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意义与途径探析

2019-10-21 13:30宋依纯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残疾人途径意义

宋依纯

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残疾人同样负有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新时期广大残疾人应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残疾人;工作;意义;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者一族,是被怜悯与被同情的对象。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强化政府、社会和残联对他们救助的责任,而弱化他们对社会的责任。事实上,残疾人也是社会人,残疾人一样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的贡献者和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残疾人和健全人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残疾人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由于某些方面的功能受到损害,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可能会受到一些局限,但很多残疾人克服了这种局限,取得了很多健全人也没有取得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帮助广大残疾人尽快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残疾人的积极参与为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残疾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从而成就非凡伟业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我国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身残志坚,含辱忍耻,终于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激励司马迁的正是“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等”。又如新时期残疾人的楷模张海迪、邰丽华等,她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去拼搏奋斗。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感动了亿万人的心,乃是源于残疾人震撼人心的无声呐喊和自强不息的意志体现。又如残疾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多次荣获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种宝贵的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残疾人的积极参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了社会财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残疾人从事创业活动。广大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不仅取得报酬,解决了基本生活,实现了生活自理,而且增加了社会财富,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残疾人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整体发展。“木桶理论”表明,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不言而喻在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易于出现与整个社会发展不和谐现象,影响到社会能否真正和谐发展。正是因为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困难,在构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在加长加固“木桶”的木板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补短板”,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有序的状态。

4、残疾人的积极参与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残疾人群体是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使这一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困难,生活贫困。就目前而言,许多健全人尚要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其就业压力更大,生活压力更重,精神承受力更低,风险抵御力更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最先也最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危机。因而在这一庞大群体中蕴藏不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发展残疾人事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化解矛盾,起到“安全阀”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残疾人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残疾人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残疾人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残疾人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残疾人自身的,也有社会的。

1、残疾人应正确认识自己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有些残疾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和使命,不能正确认识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民族复兴中都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残疾人也许身体上存在一些障碍,但这不妨碍残疾人积极参与这场伟大的实践,残疾人可以和健全人一样在各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

2、残疾人应克服对政府、社会或残联组织依附心理。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残联等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等都做了法律上的规定,以此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比如每年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都在全国助残日组织大型义诊、发放助残用品、社会捐助钱物等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党、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和帮助。但是一些残疾人却对此产生了很大的依附心理,认为政府不会丢下残疾人不管,生活中不是积极主动地谋求生存的办法,而是坐等政府和残联的帮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残疾人应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有些残疾人不能走出残疾的阴影,自己给自己定位是弱势一族,是被怜悯与同情的对象。生活中以残者自居,有鱼就行,不求会渔。自由化、边缘化倾向比较严重;责任感、使命感淡化。

4、社会上的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认识也存在着误解和偏差,很多人对残疾人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比如一些人片面地认为,社会上有那么多健全人还没有就业,把那些工作岗位提供给残疾人不是浪费吗。甚至有些人视残疾人为“社会包袱”,一些家庭也不能正确对待家里的残疾人,视之为“家庭累赘”。

三、残疾人要强化主体意识,积极主动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1、残疾人要以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为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残疾人不甘落后、永不言弃、自强不息的拚搏精神就是对社会建设最好的支持,这是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和谐的动力之一。

2、残疾人要扬长避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残疾人之所以被称为“残疾”,主要是一些身体功能丧失或受损,但是往往由此带来其它身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开发、扩展和强化,有时甚至超过健全人。残疾人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政府、残联等有关部门要真正建立起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帮扶的力度。各级政府、残联等部门要把残疾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来认识、对待和开发,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和帮扶力度,使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和健全人一样的就业之路。社会各界也要热情帮助残疾人,为他们的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搭建平台。

4、物质助残与精神助残双管齐下,强化残疾人的主体意识,让残疾人主动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社会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残疾人带来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政府和残联组织要更多地帮助残疾人克服“自轻自贱”的心理,树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帮助残疾人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解除残疾人的心理压力,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从而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翠琴.优化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4):81-83.

[2]周彩娇,李湘论.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与社会和谐[J].湖北社会科学,2010(9):41.

[3]周彩桥.制度困境与农村残疾人的文化参与[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93.

猜你喜欢
残疾人途径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诗里有你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