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主旋律,凸显社会大主题

2019-10-22 19:26王小铭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时代

王小铭

2019年高考尘埃落定,8个考区的9道作文题目又一次刷爆网络。很多老师高声宣布:我们押到题了。很多考生开心呼喊:这个主题我写过。一时间,整个网络沸腾起来。其实,只要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谁都会在看到题目时眼前一亮。毕竟,高考作文不仅不回避热点,而且直击流行色彩,要求考生关注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全球化等大背景、大格局,强调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

展示宏大主题,叙述中国故事,是2019年高考作文呈现给公众的鲜明特点。8个考区,9道高考作文试卷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另外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5个省市命制。9道题,无论新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提供相关材料,总体上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鲜活性,新颖而灵动,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时代主题,策略性地传递了当前社会呼唤的价值观念,使立德树人、民族自信等培养目标得到凸显,并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表达能力。

高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高考作文理所应当地树立起社会的大旗,飘扬时代的主旋律。高考作文是规范性写作,无论题目怎么给,在通过材料内容引申了健康思想诉求这一目标上多年来是一脉相承的。2 0 1 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没有刻意回避时代主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这是因为:一方面,高考作文命题可以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之与时代主旋律共振,弘扬社会正能量,这符合“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也能实现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另一方面,时代主题、时事热点与每个考生息息相关,面对宏大的时代主题,每个考生都要做到有事可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一、命题特点 ——开放限制两相宜

近年来,高考作文去模式化的命题方式,让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轻松了很多。高考作文已经淡化审题意识,每一道题目,都给出宽泛的写作角度,为考生提供了更开放的发挥空间。然而,淡化审题并不意味着不要求审题,一些考生从考场中走出来,看看网上关于作文的点评,意识到自己的作文并没有充分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虽然没有跑题,但也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核心思想,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对题目中相关的限制性要求缺少深入思考。

很多考区的作文,在“要求”中明确提出,考生在立意时可以“自选角度”,但是,“自选”并不代表考生就可以任意而为,仍然需要“戴着镣铐跳舞”,只不过,现在的“镣铐”较以前要宽松。题目所给材料,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材料后面的提示语和要求,往往设置一些具体要求,考生如果只看材料而忽视了后面的内容,就会影响整个作文分数。

如2019年全国卷Ⅰ中,就有“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这一要求,写作过程中,就需要明确出来;第二个要求是“写一篇演讲稿”,构思时,一定要清楚什么是演讲稿,如何写出声情并茂的演讲稿; 第三个要求是“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不仅是倡议,还与材料中内容相关,明确了“劳动”这一主题;第四个要求是“提出希望与建议”,强调这一演讲稿不要空泛地说教,也避免严厉的批评,且“希望”一定要现实,“建议”一定要具体。如果文中没有出现这些内容,或者对这些内容关注不够充分,都不能成为立意鲜明的作品。全国卷Ⅱ中,更是有各种限制,如写演讲稿,给家人写信,给同学写信,写观后感,写慰问信等,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看清具体让写的文体。其他考区的题目,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考生在考场中想展示舒展自如的“舞姿”时,一定要对身上戴着的“镣铐”有清楚的认识,不能偏离方向。

二、主题探究 ——侧重核心素养

近年来,高考作文贴近时事,定位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多元化的话题设置,融合性的话题安排,让考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整体上说,各省作文题目均紧跟时代风向,充分体现了六大核心素养中所给的内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些素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涵盖了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话题。这些素养所要求的内容,也是年轻考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围绕这些关系命题,符合年轻人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的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定位宏大主题,讲好时代故事

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是建国70周年。这一年,值得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运动,给一代代年轻人留下了需要传承的民族精神;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让一代代年轻人深刻理解了爱国情怀。因此,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便成了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的非常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以时代为镜,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如全国卷Ⅱ以历史上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五个节点组织材料,突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宏大主题。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北京卷作文试题“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将个人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北京卷“文明的韧性”,则着意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文化自信。

2.增强责任意识,放飞自信青春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青年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责任。高考考场中,年轻的学生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冷静思考,应该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因此,很多考区的作文题目都将目光放在了青年身上,从不同层面对他们提出要求,也给予了正确的引导。

如2019年全国卷Ⅱ的五个写作方向都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突出了青年的主人公意识以及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北京卷“2019的色彩”也有“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一身份要求,侧重对青年责任的解读。青年,应该充满自信,应该充满希望,在奋斗的征程中,应该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增强主人公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聚焦多元世界,思考和而不同

