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星空

2019-10-22 19:25闻涓
民主 2019年9期
关键词:鲁迅民主杂志

闻涓

时光流逝如诗,岁月辗转成歌,1989年至今,《民主》杂志走过整整30个春秋。

30年,于浩瀚历史长河不过一瞬,然于一本杂志,却是一段极为青葱绚烂的美好年华。那些飘散在时光中的人与事,在日见泛黄的纸页上依旧熠熠生辉,不可抹却,亦难以淡忘,遂选编此文集,以志纪念。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上海风雨飘摇,一群怀揣赤子之心的爱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大旗,以笔为刀,以墨为锋,以进步书报刊为前沿阵地,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和内战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治路线与和平、民主、团结的总方针,《民主》周刊应运而生,虽存在仅一年便惨遭摧折,然而马叙伦、郑振铎、周建人、许广平、严景耀、董秋斯……这些闪光的名字却镌刻在历史的卷册上,他们的精神与风骨历久弥坚。

1989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应爱国统一战线新形势的需要,在中共中央的鼓励与支持下,民进中央创办了《民主》杂志。

《民主》杂志在《民主》周刊的基础上涅槃而生,继承了《民主》周刊的优良传统。因生逢最好的年华,一经问世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爱,包括民进老一辈在内的诸多知识分子将新生的《民主》当作初生的幼苗精心呵护,寄以重托。冰心、雷洁琼等先生满怀希望地为之撰写贺文,楚庄先生亲任社长,从此民进中央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主席担任《民主》杂志社社长成为传统。冰心老人不仅在1989年创刊号发布贺词,并在此后多次专门写信或题词对新生的《民主》予以鼓励,谆谆之言,令人动容。雷洁琼先生在《寄希望于〈民主〉》中,提出“使《民主》月刊成为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发表政见的民主讲坛;成为探讨问题、研究理论的公共园地;成为疏通言路、反映民意的对话渠道”。冯骥才先生在《民主》杂志一周年之际撰文《一年辛苦不寻常》,对新生不久的杂志提出“再强调自己的特色”“发扬民主”等希望。

柯灵先生是民进创始人之一,亦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进步作家与报人,他编辑或主编过《周报》《救亡日报》《文汇报》《万象》等进步报刊,也是《民主》周刊的支持者与撰稿人。1989年《民主》杂志创刊,80高龄的他笔耕不辍,这份钟爱跨越半个多世纪。

唐弢先生亦是民进早期发起人之一,与两代《民主》乃至民进老一辈中的很多人都有深厚感情。1945年,唐弢与徐伯昕同去位于上海东庙弄44号的郑振铎家,请郑振铎出面担任《民主》周刊主编,并在创刊号上发表《胜利日》一文。上海沦为“孤岛”期间,唐弢与柯靈等人继续抗日文艺运动,合作编辑《周报》等。唐弢与包括民进创始人之一的周建人在内的鲁迅三兄弟,以及许广平先生都有交往,与鲁迅先生的故事更是在文坛传为佳话。20世纪30年代,他协助许广平编校1938年版《鲁迅全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他开始写书话,最先发表在柯灵主编的《万象》上。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创作。1990年,古稀之年的他于《民主》发文回忆开明书店的著名文史研究家王伯祥先生,其心切切,其文皎皎。

郑逸梅先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被视作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只不过他不是以小说而是以散文取胜。他为报纸副刊写了一辈子的随笔、趣闻,字数超过千万字,人称“补白大王”。他从中学开始就在出版界初露锋芒,是当时三大报《申报》《新闻报》《时报》的特约撰稿人,与那些出版巨头,写作名家都有极深的交情。郑逸梅先生虽为农工民主党党员,但与民进的渊源深厚,与顾颉刚、叶圣陶等有同窗之谊。他耄耋之年挥笔不辍,被文坛所称颂。1990年起,95岁高龄的他每年在《民主》杂志发文两三篇,1993年仙逝后,仍有两篇遗作发表于此。

徐铸成先生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的著名报人,后加入民盟。新中国成立前,他因与郑振铎、叶圣陶、宋云彬三位先生相熟,曾被柳亚子戏称为“四大酒仙”,与柯灵、夏丏尊等亦交往颇深。他于1991年12月病逝之前,在当年的《民主》杂志1—6期连发6篇文章,以清晰的脉络分别回忆与马叙伦、叶圣陶、雷洁琼、周建人、李平心、傅雷的交往往事,用情至深,令人垂泪。

