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链式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2019-10-22 01:27王桂梅甘军侠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5期
关键词:链式层级家属

王桂梅 甘军侠

1.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二科,陕西宝鸡 721000;2.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静配中心,陕西宝鸡 721000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性疾病,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可给患儿和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1-2]。患儿因年龄较小,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并发肺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重症病例,增加死亡的风险性[3-4]。肺炎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咳嗽及肺部啰音等[5-6]。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保证[7-8]。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遵守程序开展护理工作[9-10]。让年轻、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完成工作难度较低、风险较低的工作,经验丰富和专业性护理人员完成高风险、高难度的护理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率[7]。本研究主要探讨层级链式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儿二科2013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0 例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0 例,其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1~4 岁,平均(1.61±0.42)岁;病程3~9 d,平均(6.51±1.23)d;体温38.81~41.02℃,平均(40.62±1.23)℃;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31 例,病毒性肺炎20 例,支原体肺炎9 例。观察组60 例,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1~5 岁,平均(1.53±0.71)岁;病程3~8 d,平均(6.72±0.91)d;体温38.60~41.22℃,平均(39.90±1.13)℃;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33 例,病毒性肺炎18 例,支原体肺炎9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肺炎患儿12~24 个月,参照《褚福堂实用儿科学》[11]中小儿肺炎诊断标准进行确诊;②肺炎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加快,双侧肺部有哮鸣音、湿啰音;③采用X 线、螺旋CT 检查肺部纹理有显著性的加粗,肺部纹理呈现斑点、斑片样的阴影。排除标准:①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儿进入医院后,首先给予止咳、祛痰、吸氧、平喘等基础性治疗。医护人员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患儿病情特点,尽可能消除患儿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紧张感,让患儿家属更加了解疾病的知识,提高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并且给予积极依从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层级链式模式:医院对于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实施层级划分,可以分为5 个等级。①N1 级护理:此级别护理人员可能暂时没有获得护士职业证书或者处于试用期,仅仅为患儿提供基础性护理措施;②N2 级护理:此级别护理人员护龄>3 年,并且获得护师甚至更高职称,可以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护理操作,提供整体性护理措施,观察危重患儿病情,进行有效抢救,可以独立值班;③N3 级护理:此级别护理人员护龄>6 年,护理人员获得主管护师甚至更高级别职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和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较强,可以自行完成危重患儿的抢救,能够解答患儿及家属的问题;④N4 级护理:此级别护理人员护龄>8 年,可以对低级别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承担低级别护理人员的教学任务,可以及时地观察、记录危重患儿,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⑤N5 级护理:此级别护理人员护龄>15 年,担任护士长职务。具体措施:护士长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很好地搭配N1~N4 级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到出院前,采取链式护理,患儿进入医院后,责任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安抚患儿和家属的情绪,遵照医嘱给予护理操作。各级别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身体状态,设定相关指标的警报值。护理人员要重视巡视频率,掌握患儿病情发展的变化规律,每隔1 h 做好生命体征指标监测。患儿年龄较小,护理人员为获得患儿积极配合,可加强对于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并耐心讲解病情特点。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述护理操作注意事项,应用实习方式、现场演示等指导患儿家属做好患儿自我护理,尽可能满足患儿的合理性需求,建立互信的护患关系,倾听患儿家属的想法,纠正患儿家属的错误认知,鼓励患儿之间的沟通交流。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雾化治疗时间、住院时间。③观察两组患儿家属配合度和满意度情况:配合度主要采用自拟问卷调查[12],对患儿家属配合医护工作、遵医嘱服药等情况进行评价,问卷总分100 分,评分>80 分为配合,反之为不配合;满意度为我院自拟问卷,主要针对护理宣教、操作、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情况,问卷总分100 分,评分>80 分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13]。④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 个级别[14]。痊愈:X 线片显示阴影恢复正常范围,其肺部阴影面积明显缩小;显效:X 线片显示阴影显著减小,其肺部阴影面积缩小,各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X 线片显示阴影稍有缩小,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上述症状和指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2.2 两组肺炎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雾化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炎患儿治疗情况比较(d,±s)

2.3 两组肺炎患儿家属配合度和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炎患儿家属配合度和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程较长,属于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患儿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15-16]。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复发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7-18]。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肺炎患儿120 例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每一位护理人员均从事相同的护理工作,不能根据护理人员资历、学历进行分层级,进而造成一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4,19]。观察组采用层级链式模式,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更好地强调核心护理人员的作用,明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资格,进而更加高效地发挥护理人员骨干作用,更加利于形成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优化护理资源[20-21]。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肺炎患儿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雾化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实施层级链式模式,自患儿入院开始到出院治疗结束,全程为患儿提供无缝、优质的护理,提高了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水平,增强了护患沟通[22-23]。患儿家属感受护理操作过程,提高了患儿家属依从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使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治疗效率,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雾化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治疗过程。观察组肺炎患儿家属配合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根据层级链式护理,可以更加准确地将护理人员划分层级,每一个参与的护理人员明确自己职责,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完成各自不同的护理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争得患儿家属的最大限度配合,间接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肺炎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层级链式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护龄、工作能力,进行层级划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为患儿提供高质量护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更加利于患儿尽快恢复。总之层级链式模式保证每一个护理人员可以胜任自己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到更高水平,巩固了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层级链式模式在小儿肺炎中应用,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患儿家属临床治疗配合度、满意度提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链式层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