全球化時代,青年应该以大格局和大视野融入多彩的世界,培养多元化思维,提升多样性认识,力求在感受和而不同的基础之上,努力追求美美与共。多元时代,合作成为主旋律,人们不再以单一的眼光看问题,世界也会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一起。彼此合作,相互沟通,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解读世界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集体,每一个国家,都会在真诚的合作中实现利益的双赢,也都会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这一主题,在2019年高考作文中大放异彩。如上海卷以音乐为喻,要求考生在倾听了不同的声音之后,对“中国味”进行思考。江苏卷以水和盐为喻,要求考生对“物各有性”“共存相生”为写作中心,表达对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一哲理的认识。崇尚多元,适应多元,站在时代的潮头感受生命之美,感受社会的繁荣,我们的胸怀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4.体验身边生活,关注自我成长

学生的生活空间是较为局限的,他们接触的人,接触的事,往往会带给自己生命的感动,或者以平凡的哲理带给自己启迪。高考作文题目,往往选择贴近考生实际的人和事,让考生在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在体会的过程中升华,进而引申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阐发出普通而深刻的道理。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特征;每一种特征,都代表真实的生活。写作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具体人和事背后的思想内涵,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如2019年全国卷Ⅰ,选择的是当今社会呼声较高的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动教育”这一主题,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对劳动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全国卷Ⅲ则选择了与考生生活更近的“师生情谊”为写作内容,透过漫画中老师在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说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话,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老师有温度的教育,体会老师这句话中所承载的人文关怀,进而思考尊师重教这一时代话题。浙江卷更是让考生设身处地思考作家、读者、作品之间的关系,让考生立足社会,感悟身边的生活,提醒考生将来为人民服务时应该如何定位。

三、思维剖析 ——体现个性化,表达思辨性

不得不说,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选材方面,让考生感受到视野更加宽广,与社会的新的变化联系更加紧密,引导学生把自己真正融入这个变化的社会中来。同时,在思维方面,也让考生体会到多样性分析与思考带来的思想启迪。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高考作文命题时,很多省份要求考生在对生活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辩证法思想,挖掘生活的本质特征,进而展示出深刻的思想性。要想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需要考生调动丰富的思维,对每一个问题或现象进行客观剖析,从而得到具有个性化的认识。

2019年高考,思辨类材料扮演了主角。北京卷“文明的韧性”、浙江卷“‘作者与‘作品”以及江苏卷“五味调和,共存相生”,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关联时代展开思考,话题空间大,思辨色彩浓。写作此类材料作文,就需要在审读过程中运用理性的思考,展示充满个性化的认识,表达具有思辨性的观点。

1.一分为二,客观全面

分析问题,如果能够运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观点,便可以对事物或现象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写作时,对于那些多角度的话题,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它的主流,也要看到它的支流;既要看到它的成绩,也要看到它的问题……如2019年上海卷的“中国味”,江苏卷的“物各有性,和谐共生”等写作主题,就需要考生建立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解读,表达具有思辨哲理性的观点态度。

2.普遍联系,相互分析

在写作议论文时,可以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形式与内容、结果与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如2019年全国卷Ⅱ,写作演讲稿、给家人的信、给同学的信、观后感、慰问信时,都可以结合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剖析这五个重要的节点,广泛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组织写作,表达对时代发展的深刻认识,进而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辩证思考。

3.对立统一,矛盾转化

生活中有时并没有完全的正确与错误,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有一些话题,体现了时代的矛盾,需要运用对立统一的方式去分析。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克服,同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便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2019年浙江卷,要求考生从作家、读者、作品三个方面对两种相对立的观点进行分析时,就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分析一种观点的过程中,不完全否定,而是由此引出对另一种观点的深刻理解,进而,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展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

4.发展眼光,把握趋势

只有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如2019年全国卷Ⅰ,要求考生围绕“劳动教育”这一主题,表达自己的认识,就可以运用普遍联系的方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对劳动的本质进行分析,对劳动所创造的美进行解读,进而引出对培养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前瞻性思考,表达独特的思想认识。

5.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指的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这是一种创新思维。这种思维往往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所谓“反弹”,必须是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的,必须能够自圆其说。其实,真正科学地“反弹”是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的一种体现,会让人感到创新。

四、写作设计新亮点 ——情境巧、应用强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设计科学,亮点迭出。全国卷Ⅱ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提供五个特定写作情境,要求考生结合特定历史背景,以特定身份、特定文体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试题情境设置真实,写作任务明确,便于考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和思考,充分发挥写作水平。试题要求考生采用特定的应用性文体写作,借此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知行合一。

五、阅卷心得 ——找到阅卷“新标准”

