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南宁建筑形态空间发展

2019-10-21 02:33唐宇乐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南宁空间建筑

唐宇乐

摘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密切联系的世界,无论在公共空间方面还是民居空间方面,我们都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冲击。自上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发展日益成熟,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风靡世界。虽然现代主义风格创造了诸多经典空间,但是现代主義所创造的空间风格较为雷同和单调,这种文化的缺失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影响下,南宁建筑形态空间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新地域主义南宁建筑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区域文化、历史传承,以及时代要求,打造城市精神,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形态空间;时代要求

1  绪论

建筑学与地区文化关系密切,地方文脉是建筑形式的重要来源,建筑形式也展现了地方文脉,现代建筑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均对地区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若是失去了文脉的传承,没有了地方区域特色,每个城市都将趋同,不利于地区的文化发展。

浓郁的地域特征或乡土特征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有力的呈现。但是中国城市的地域特征已经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受到文化趋同现象的严重影响,我们经常见到的“建筑风格的国际化潮流”对于地域文化和文脉的考量往往不够深入。这就导致不同城市不同区域许多建筑,在装饰、色彩、形态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互抄袭,使很多城市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最后变成平庸无个性的城市。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南宁,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在飞速的城市建设之中严重缺失。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渐增大,中国大国的国际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中国城市已经不再需要用明星建筑师的效应来对外宣传自己的实力,其转而更注重建筑的内涵,品质和内在的文化传承。因此,在本土文化的深层挖掘基础上,发展成的本土建筑也势必成为体现城市面貌的主流。

南宁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显著的。壮族是中国的第二大民族,也是广西地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起于先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干栏式传统民居、铜鼓、壮锦等传统文化特色都值得建筑设计借鉴和采用。这些地域性传统的建筑形式必将在今后紧密传承文脉的建筑解读中大放异彩。

2  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形成

建筑是地域发展的重要产物,建筑本身是具体的,也是实际的,其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会受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与环境之间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建筑的地域性受地域、地理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站在狭义地域性的角度来解释,其指的是建筑地段的地貌、地形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环境。建筑设计中地域性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地域文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与人们以口音判断人的家乡有着同样的效果,人们通常以一个地区的环境、气候和建筑来判断自己所在的地区。利用建筑的用材、坡度设置和屋顶形式等来判断建筑所在的具体地点。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建筑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由此产生了江南水乡、岭南建筑文化和客家建筑文化、山西的窑洞文化。

3  地域文化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

3.1  基于自然条件的表达

居住建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时间最长的建筑类型。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会依附在洞穴内来躲避外界的危险以及遮风挡雨,这时出于人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其认为这类环境能够有效的降低外界对身体的伤害。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不断寻找可以遮风挡雨的场所,也正是如此,才促使房屋建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气候条件对于建筑空间形式有着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可以说是建筑空间形式上较为基础的影响要素,由于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相应的居住空间的形式也会存在某种差别,且由于区域风俗特征的不同,其建筑空间的风格也呈现差异性的变化,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物质条件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没,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少了一点精灵”。所以建筑与周围环境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在空间设计中,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当地环境相融合,是地域文化在建筑空间中的必要体现。

3.2  注重精神条件的影响

房屋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必要场所,其很容易受到文化和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环境这一影响因素,在房屋建筑中一方面对于人们生活和生理上的物质需求有着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人们的心理情绪、人格和文化行为等精神需求有着一定的引导。建筑作为文化现象的一种重要体现,很容易受到人们情感的影响,而这类情感因素有与自然环境和人机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应将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民族信仰等人文特点与空间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地域性空间发挥出其可识别性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它所拥有的特色,即所谓的空间符号。狭义的空间符号就是空间形态上最直观的特征,而广义的空间符号则包括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各种空间处理手法。我国的传统民居就很好的体现了空间的区域性特点,如北方的敦厚朴实,南方的轻盈灵秀,西北的粗犷朴实,东南的华丽多姿。在设计中,这些符号进行直接的应用,或者通过一定的变化之后再应用到空间设计之中,都能很直接的反映当地的文化修养、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中所涵盖的独特元素,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净化和脱离,以此来更好的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特征。

3.3  基于经济技术条件差异的表达

建筑技术是体现精神构成、落实物质构成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动力。由于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建筑技术理念也各不相同。另外,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地域自然环境也存在紧密联系,如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气候条件与现有资源等。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建筑物与地域的经济、政治、自然与人文等完全契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且健康的生活空间。地域主义应当对建筑技术采取一种合理且客观的态度。

在设计中,不应完全抛弃外来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在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应将外来文化元素融入到空间中,最终在空间设计中既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能体现出其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3.4  地域文化影响下南宁的建筑形态空间发展进程

3.4.1  建筑内部空间组织及其演变特征

南宁城市建筑的内部空间在发展演变中存在以下几种特征:线性空间模式和广厅模式,其中线性空间模式又可以概括分为内廊式以及外廊式。南宁城市建筑在这几种内部空间布局模式中不断变体、发展演变。

