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

2019-10-22 06:26杨堃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杨堃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搭建了创新创造的舞台,也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了机遇。然而,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复杂的社会思潮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为此,需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以丰富的实践教育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64 —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为在新时代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具体的行动指南。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成为了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主要参与主体。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新媒体复杂的思想也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大学生是追寻“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抵御复杂思潮的思想定力,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依托新媒体创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新媒体作为新兴教育工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影响力,激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加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思路的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一)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载体

新媒体以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为支撑,是一次人类信息传达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提供了新的载体。在新媒体的助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中拓展了教学空间,借助微博、微信群等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大学生保持了更加密切的互动,有利于更加具象、延展的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时性与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二)新媒体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新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在与移动通讯技术不断结合的发展中,“形成了新的传播力量”〔2〕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新媒体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贯穿于新媒体的文化创造与互动交流之中,引领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与文化发展的方向,培育了符合“三个倡导”的宏观价值环境,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使大学生在新媒体实践活动中受到良好的价值熏陶,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抵御消极思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网络新媒体的价值秩序,巩固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基础。

(三)新媒体激活大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

求新、求变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作为新媒体中最活跃的主体,大学生在不断融入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创造的热情得到激发,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形成了更高的人生追求。大学生具有无限的创新能力,他们才思泉涌,在新媒体互动交流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推动着新媒体文化的进步,使大学生的才华在时代发展中得到展现,更充分地实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近些年来,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的“微公益”以及文创大赛等活动,收获了值得肯定的佳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在网络实践中得到了转化,体现出了新媒体对激活大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的巨大作用。

(四)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

新媒体具有海量的资源容纳和生成能力,知识和文化更新十分迅速,获取教育资源十分便捷。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教材的情况,新媒体的资源体系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时时性的特点,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调整和更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新媒体对网络热门事件的信息传播往往引发舆论的热议,权威媒体对事件的层层跟进,连接了完整的案例教学内容,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模块。包括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社会道德现象、法律现象等内容,便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调阅整合,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相融合,可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生动的说明。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的热点信息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将网络资源充分地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可以更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催生出更多师生互动的话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事物的两面性决定着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媒体,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在新时代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复杂思潮致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深层次的嬗变,传统单一的价值观念被打破,其根源在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推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巨大虚拟舆论场,大量的“信息碎片”夹杂其中。既包含了促使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但也存在着享乐主义、功利思想、“及时行乐”等消极信息。新媒体平台中“炫富”、“炒作”、唯金钱论的话语不时出现,使正处于价值观不稳定期的大学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迷茫、信仰失守。迷信所谓的“成功学”,以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出现了价值观念的错位。少部分大学生由于理想信仰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认同和自觉践行能力,另有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购物、网络交友及网络游戏等等,以至于出现了精神空虚、脚下漂浮的问题。在价值陨落的状态下,大学生更易受历史虚无主义论调的干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了自我。

(二)外来文化渗透引发文化安全危机

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但同时也为外来文化渗透打开了新的端口。在新媒体时代中,借助文化外衣而进行的隐性意识形态博弈不断加剧,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危害。在外来文化的干扰下,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捧、推崇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的优势和历史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学习不够。个别大学生受外来文化中潜藏的复杂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出现了文化自信弱化,文化担当意识薄弱等问题。从本质上而言,文化自信即是价值观的自信,而文化自信一旦弱化,则不利于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阻碍,削弱了大学生追寻伟大中国梦的动力。

(三)新媒体技术更新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滞后性

方式决定效率,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当前,新媒体的普及与技术的快速更新,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促使大学生形成了新的阅读和社交习惯,因此一味沿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新媒体的技术升级十分迅速,不断推出的新载体、新思想和新渠道,凸显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滞后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转变方式,加快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四)实践环节设计创意不足至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强调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务实性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仍缺少创意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不足,渠道比较狭窄。校园文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紧密,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资源、网络新媒体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由于实践教育不丰富、不具体,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生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转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新媒体迅速变革的时代中,高校需结合新时代“育新人”的目标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多措并举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领大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大学生走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一)依托新媒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为此,一是需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加强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综合治理,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监督监管力度,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及行业规定,净化网络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为新时代大学生创造生态良好、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空间。二是要引导网络新媒体,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责任、社会责任。特别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必须要深刻认识自身言论的影响力,加强自我新媒体行为约束,自觉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予以必要的关心与关注。权威媒体要面向大学生推出一批具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文化作品。三是要发挥出新媒体公众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意见领袖”、企业家、影视艺人、知名运动员、优秀党员等主体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新时代的“正能量”,在引领舆论的过程中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话语权,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有利于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养成健全的人格情操,激励大学生肩负重任、从容前进。高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要与新媒体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在校园网络中开辟大学生文化自信学习讨论板块,利用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一是要加大国学课程比例,建立新媒体传统文化板块,使国学名家定期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向大学生传递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发挥出大学生传统文化社团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创办分门别类的传统文化社团,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力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深度整合。二是要在大学校园弘扬革命文化,引领大学生加强对革命历史的深入研究,积极参与革命文化教育宣传活动,使大学生通过系统的研究与革命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抵抗历史虚无主义论调的思想定力。三是要加强先进文化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内化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激励大学生争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传播者与践行者,继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善于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较于新媒体的多元化信息表达方式而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侧重于依靠教材开展理论讲述,對信息技术的利用往往止步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且缺少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整合能力。由于课堂空间及教学时间存在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充分保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进一步加强方式方法创新,开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育人功能。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线课堂”,邀请名家、名师远程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精讲课,为大学生进行在线答疑解惑。同时,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师生的新媒体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网络教育专题设计能力及对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应用能力,围绕新媒体平台中的社会热点、复杂现象、道德问题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设计,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

(四)以丰富的实践教育鼓励大学生创新创造

新媒体的应用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与现代新媒体的变化要求融合起来”〔3〕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的进一步革新,使创新观念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同,同时也激活了大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与各大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公益平台的多种活动,在“微公益”、“微调查”等平台发起的实践倡议,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中加强对世情、国情与民情的深刻感悟。要进一步创新实践教育的方法,积极争取和整合社会力量,借助研学旅行、支教行动、重走革命路、生态保护行动等契机,鼓励大学生展现才华与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与自我责任感,引导大学生自觉在实践中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将自身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总之,青年兴则国兴,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推进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坚力量。依托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媒体的使用需化弊为利,多措并举实现教育方式创新,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从而有力落实“育新人”的时代任务,打开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01).

〔2〕邵光辉,潘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战线,2018,(21):174.

〔3〕巩倩倩.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基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5):4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