高考作文閱卷场,是一个被主观感觉垄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阅卷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迅疾的速度,挑选最吸引自己眼球的作品,这时,每一个阅卷者都像一位执掌着生杀大权的“神”。这些“神”虽然秉性各异,但存在共同的偏好,而这种偏好,便是他们阅卷过程中心意相通的“新标准”,即潜台词。因此,要征服他们,除了具备深厚的写作功底,还要懂得这些潜台词,打造一些与之相适应的亮点。

1.选材相同,观点独特者胜

一些主流素材,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不要人云亦云,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方式,从独特的角度进行理解,则会给阅卷者一种新颖别致的印象。在素材运用中,独特既可以是对大众思维的一种提升与超越,也可以是在逆向思维中寻求突破,还可以是通过创新思维展示鲜明个性。

2.立意类似,选材个性者胜

在同样扣住写作中心的前提下,谁能够在选材上展示出独特的个性,谁就可以获得阅卷者的垂青。同样表达一种立意,如果只是用一些司空见惯的素材简单堆砌,便没有新意。而选取那些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写作时却往往没有人能想到的素材,怎能不让阅卷者心动呢?同样写教育,如果一味列举“虎妈”“猫爸”等常见事例,就不如选择冯丽丽《下乡养儿》这一具体而鲜活的事例效果好。

3.文体同一,文风成熟者胜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而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可以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以同一种文体写作,如果能够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成熟的风格,则会给阅卷者一种功底深厚的感觉。平时训练时,如果能够精心打磨,形成成熟大气的名家风格,或者幽默风趣的生活格调,或者气质不凡的文化意蕴,都可以让文章平添文采。

4.叙述材料,开头引人者胜

对材料的引述,也是一种学问。整个儿搬上去,肯定是不行的;用自己的语言转化了,也显得平淡;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并在概括中融入自己的观点态度,这才是阅卷者眼中的“极品”。开头的文字,不需要刻意死板的模式,而应该具有灵活洒脱的气质,自然地引出后面内容。

5.观点主流,对比论证者胜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是一种能够鲜明生动地突出写作中心的方式。尤其是写作议论文,在鲜明的对比中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最鲜明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在强烈的反差之中充分表现写作中心,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

6.真情流露,语言朴实者胜

朴实是一种美,这种美在写作中也可以体现。写作亲情类主题,在抒发真情实感时,在字里行间注入一种朴实自然的风格,会让阅卷者体会到一种生动真实的美。一味地煽情,不仅不会得到阅卷者的垂青,反而会令其反感。

朴实不代表单调与枯燥,而是一种生活化与个性化的统一。运用这种语言形式,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举重若轻,将深刻的观点融入轻松的文字之中,流露真实的思想情感。

7.文笔相仿,卷面漂亮者胜

写作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我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真的不能够展示独特的风采,那么,就让我们练一手好字吧。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整体看2019年8个考区9套题,多以现实材料和言论材料为依托,要求考生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的体悟。从命题形式上看,自主命题的省份变化不是很大,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出现了年年更新的现象。当然,无论怎样变化,都紧紧围绕高考评价理念体系展开,从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这四个方面命题。尤其会突出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涵盖了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话题。每一种素养,都能够表现考生应该具备的品质,符合年轻人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的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020年作文备考,应该摆脱盲目跟风式的训练模式,而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针对考点要求和评分标准全方位跟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精心准备。

1.聚焦时事热点

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而这些依托于热点之上的话题,也是高考作文最关注的对象。这些话题为什么会热?因为它们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高考备考,谁抓住了社会热点,谁就占据了考场的主动。透过这些热点,挖掘出丰富的内涵,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你的作文,便会成为考场中的亮点。

2.弘扬向上精神

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和国家,都需要一种向上的精神支撑,如此才能展示出生机与活力。2019年各考区作文,大多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表达对青年责任意识、主人公意识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高中生担负着时代的重任,需要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考作为年轻人培养人格情操的主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展示时代精神风貌,让考生在理解时代精神的基础之上树立高尚的精神品质。因此,对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解读,自然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话题。

3.关注个人成长

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一站,都关系着成长。或许,在我们还觉得自己很幼稚的时候,会在突然间的某个站台,发现自己已经长大。高考,便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2019年全国卷Ⅰ和卷Ⅲ,直接将此类话题引入作文材料,让考生对自我成长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成长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类话题,也因此成为高考一直关注的对象。

4.感悟生活哲理

生活中处处有哲理。高中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透过现象看到一些问题的本质,感悟平凡生活中深刻的哲理。2019年各考区的作文,多在宏大叙事之中蕴含丰富的哲理,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哲理类话题,需要以哲理思辨的方式去表述,运用前面提到的多种方法,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时代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