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实践研究探索

2019-10-21 18:20韩淑琴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2期

韩淑琴

摘要:通过研究,初步梳理、分析各级技能大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与学生就业的关联性,确定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基于就业能力的核心指标,推动教与学的模式改革,探索一种打破学科界线,更益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研究,进一步构建、完善我校参加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大赛的参赛机制。提高我校学生在大赛中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以赛促训;以赛促改;以竞赛促教学;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教育部领导就提出的关于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定位。通过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己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省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模式。

由此可见在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技能比武的重要性。通过大赛不仅可以检验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赛可以培养学生们自信自强、坚忍不拔的道德品质;协同合作、勇于担当的职业素养以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我校历来极为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从首届市级、省级技能大赛就已经开始参赛,在组织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体会到各级技能大赛在开发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技能赛项、转化教学资源、促进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方面起着引领和促进的作用并且针对大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调整、改变教学手段与策略,真正做到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目的。

二、基本成果

自我校首次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之初,我们便意识到大赛与教学、大赛与教改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参加大赛提高学生技能实操水平固然重要,但在多年的参赛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大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更是大赛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好各级技能大赛这样的平台,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与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实操水平,如何提高技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这样的问题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七职人”面前的困惑。在校領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自2013年便组织包括实习、教研、技能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在内的相关人员展开了“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实质性探索。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师跟课制度、教学团队选聘制度、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技能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以及包含职业素养在内的学生技能水平综合考评制度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灵活性、时效性、针对性的技能教学改革制度,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以赛促训以赛促改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摸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就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与大家进行分享。

1、工程师跟课(1+1+1)的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日新月异,新兴岗位与工种层出不穷以及各级技能大赛为对接市场人才需求所设新赛项调整步伐的加快,作为一所培养信息类技术人员的中职学校,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特别是在新兴实训设备的使用、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为此我校开发出了工程师跟课(1+1+1)的实训教学模式。即:每节专业实训课程至少有一名企业技术人员随堂跟课指导;一名专任实训教师实施教学;根据教学大纲制定一套项目实训方案的实训教学模式。

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既可以将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引入学校的实训教学,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市场前沿技术的无缝对接,又可以极大地缩短专任教师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周期,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步伐,还能够切实有效地根据教学大纲展开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实训教学。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模式教师专业技能成长迅速,学生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学生真正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具有针对性与准确性,完全能够胜任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市场需求岗位,很好的解决了学校技能培养与实际市场岗位需求存在差距的矛盾,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自身技术特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由基础文化课教师与专业技能教师共同组建实训教学团队

通过多年参赛经验,我们发现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除了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指导外,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文化基础作为支撑。现代前沿技术都是具有专业性强、专业知识涵盖广的特点,而作为专业技能教师可能在本专业中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在支撑本专业发展的其它相关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精力与经验不足的现象,为此,我校开发了由专业技能教师与基础文化课教师共同组建的实训教学团队开展实训教学的制度。

以我校计算机芯片维修与数据恢复专业为例。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芯片级维修技术与数据逻辑恢复技术。但真正要想使学生学好、学懂该项技术仅仅讲授专业知识是显然不够的。比如在进行板卡检测项目时,便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工电子学基础以及较强的电路图识别能力,而这些并非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特长所在。再比如学生进行数据恢复实训项目时,不仅需要掌握数据恢复设备的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并掌握一定的数据原理、运算原理等辅助专业知识,而这些又离不开高等数学的支撑。再比如学生在进行元器件焊接操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媒介,包括温度的控制、原料的清洁等等这些可能又会需要一些专业的化学知识作为辅助。为解决以上种种制约实训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我校特意组成了由专业技能教师以及物理、化学、数学文化课教师的实训教学团队,共同探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推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重点发挥专业特长,而文化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理论知识的支撑。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难点都有专门的师资力量相对应,极大地提高了实训的有效性。

3、实行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学生技能水平综合考评制度

学生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能水平的大比武,更重要的是引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要求从业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素养。这一点在各级大赛中都有突出的体现。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远不止技术培训这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校改变了以往单以专业实训课成绩为主的学生技能成绩评价制度,建立并实行了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学生技能水平多维度综合考评制度。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仪容着装是否得体、工位是否整洁等等问题都会被一一记载下来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长此以往,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养成的良好职业习惯也必将在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开花结果。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永不停步,以大赛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就会永无止境,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探索就会持续深入下去。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更应发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精湛技能、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国工匠”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