名族特色演奏技法融入曲子之中的作法可以使演奏者与听者都能感受到其特色,即使是不精通古筝的人也能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领路者,筝曲《西域随想》正是把打击乐与古筝巧妙结合,使乐曲变得生动、画面感强,使学者愿意学习曲子,愿意去探究曲子的音色和动作技巧。

当下,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人远比学习民乐的人要多,在近期火热的电影《闪光少女》中,更是反映出音乐学院中西洋乐与民乐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民乐与西洋乐真的有所差吗?我认为不然,无论是西洋乐还是民乐都如同各国语言,虽各有差,但其用途是运用其来表达或情感、或思想、或意境……各种乐器都有其闪光点,影片《闪光少女》中在民乐与西洋乐的“较量”中,唢呐音色的高吭嘹亮更是使西洋乐因没有其对应的乐器与唢呐“比试”,使西洋乐的同学对民乐有所改观。其实民乐的境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影片中有一群不放弃不言败的勇敢孩子一直热爱着、守护着民乐,现实也亦如此,在学院里,有很多开放型的民乐音乐会;在如今迅速发展的网络上,更有很多民乐爱好者将民乐与现代歌曲或者外国经典曲目结合,不仅展现了民乐演奏的灵活性,更加表现出民乐音色的美妙及其特别之处等等……这么一群人,不仅热爱民乐,更加是守护着民乐这个中华瑰宝,他们的固执多么可爱。那么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将民乐的普及性发展做得更好呢?首先,要保证传授者的技术合格;技术专业过关本是一个传授者的本分,在这里本不应过多的提及,但是当今民乐市场上存在着很多老师的专业不仅不够精通,更是存在着很多错误的指导与示范,使学者误入歧途,这也是民乐普及道路上的一颗绊脚石。随后在此基础上,应多加以民乐与其兴趣相结合;如今在古筝的学者中人群种类众多,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青年爱好者,更加有中年人群,我们不能强迫每个人都喜爱传统曲目,可以将儿歌、现代流行歌曲亦或是九十年代歌曲加以改编,使古筝学者更加有兴趣的有动力的学习古筝。但也并不是传统曲目就不加以传承,在古筝学习中,在技术和音乐理解力都没有问题时,我认为传统曲目的更适合其学习,其中的魅力和光彩更容易被绽放。传承与发展都是古筝普及性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赵明明.对古筝曲《西域随想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5,22:26.

猜你喜欢
普及性传承发展
浅谈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区域发展篇
浅谈在文化大繁荣的推动下群众文化辅导的重要性和普及性
关于非艺术类院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的建设构想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