(1)线性空间—内廊式和外廊式。线式布局是空间布局设计中较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廊道的形式来实现的,如内廊和外廊设计。内廊即内部廊道连接建筑内部多个功能空间的空间组织模式,广泛用于现代建筑中,尤其是公共建筑。建国初期的南宁,学习了苏联的建筑理论和技术,建造了大批内廊式民用建筑。内廊模式的空间结构具有延展性,由主体结构向两端流畅伸展。走廊作为空间架构的核心结构,单体空间结构沿走廊的径直方向紧凑排列,形成规整的“入口—走廊—房间”空间序列。而这也是早期主流建筑空间布局结构形式。这种单体建筑空间排列方式,适用于个体量多、空间分化均匀且功能相近的建筑空间设计中。

外廊式建筑空间适应南宁气候的空间演变,侧重于内外部空间的过渡与切换。外廊成为连通内外部空间的主要场所,可以从外廊直接进入建筑内部空间,具有多义性特征。外廊模式贯穿于建筑发展的各个时期,其适用性强,在多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中均可运用。

(2)广厅模式。广厅模式的空间布局是通过广厅将建筑各功能空间进行整合、分流,形成空间的主导与从属,让交通流线更为清晰,而这也是现代建筑的典型内部空间组织模式。广厅模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时期的公共建筑中,尤其是场馆建筑和商业建筑。广厅空间结合轴线形成轴线空间,并且不断发展,形成多个广厅空间串联的多轴线功能复合型空间特征。

3.4.2  建筑外部空间组织及其演变特征

办公建筑的外部空间组织,早期发展中,其一般模式为建筑临近城市道路或基地边界,与外部环境(城市道路界面)之间构成单线联系;中期逐渐开始注重利用外部空间,建筑不再紧邻道路界面,而是有所退让,创造道路界面與建筑界面间的过渡空间,并在基地中同时留出前后联系空间;后期发展中更加注重建筑与外部环境间的联系,建筑外部环境创造手法丰富。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发展是基于商业模式和功能模式的发展之上演变的,早期的商业模式多为沿街店铺式,因此建筑与外部空间呈现简单的线性贴近,中期发展中在外部空间与建筑界面线性贴近的同时,出现了建筑将外部空间引入内部的尝试。伴随着大型商场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后期的商业建筑沿街界面进一步打开,建筑与外部形成开放联系,充分利用了外部空间,营造商业广场和城市节点,并且注重内部与外部的空间直接联系,形成连续的内外联系界面,在全面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建筑界面与城市道路间形成连续的广场与商业界面。

住宅建筑外部空间组织模式伴随着住宅从单位配给制向商品市场制的演变。早期的住宅建筑缺乏统一规划,单栋零星分布;中期出现居住组团,建筑与外部环境产生联系;后期伴随着住宅商品化与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将外部空间融入居住建筑和院墙环境所围合的居住小区内部,实现围合、半围合的园林式居住环境。这种模式的住宅建筑外部空间组织过分关注小区内部环境的营造与美化,忽略了小区整体界面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往往形成“城市山林”般冷酷无情的小区外部空间。而且也没有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城市空间界面的连贯性和城市整体性,故而对城市空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南宁剧场整体包含剧院、排练场、观众休息庭院和宽阔室外集散广场。观众休息庭院采用开敞式布局,适应环境与气候特征。观众厅各界面采用扩散形式,按自然声设计,充分利用反射声,清晰度达95%,这在当时属全国首创。

再者,人民公园的白龙茶厅、湖心亭、三孔月桥、九曲桥为一组的景观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阁”、“榭”等类型的空间处理手法,建筑与周围自然景物有机结合,体现出岭南建筑特色。

4  结语

综观历史,2000年以来,南宁同样出现了许多尊重文化南宁气候、壮乡文化等地域要素的建筑,其中有对地域元素、民族风格的运用和创新,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大学图书馆、荔园山庄等;还有对南宁本土建筑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还有关注地域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建筑,如广西规划馆、埌东车站。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地域建筑符号和民族元素,建筑符号运用其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延续。

但是,对于建筑符号的运用,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形式运用,更不能是符号的堆砌和滥用。吴良镛先生曾提出过对传统建筑符号和民族元素“抽象继承”的观点,提取出传统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并经过抽象提炼作为母题,以启发当前设计创作。再者,利用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延续地域建筑文脉,以此来适应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

南宁新地域主义建筑不应该仅仅是对建筑符号的简单模仿和随意拼贴,更应该是对南宁气候和生态的呼应。而当下南宁的建筑对气候和生态的关注度往往低于对建筑符号、民族元素的运用。新地域主义建筑势必将成为南宁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尹青.空间设计构思与创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南宁空间建筑
空间是什么?
眷恋南宁
创享空间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关于南宁城市雕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