郑尔康先生(郑振铎先生之子)将1989年《民主》杂志的创办喻为凤凰涅槃。《民主》涅槃重生,很多新中国成立前的作者与读者为之欣喜,重回《民主》大家庭。出生于1916年的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吴大琨就是其中之一,1945年他为《民主》周刊创刊号撰写通讯《大后方的民主运动》,1989年他又为《民主》杂志创刊号撰写《回忆一九四五年在上海》一文,专门回忆两个《民主》令人难忘的故事。曾是参加过民主青年同盟的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沙里,先是1945年的读者,后又是1989年《民主》杂志的作者,他专门撰文回忆自己学生时代如何在《民主》周刊等进步报刊的影响下,走上进步道路。

民进老一辈中,马叙伦、叶圣陶两先生虽未在有生之年看到《民主》杂志的创刊,然而他们的后人却以各种方式,延续着对《民主》的热爱与希冀。马老的后人包括马佩女士、马元先生、马今女士,都与《民主》感情深厚。包括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以及叶至诚先生,同样编辑出身的叶小沫女士、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均对《民主》杂志工作非常支持。著名作家叶君健先生与叶圣陶为挚交好友,他与其子叶念先先生,父子两代人均做过《民主》杂志的作者。此外,令人感动的还有周建人先生的女儿周蕖女士,及其女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徐伯昕先生的外孙女徐虹女士,都给予《民主》杂志积极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先生为民进第三、四届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冯宾符之子,也曾为《民主》杂志撰文。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先生对《民主》杂志给予过很多帮助,他与其父林楷先生皆为著名书法家、民进会员。

《民主》周刊始创于上海,《民主》与上海的缘分也从未断过。新中国成立后,柯灵担任上海作协第四届副主席,唐弢先生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作协的老一辈领导人周而复(文化部原副部长)也曾支持过《民主》。曾是上海市文联委员的秦瘦鸥先生为民进会员,是新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同时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女士亦对《民主》杂志多有照拂。2018年12月上海作协换届, 3位民进会员当选副主席,分别是专职副主席孙甘露,副主席赵丽宏与潘向黎。

在各省作协中担任领导职务,同时又是《民主》杂志作者的民进人还包括: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黄蓓佳、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汤素兰、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等。

《民主》一部分作者对鲁迅和许广平两先生有着深厚感情,曾担任过天津文联主席的李霁野先生,是鲁迅的学生,后加入民进。作家朱正,民进会员,上中学时就立意研究鲁迅的生平和著作,曾撰写《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手稿管窥》等作品。著名民进出版人、文史大家金性尧先生及其夫人,与鲁迅、许广平先生均有交往,金性尧年轻时曾写信向鲁迅请教如何写杂文,鲁迅先生去世后还帮助许广平先生校勘《鲁迅全集》,他后来任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并策划编纂了《唐诗三百首新注》等著名图书。

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与民进渊源也不可不说,他学生时代仰慕鲁迅、马叙伦,在北大读书期间读过马叙伦的《老子校诂》,并与许广平相识,其短篇小说《青枝绿叶》曾被叶圣陶选入高二语文教科书,并因在20世纪60年代人生晦暗之时受到过冰心老人的问候,对民进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情和敬意。他真诚回忆:“社长楚庄学兄(1957年同科)拨出宝贵篇幅,为我设立专栏,约法三章:来稿必登、文责自负、稿酬很低。我也以我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长期合作,这也是共举风雅之事。”

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端木蕻良与《民主》的情缘始自郑振铎先生,1936年郑振铎推荐给《文学》杂志发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民主》杂志创刊后,他发表多篇回忆文章。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1995年在《民主》杂志发表《冰心的风范》一文,表达对老一辈作家冰心的敬仰。1996年发表《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话题》上下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回族女作家霍达20世纪90年代也为《民主》杂志撰稿,其中一篇回忆了她与自己的丈夫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的美好爱情故事。著名作家孙犁、冯亦代、符家钦、袁鹰、从维熙、丁尔纲、舒乙、苏叔阳、叶永烈、毛志成、徐城北、叶辛等,也都曾用心耕耘过《民主》这片热土。

