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位活力与公益属性并重的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研究

2019-10-21 12:07杨志伟
科技风 2019年10期

摘要: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高职院校现行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单位活力与公益属性并重的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单位活力与公益属性并重;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由于从事公益服务,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被划分为公益二类。随着高职院校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不断深入,专业布局不够合理、单位活力不足等问题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单位活力与公益属性并重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改革。本文旨在从单位活力与公益属性并重的视角来研究河北省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仍不完善

河北省高职院校要想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要有体制机制完善的发展环境。加强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建设,对于理顺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政府统筹过多、管理过死;高职院校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根据省内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设置和调整院校专业,不能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过严的现象;行业协会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参与度普遍较低、参与深度多留于表面形式。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关系并不协调,不利于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从当前调研的情况来看,河北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紧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多数也仅是签订合作协议;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各高职院校也仅有部分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涉及范围较窄;行业企业只看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意识。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不够完善

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评价机、激励机制等还不够完善,具体原因如下: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不会被辞退,多数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高职院校缺乏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留不住现有优秀人才,招聘不到社会优秀人才。要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高职院校现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完成了多少工作量、发表的论文篇数、完成的课题数量等等。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学校虽然有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但是多留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优化对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服务性职能,建立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政府服务性职能应定位于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高等职业院校并不是政府的服务性职能。首先,各级政府要规范高职院校的权责边界、建立问责机制。为了激发高职院校的发展活力,各级政府可以按照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分层激励,同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其次,要建立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引导高职院校、企业在重视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负担起行业共同利益和社会责任。

(二)把“以人为本”作为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人”。首先,学校领导不仅要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层次需求,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支持。同时,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条件,满足教师自我提升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创新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与完善河北省高职院校市场竞争机制。把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引入高职院校,运用市场机制对高职院校进行高效运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应形成与社会同步的机制,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非经济效益,使其发展建设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其次,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科学进行人才资源管理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运用双因素理论,注重效益,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打破原有的职务、职称界限,根据每个岗位的责任、能力要求以及工作强度来重新规划薪酬分配体系,从而把年轻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高职院校应建立针对人才选拔、任用等因素的人才动力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管理的作用,为教职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第三,建立与完善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职工的评价既要把思想、业绩与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又要结合不同岗位特点,对教职工进行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华伟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6).

[2]汤敏骞.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9).

[3]彭晓兰.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J].职教论坛,2015(26).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度课题《基于单位活力与公益属性并重的河北省高职院校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J201806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志伟(1979-),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