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019-10-22 01:26马润兴马玉寿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5期
关键词:温胃脾胃血浆

马润兴 马玉寿

1.青海省交通医院中医科,青海西宁 810001;2.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青海湟中 81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致使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病变[1-2]。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嘈杂、嗳气、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病程较长,若未能及时控制病情,易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发癌变[3]。CAG 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临床尚无确切的特效药治疗,以往西医常以保护胃黏膜、抑酸等药物为主,虽可短期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大[4]。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CAG 的病因病机、治疗药方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中医认为,CAG 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根据体征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等多个证型,其中脾胃虚寒型CAG 患者寒凉之邪久居胃络不去,阻滞中焦之气机,致使上腹疼痛不断[5]。自拟温胃散寒汤具有健脾运胃、益气化瘀、暖胃散寒之效,本研究主要观察其治疗脾胃虚寒型CAG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3 月~2018 年8 月青海省交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医科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AG 患者103 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辨证属于脾胃虚寒;②依从性较好,遵从医嘱服药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证者;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②伴有精神病史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③既往有胃肠手术史者;④存在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者;⑤合并严重胃体萎缩,严重肠上皮化生及早期胃癌者;⑥入院前接受过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6]:①CAG胃镜诊断依据:胃黏膜呈以白色为主的红白相间状,黏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黏膜皱裂变平或消失;②CAG病理诊断标准:病例活组织检查提示固有腺体萎缩。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主症为胃脘凉痛、胃脘痞胀、喜热喜按;次症为饮食减少、气短懒言、口淡、大便稀淡;舌脉:舌淡、苔白、脉迟缓或虚弱。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脾胃虚寒型CAG 患者,给予营养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疾病护理常识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七味胃痛胶囊(青海益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50514,规格:0.5 g/粒)治疗,2 粒/次,3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汤方成分:炙黄芪、炒白术各15 g,炒山楂、党参、香附各10 g,桂枝、生半夏、高良姜、陈皮各8 g,炙甘草、川芎、茯苓各6 g。煎服方法:由我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每袋150 mL,1 袋/次,2 袋/d,于早晚饭后0.5 h 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 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8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包括口干口苦、上腹饱胀、乏力、纳差、消化不良,症状程度分为无症状(0 分)、轻度症状(2 分)、中度症状(4 分)、重度症状(6 分)[8]。于治疗前、治疗8 周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2800 r/min 离心11 min,离心半径12 cm,分离血浆,置于-40℃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栓烷B2(TXB2)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标准》[9]制订疗效评判依据,具体如下,痊愈:口干口苦、上腹饱胀、乏力、纳差、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黏膜颜色恢复正常,病理结果显示腺体萎缩;显效:上述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病理结果显示腺体基本萎缩;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黏膜颜色变浅,病理结果显示腺体有所萎缩;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胃镜下黏膜颜色、腺体萎缩无改善。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 26.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8 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口干口苦、上腹饱胀、乏力、纳差、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8 周后口干口苦、上腹饱胀、乏力、纳差、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血浆TXB2及PG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TXB2、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8 周后血浆TXB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8 周后血浆PGⅠ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血浆PGⅡ水平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4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2 例、腹胀1 例、胃肠道反应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4/51);研究组治疗期间6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2 例、腹胀3 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6/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7)。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表4 两组患者血浆TXB2及PG 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浆TXB2及PG 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TXB2:血栓烷B2;PGⅠ:胃蛋白酶原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Ⅱ

3 讨论

CAG 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据相关研究报道,我国CAG 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且CAG 每年的癌变率为0.5%~1.0%,若伴有异型增生者其癌变率更高,给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威胁[10]。该病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其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于胃癌的防治意义重大,但由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故而现代医学对于此类胃癌前状态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界对CAG 的诊断辨证、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中医根据CAG 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而脾胃虚寒型CAG 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食后脘闷、气短懒言等,脾胃虚寒型CAG 病位在胃脘部,同时又与肝、脾、胆等脏腑密切相关,主要因外邪入侵、忧思倦怠、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所致[11-12]。《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有云:“夫脾者,主与中州,与胃之经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运化精微,灌溉诸经,倘若饮食不节,或忧思倦怠,或情志不舒,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生寒也,寒则食欲不化、食即呕吐、不欲闻人声,皆虚寒之侯也”[13]。故而临床针对脾胃虚寒型CAG 患者的治疗应以健脾运胃、益气化瘀为主。我院自拟温胃散寒汤主要由炙黄芪、炒白术、炒山楂、党参、香附等多味药材精制而成,笔者推测其治疗脾胃虚寒型CAG 可获取进一步的疗效,通过设置对照试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疗效显著,分析其原因,方中以炙黄芪为君药,发挥温阳散寒、补益脾胃之效,以桂枝、党参、炒白术为臣药,发挥健脾益气之效,同时还可助炙黄芪益气升清,以生半夏、香附、川芎、茯苓为佐药,发挥活血化瘀、暖胃散寒之效,以陈皮、炙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运胃、益气化瘀、暖胃散寒之效[14-15]。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8 周后口干口苦、上腹饱胀、乏力、纳差、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自拟温胃散寒汤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是因为中药应用起到药效叠加的效果,且中医药治疗重视整体论治,与常规西药相比,中药房增加了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川芎、茯苓、生半夏等,可增强黏膜组织的循环灌注,促进机体能量代谢,提高黏膜修复能力,达到基本治疗目的[16-18]。同时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血浆TXB2、PG 水平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TXB2是血栓素A2(TXA2)的降解产物,TXA2主要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由于TXA2半衰期较短,可迅速分解,因此临床通常通过检测TXB2用于观察胃黏膜分泌情况[19]。而PGⅠ与胃酸分泌有关,可间接反映黏膜萎缩程度[20]。PGⅡ由胃肠道内多部位腺体分泌,主要与胃底腺管萎缩、异型增生等息息相关,当患有CAG 时,其含量变化不大[21]。自拟温胃散寒汤中药物如川芎、生半夏、炙黄芪、桂枝可改善胃黏膜供血血管,进一步修复黏膜,TXB2、PG 水平的改善可能是与此类活血化瘀、运脾健胃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关[22]。另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自拟温胃散寒汤安全性较好,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是与中药、方药材皆药性温和,对人体毒副作用小有关。

综上所述,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血浆TXB2、PG 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温胃脾胃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冬季吃姜正当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中医护理联合自拟温胃散外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