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圆形”的液态组织是这样形成的

2019-10-22 03:13何日生
中外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慈悲心志工慈济

何日生

多中心化适合同一价值观的不同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里开展工作——这是液态组织水的组织将给予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金字塔型组织与社会这个概念,支配着人类数个世纪。决策权是少数,菁英分子是少数。少数菁英领导多数普罗大众,几乎是大家奉行不悖的必然法则。但是金字塔型组织所造成的不平等与阶层对立,却也困扰着人类社会数个世纪。

那么,一种圆形的组织,“不上不下,非上非下,可上可下,既上且下”,这种违反二元对立的东方佛教思惟,是否能进入组织的层次去运行实践?

去中心化的前提是慈悲心的一致

哈佛大学在研究当代商业组织的个案中,提出一个Agile(英文直译:敏捷的)的名词,亦即小单位化的运作,更能够实现消费者的需求。让第一线的员工自行研发与创作,更能真正反映市场的需求。

哈佛管理学院最近一期杂志中提到,大型公司将原来庞大的体系划分为数百个小单位Agile,让小单位的成员自行研究、自行管控品质。在这种情况下,Agile管理模式成功的前提是:员工们必须与管理阶层有一致性的理念,否则产品的品质将难以管控。

这种“一致性的理念”与其说是追求获利,不如说是对消费者的慈悲与利他精神。

因为,如果这种小单位的成员以获利为前提,很难不出现产品的弊端。但如果从对消费者的慈悲出发,以利他为动机,其创造之产品不可能出现可控制性的弊病。

目前采取Agile或Holacracy(合创制)的公司都是以组织小单位化为目标,让小单位的成员能具备创意的效能,并且强化小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

这些大公司的创新模式,或许是哈佛管理杂志的学者所未曾触及的“慈悲心的养成”。一旦成员养成真正对消费者、对股东、对环境永续的慈悲心,他们会尽一切力量去创造,并且不会去伤害公司的利益,特别是不会伤害消费者与环境的利益。让小单位的成员养成慈悲心,是扁平化组织、去中心组织重要的努力目标。

合创制组织:每个人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

美国费城所发展的合创制(Holacracy),着眼于组织中的成员以“角色”为中心——员工在一个机构里可以同时担当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可以自主地作决定。合创制的组织整体是一个大圈,涵盖着各成员组成的小圈。每个小圈都是自主的单位,可以自行对市场做出决定。几个小圈之间有联系的代表负责协调。大圈也派代表参与小圈的会议,以便提供更佳的条件给小圈成员以完成任务。

当小圈中的“角色”与大圈的“代表”意见不同时,大圈的代表必须尊重小圈角色的意见,这是合创制的创举。大圈的代表一旦选择某人担任小圈的某一角色,就必须尊重这小圈角色的意见与决定。

让第一线的成员做决定,是合创制的特色。小圈中的成员涵盖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负责不同的专业,大家要听他的专业决定。同样的,其他角色做出的专业决定,成员也都必须配合遵循。所以每一个人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

合创制组织的成员可以自主地加入任何一个创意团队,所以能十分灵活地展现多元中心制的创造力。合创制以角色为中心,让组织中的个人可以承担多种角色,让个人潜力得以发挥,可以自主地发想新创意。合创制的创立者布莱恩·罗博逊强调:合创制的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

它不是传统的层级制,而是如身体的细胞,每一个个体都有完整的功能,每个细胞属于一个完整的器官,每一个器官又属于身体。如此层层相连,子体与整体是一体,这是合创制的特点。它的好处就是将组织灵活化,能应对外在世界不断变化的讯息、服务与产品。

多元与同心圆组织:永远维持在第一线的感动

美国加州大学赵文词(Richard Madsen)教授曾经到慈济功德会演讲,他在演讲中除了肯定赞叹慈济的慈善对全球的重大贡献之外,也一直希望慈济不要太过制度化、专业化。永远都要维持在第一线服务的感动。

其实不只是慈善组织要“永远维持在第一线的感动”,企业与机构更应该维持对第一线服务对象之感受与了解。

多元中心的组织不是万事仰赖高层主管,而是依循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在第一线的判断去行事。如同Skype或Internet人人都可以使用,只要依照一套标准程序。有别于科技型的标准程序,价值观的理解与执行,牵涉到主观的认定。慈济功德会的志工体系是遵循这种圆形组织的型态,人人都必须在第一线服务。资深的志工、资浅的志工、都在第一线服务。

慈济所创立的圆形组织分成合心、和气、互爱、协力。合心以一个大城市为范围,由最资深的、最能体认慈济核心价值的一群志工组成。和气是一个中型区域的范围,一群中壮的志工组成,负责工作的规划及协调。互爱由几个社区范围组成,相关团队负责工作的分配。协力是以一个社区为单位,负责具体的执行。不管是合心志工、和气志工、互爱志工,都必须投入协力组担任志工——在第一线服务。

所以证严上人将這组织称为“四合一”,不是四个阶层,而是四个平行,是一个圆,每个圆的面都可以接触到第一线的需求,执行第一线的工作。

慈济也遵循在地化的理念,在地志工遇到社区有灾难,立刻启动救灾,无须先请示总部,而是依照慈济的价值与信念,直接启动紧急赈灾的行动。这并非说总部不重要,而是万事莫如救灾急,由社区自发性立即启动,先救援,然后通知总会提供协助与后援。这是哈佛大学李奥纳教授所阐述的,既中央又地方,既集中权力又分权的机制。

社区志工可以自由地在社区发想各种服务的工作,志工可以自由地参加慈济内部各种型态的服务计划,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骨髓捐赠等,只要符合慈济的核心价值,志工可以自行创造新的服务与组织各种工作。

这是“液态组织”的概念,如水一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慈济志工。第一线的服务能持续激发一个人慈悲柔软的心,而不至于被僵化的官僚制度给捆绑。这是液态组织的理想。

这种如水一般的液态组织之动能,让慈济在全世界能拥有多样的组织样态。慈济在全球有结构较明确的美国分会、印尼分会、马来西亚分会。这些分会都具备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等机构,并设立各执行长,负责规划当地的各项志业与工作。

也有结构十分松散的南非及莫桑比克志工组织。在这些国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在社区里一起做慈善。

没有阶层、没有执行长,只有人格典范的资深志工带领或陪伴他们。一如南非志工潘明水带动在地数千名本土志工。他说:“我没有带领他们,我只是陪伴,让他们自发地想想应该为社区做些什么。”南非发展出照顾爱滋孤儿的工作,都是当地志工自己发想出来,也是全球慈济95个国家的慈善工作中,唯一一个以照顾爱滋孤儿为志工使命的地区。

区块链的信念是去中心化,其实不是去中心,而是多元中心。环绕着同一价值观,让大家能够因环境的需求去创造对环境最有利的使命,这使命可以是在公益的或商业的领域。去中心化可以形容和解释点对点的商品交易为何便利快速,多中心化适合同一价值观的不同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里开展工作——这是液态组织,水的组织将给予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猜你喜欢
慈悲心志工慈济
柔软的春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陈威如:未来管理需要极大的“慈悲心”
这里让废旧物品新生!
别让“爱心墙”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