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9-10-21 13:05李凯歌
健康护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

李凯歌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信封法,随机划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7例。Ⅰ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Ⅱ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IC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Ⅱ组患者ICP水平低于Ⅰ组;Ⅱ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应用到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显著,患者ICP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很少出现并发症。

关键词:脑出血;程序化;镇痛镇静

脑出血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诱因为高血压,发病突然,病情危急,致残率、死亡率高[1]。一些患者因出血过多、脑功能损伤严重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常因颅内压(ICP)增高、继发性颅脑损伤等,出现术后躁动、胃肠道胀气等情况,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引发各类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2]。在护理工作中,适当进行镇痛镇静干预,可避免患者情绪波动,便于给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报告选取临床病例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对象即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5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信封法,均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5±4.27)岁,小脑出血9例,基底节区出血11例,幕上脑叶出血7例;Ⅱ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1.53±4.56)岁,小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幕上脑叶出血分别为10例、8例、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Ⅰ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注射液(生产企业:IDT Biologika GmbH;注册证号H20100124;生产日期:2018年10月01日)0.2μg·kg-1,再持续泵入0.1-0.3μg·kg-1·h-1用于镇痛,并通过持续泵入丙泊酚注射液(生产企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生产日期:2018年09月30日)0.5-3.0mg·kg-1·h-1起镇静作用。

Ⅱ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小组:成立程序化镇痛镇静控制小组,安排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担任小组成员,依据患者情况,确定镇痛镇静目标,给出具体、有效的护理方案。②监测镇痛镇静效果:每隔10min,用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和镇静程度量表(RASS)对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结合评分对用药速率进行调整,如果CPOT评分在2分以下,RASS评分在-2—1分之间,将评估频率控制在每2h一次。倘若评分增加,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剂量也应在Ⅰ组基础上适当增加。反之,评分减少,则需要减少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剂量,以0.5μg·kg-1·h-1为宜,并与主治医师沟通交流评估结果。③情绪护理:护理人员应依据评估内容、要求等,通过言语安慰、肢体抚触等,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情绪护理,使其在术后保持较高的舒适度,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术后疼痛。

1.3观察指标

①颅内压:10-15mmHg;②并发症:意外脱管、继发脑损伤、挣扎行为。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实验数据。年龄、ICP水平等作为计量资料经(`x±s)表示,通过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倘若P小于0.05,提示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可统计。

2结果

2.1两组患者ICP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ICP水平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护理后,Ⅱ组ICP水平比Ⅰ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Ⅱ组意外脱管、继发脑损伤等术后并发症仅2例,发生率为7.41%,Ⅰ组术后并发症一共6例,发生率22.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X2=4.103,P=0.042)。

3讨论

脑出血患者手术过程复杂,术后疼痛严重。常规护理干预过于单一,仅为患者推注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等,以至于很难达到预期护理效果[3]。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机体应激状态得到缓解,提高耐受性,使脑组织始终保持低代谢状态[4-5]。临床上,持续微量泵入镇痛鎮静类药物,很容易使药物蓄积,增加感染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等。近年,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逐渐推广应用,便于主治医师了解患者情况、神志水平,合理调整用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结果显示,护理后,Ⅱ组ICP水平为(14.32±0.45)mmHg,明显高于Ⅰ组的(16.32±1.57)mmHg;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41%,低于Ⅰ组的22.22%。

综上所述,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应用到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脑出血患者ICP水平,还能够减少意外脱管、继发脑损伤等各类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秀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 14(2):208-208.

[2]薛云.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3):134.

[3]李林.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9(14):244-245.

[4]唐云红.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36(1):37-39.

[5]肖淑敏.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16(7):227-228.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浅议程序化审核在防范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中的应用
再发性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