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

2019-10-21 09:57赵海英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质量监督创新发展管理模式

赵海英

摘    要:社会高速的发展,带来科技不断的进步,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化建设进程非常快,原来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是城市包围农村。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来满足现如今人民对住房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有保障,而质监的成效直接决定建筑施工质量。本文将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入手,讨论其原因,以此来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以期能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带来一些改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多元素高要求的建设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增大,为了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建筑工程,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及建筑工程质量,必须要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一套适应各地需求的新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体系。以便于今后的建筑施工高效化,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保证建筑的质量。

2  建筑工程質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

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最主要手段就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在现如今高速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却还有不少问题。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如下。

2.1  监督人员管理不规范

毫无疑问,在现如今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还无法实现依靠智能化机器去实现质量监督,仍旧需要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的监督作业,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然而,受制于监督人员的培养与建筑市场经济的冲击,一方面,建筑公司考虑到人员成本问题,在聘请及组建自身的建筑工程监督队伍时,不会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人员的聘用,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督人员无法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进行质量的监督,往往是施工之后进行建筑质量的查看与监督,大大制约了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效率。同时查出的问题,往往也是通过处罚的方式来进行弥补,无法真正意义上去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质量监督部门舆论压力大

一旦建筑施工开始,不管是施工过程中还是施工完成以后,只要建筑出现了质量问题,就会引起业主的不满,造成社会舆论,更有甚者会形成一定上访潮,导致当地的政治生态不稳定,极大程度上影响当地建筑市场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社会舆论压力,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

2.3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在很多地方,对于建筑工程的实质质量,都是依托当地的质量监督部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开具的证书,而具体建筑工程质量对于一般的群众而言,就不得而知了,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简单的通过一纸文件来评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容易出现开发商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质量监督部门的证书,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控制,进一步加剧建筑市场的不稳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无效化。

3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的原因

3.1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必须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企业的收益为先。一方面,企业通过大量使用农名工等低学历的廉价劳动力,来进一步降低施工用人成本,极大程度上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无法得到相应的保证,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施工技术以及监理人员的聘用成本,采用挂靠的方式,来减少成本,无法做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理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的“破窗效应”,从而无法坚守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

3.2  从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来说

其一,对于各项建筑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对于质量监督人员的出勤及工作方式也没有明确的要求,从而导致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不足,很多地方都是聘用第三方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无法保证第三方人员监督工作的高效化,从而导致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无法进行人员管理上的优化,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3.3  从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来说

各个地方对于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都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没有法定效力[1],大大影响了处罚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工程的力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违法成本,同时,一些地方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没有实时更新,很多质量监督指数都还是国家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标准,无法很好的适应当下建筑工程的发展,大大阻碍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4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4.1  从质量监督部门来说

其一,强化质量监督部门的专业人才储备,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培训来强化自身人员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业务水平和面对舆论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培养,便于人员的管理与调配;其二,构建与完善当地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按照当地的地质机构、施工情况、监督人员等因素综合性的完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办法,同时要实时更新以便于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提升质量监督的效率;其三,通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建立,提升开发商与建筑企业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违法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质量不合格率,降低了质监部门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便于优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办事流程,倒逼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4.2  从建筑市场与企业来说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有监督方,还有被监督方,因此,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意识,从自身的施工人员到监理人员,再到管理人员都要有质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质监部门的压力,也便于自身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验收率;另一方面,质量监督验收快,质量高的企业也可以根据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建筑质量的白名单中[2],扶持并帮助企业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当地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必须要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以此来进一步为城市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将继续沿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和创新其模式,以期为今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带来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段永松.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A].建筑节能,2018(11).

[2] 唐洁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研究[A].建筑节能,2017(8).

猜你喜欢
质量监督创新发展管理模式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