《民主》杂志创刊不久,社长楚庄即策划“新三家村”栏目,以纪念、继承和发扬20世纪60年代的“三家村”精神,因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以冠以“新”字,名为“新三家村”。舒展、邵燕祥、邓天纵三作家和方成一画家,以书生报国之情而出的赤子肝胆之言,因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而及义,言而无忌,“新三家村精神”为业内津津乐道。

1945年的老《民主》大师云集,1989年新《民主》亦星宿璀璨。在《民主》的作者中,可以看到被誉为“燕园三老”的季羡林、张中行、金克木(其中的季羡林、金克木又与陈玉龙被称为“北大三支笔”),“未名四老”(除去邓广铭),还有张岱年、启功、周汝昌、汤一介、金冲及等学界仰止的名字。

20世纪90年代,白化文先生曾于《民主》杂志发表过系列介绍佛教文化的文章,《三生石上旧精魂》是他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文化的著作,而他的《三生石上旧精魂——佛教与中国文学漫话之一》一文发表于1995年10期《民主》杂志。

《民主》在业界以大家写小文见长,关注庶民之忧,从不乏大家之言。30年,出现在《民主》杂志作者一栏的,中科院院士有化学家申泮文,地质学家王鸿祯,建筑学家袁镜身,物理学家何祚庥、陈难先,能源动力科学家蔡睿贤,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的王选,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姚建铨,数学家方复全;经济学家有于光远、吴大琨、王珏、厉以宁、黄方毅;政治学家有赵宝煦、高放、许崇德、俞可平;语言学家有“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还有吕叔湘、叶祥苓;书法大家有吴小如、夏家骏、张天弓;历史学家有安作璋、朱士光,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李侃,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丁景唐;敦煌学专家有柴剑虹;还有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的孙越崎……

从经济发展到文化建设,从教育公平到出版繁荣,从协商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民主》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建言资政的精神家园。中国社会科学院江流、丁守和、陆学艺、方克立、耿云志、李慎明、冷溶、俞金尧、高翔;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龙新民;中央党校沈宝祥、赵曜、李君如;北京大学商金林、叶朗、胡军、张颐武;中国人民大学齐鹏飞、陈先奎;北京师范大学郑万耕、蒋原伦、林辉锋;济南大学包心鉴;上海交通大学陈业新……30年,《民主》更像一面镜子,反射着中国读书人“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之光。

作为民主党派的舆论阵地,《民主》杂志以“立足民进,面向社会,服务统战”为宗旨,在统战系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原专职副主席冯之浚、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原名誉副主席杨纪珂、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都曾为《民主》执笔。

教育、文化、出版为民进主界别,《民主》也自是凝聚了这三个领域中的诸多名家。民进名师包括活跃讲台70年、被誉为“站讲台时间最长的化学老师”的申泮文,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数学名师吴正宪,民进教育家、中国教育工会奠基人之一方明,还有新中国成立前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部原党组书记张承先,著名儿童少年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九三学社原中央委员叶恭绍,同样担任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的著名学者金开诚。文化领域有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著名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吴碧霞,还有豫剧编导、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也在《民主》发表过一篇珍贵的文章,从中可以一窥她与吴祖光的传奇爱情。此外还有著名画家范曾,山水画家、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张志君,漫画家缪印堂等。出版界包括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张明养,原上海《大公报》战地记者冯英子、《解放军报》原总编辑杨子才、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钱江等。(本文所涉名家较多,因编辑才朽学浅,定会有所遗漏,且不能适当排序,望方家海涵)

《民主》名家汇聚,星光灿烂,但编辑见闻浅陋,致使《正道初心绽芳华——〈民主〉杂志创刊30周年名家作品精选》一书疏漏甚多,期待方家指正指教。因文集编选时间仓促,未能及时与所有作者取得联系,特此致歉并致以诚挚感谢。文集出版过程中,得到开明出版社的帮助和民进中央原秘书长陈益群先生的指导,特此致谢。

时间是流淌的记忆,有一种美好叫做三十而立。《民主》杂志30年的美好记忆,无不渗透着民进会内外作者与读者的陪伴与支持——是你们的理解与信任,成为滋养这本刊物的肥沃土壤;是你们的关心与关爱,成为激发这本刊物不断向前的动力!

猜你喜欢
鲁迅民主杂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鲁迅《自嘲》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杂志收纳碗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