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与潜山

2019-10-22 19:25朱小平
民主 2019年9期
关键词:天柱山张恨水潜山

朱小平

潜山是张恨水的家乡,他眷恋家乡,写文章的笔名有“天柱山下人”“天柱峰旧客”“天柱山樵”“我亦潜山人”等,可见一往情深。

其实,他生于江西,在异乡生活工作的岁月要远多于在故里,按他自己生前的回忆:虚岁11岁以前随父亲在江西,他的小说《北雁南飞》有少年时代异乡生活的描述。11岁半才回潜山老家。13岁又赴江西,父亲逝世,随母亲返家乡。19岁到上海、苏州求学,但不久学校解散,又怅归故里。20岁后又到南昌、汉口、上海,一年后回老家。22岁时又到上海、淮安。少小离家,身如飘蓬,张恨水自己称之为“流浪生活”。23岁到芜湖一家报社任总编辑,之后去北京,再之后辗转上海、南京、重庆等地又回到北京,一直办报、写小说,中间只有南京陷落之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家眷送回故乡避难,毅然只身入川。1945年抗战胜利,他于12月5日携全家横穿六省,一路颠沛历时一月,又回到离别8年的故乡,见到老母。10天后又一路迤逦奔赴北平。可见他毕生回家都是步履匆匆,不曾长驻。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他对故乡的记忆从未磨灭,对子女常娓娓道来家乡旧事。他的成名作《啼笑因缘》自序特意署“潜山张恨水”,以示不忘故乡恩泽。

天柱山尤其令他萦系于心,他幼年“常常攀到天柱山去玩”,他的小说《秘密谷》是直接描写天柱山的,用张恨水研究专家徐迅的话说是“充满想象地为家乡天柱山虚构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我未通读过张恨水的所有小说,有人做过统计,张恨水“以家乡潜山作为背景的中长篇小说达十几部之多”,如抗战小说《潜山血》及《似水流年》《现代青年》《天河配》《玉交枝》等。俚音乡俗更常散见他文章小说字里行间,可见故山莺声,念念在兹。1938年,他在重庆《新民报》所开专栏有若干文章提及故乡,后来还写过一些诗词怀念,我个人认为他的诗比文章更充溢着温馨的情感。天柱山对于他还有一个难忘的情节。南京陷落后,他的四弟张牧野劝他回故乡打游击,同乡热血青年也恳请他出面相助。张恨水兴奋之极,亦愿投笔从戎。他即亲笔呈文向当局请缨,吁请认可,并声明不需粮饷弹药。但最终被拒绝。倘若照准成行,一个文弱书生在天柱山从戎抗战,该是怎样一幅血脉贲张的从军图呢?他在抗战诗文集《弯弓集》中有一首诗,真可看作是他当时怒发请缨的写照:“背上刀锋有血痕,更未裹剑出营门。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魂!”

1955年,张恨水大病初愈后回到家乡,还写了一系列叙述安庆变化的散文,他在1959年所作《潜山春节》组诗,更可窥对家乡的思念。他1967年逝世,一直没有安葬,骨灰轮流由后人保管祭供。

我2008年曾至潜山,参观过张恨水陈列馆,那时门前似乎还未有张恨水的石雕坐像,这次又来潜山,特意重游。据说张恨水墓园设计是依他生前的诗句:“看云小息长松下,自向渔矶扫绿苔”,诗意缱绻,似有魂萦。墓园坐南,松柏肃穆,前有一池碧水环绕,身后山脉可眺天柱山,张恨水生前写过一句诗:“埋我青山墓向东”,正是:天柱山下人,从此枕家山。他的骨灰安归故里是2012年,至今也有七年了。

潜山重游,又细细观看了张恨水陈列馆史料,是重新布展,当然愈加翔实。可惜,仍然未将毛泽东去重庆单独与张恨水深谈两个多小时史实面世。我印象中毛泽东赠张恨水延安生产的灰色呢子衣料,张恨水在新中国成立后做成中山装,似乎陈列过,但现亦不见。张恨水从来没有记叙过与毛泽东的谈话内容,也从不与外人道,连家人也噤口不谈。子女问及,他也只是简扼说“主席谈的是写爱情的问题”。毛泽东在重庆,会见各界党外人士和党内作家,至少两三人一起见,周恩来陪同。唯有张恨水是一人晤谈,周恩来亦未参加。我早年钩沉写《毛泽东周恩来与张恨水的交往》,刊于《中国青年报》。后来据张恨水的那句话写成短篇小说《雾都对话》,发表于2015年第1期《北京文学》,纯乎推理。但展室陈列还是该提及的,包括周恩来解放前后对他的关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对他创作上的支持等等。

另外,张恨水1931年创办北华美术专门学校,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陈列亦无反映,惜乎美中不足。张恨水有办美术学校情结,自己能画写意和漫画,懂鉴赏,与名画家多交往,自己出资在北京创办北华美专,聘请知名画家齐白石、王梦白、李苦禅等任教,凌子风、蓝马等名人皆从此校毕业。尤可称史料者,美专由其弟张牧野实际主持,竟成為农工民主党(即邓演达创建的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和中共的地下据点,举凡校务员工甚至门房数十人均为地下党员,张恨水知道,但不过问也从不干涉。我曾写过《张恨水与北华美专》一文,详加考订,请当年被特务追捕隐藏于美专的农工党负责人季方先生审阅,他正在病中,仍认真过目,一字未改。这段史实也很应该在展馆中体现的。

听说在张恨水曾经读书的老屋基础上,已新建了“张恨水故居”,真是令人欣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恨水是天柱山下人,魂归故里,当应含笑无憾!月华如水,秋风如故,依然会映拂着他所眷恋的天柱山和故乡的青天碧水、一草一木……

猜你喜欢
天柱山张恨水潜山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红旗招展天柱山
雨雾中登天柱山
七律·登天柱山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