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华:一颗红心护英烈

2019-10-23 07:36蔡海鹏王笃娥
银潮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革命烈士参观者新华

文>>>蔡海鹏 王笃娥

吴新华在伏案写作

“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让人们有一个瞻仰、凭吊革命先烈的场所,让红色文化能够一代代传下去,是高尚的事业,我心甘情愿为此奉献一生。”吴新华说。

2005年,56 岁的吴新华从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文化站站长岗位离岗退养。镇党委书记对他说:“老吴,镇上准备筹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经研究,决定把这项重任交给你。”

马塘镇虽然不大,但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这里曾走出吴亚鲁、吴亚苏、白桐本等革命先辈。吴新华没有丝毫犹豫:“书记,我一定完成任务。”

吴新华摸排情况时才发现困难太多。当时,县里没有一个像样的纪念馆,在建馆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一切要从零开始。吴新华带上一架旧相机,走遍省内数十家纪念馆。他每到一地,都住最便宜的旅馆,有时甚至在车站的长椅上将就一宿。为掌握最详实的资料,他拜访县内外多名党史研究专家,阅读大量革命斗争史料,撰写出数万字文稿。那段时间,吴新华忙得像陀螺转。

制作展板、图片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事。为节省时间、少花钱,吴新华借来200 多册革命斗争题材连环画,用一个月时间,精挑细选出140 多幅复制放大,仅此一项就节约开支10 多万元。

2007年3月27日,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开馆。市县领导、在马塘战斗过的革命前辈、革命烈士家属等,对纪念馆的设施和内容赞叹不已,纷纷与吴新华合影留念。每次说起,吴新华依旧难忘,他说:“这一天,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吴新华(左二)为参观者作解说

吴新华在修剪花圃

纪念馆落成后,吴新华任馆长,把自己的心血和情感全部倾注在这一方净土上。

开展各项活动能让红色文化广泛传承、深入人心。如今,每年至少开展4 次较大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纪念馆的一项制度。吴新华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纪念馆大事记”,每次活动都有详细记录,从策划到方案制定再到组织实施,其中甘苦他心里清楚。

2009年分别是吴亚鲁、吴亚苏烈士牺牲70 周年、80 周年,为组织开展好纪念活动,吴新华到徐州市寻访吴亚鲁烈士足迹,深入了解其建立徐州第一个党支部的经过,还与在外地的烈士后人通信,到烈士老家找老人聊天,了解他们听到的鲜为人知的烈士兄弟故事。在他筹划、部署下,“马塘自古出英雄”“惟将血泪染梅花”等主题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

吴新华说:“‘红色文化’只有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我们民族才有希望。”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他组织马塘镇小学生开展主题为“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的红领巾寻访活动,让孩子们在寻访烈士事迹的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

马塘中学有个“晓塘剧社”,吴新华经常向这里的孩子们推荐红色刊物,指导他们写文章、演节目。今年清明节前夕,南通市“红刊”进校园推进会在马塘中学召开,吴新华参与了活动的组织策划,撰写了题为《红枫满晓塘》的专题片脚本,编创音诗画《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诗朗诵《革命诗抄》等节目。会议期间,恰巧吴亚鲁、吴亚苏两位烈士的后人回来扫墓,吴新华陪同他们参观纪念馆,向烈士墓敬献花篮,邀请他们一起参加会议。当吴亚鲁烈士的女儿、女婿观看了吴新华为纪念烈士兄弟创作的小品《铁骨红梅》后,两位老人热泪盈眶,握住吴新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6月12日、8月3日,分别是吴亚鲁、吴亚苏烈士的“遇难日”。每年,吴新华都要用笔在日历上标示出这两个日子。粗黑的方框代表着沉痛与凝重。吴新华说:“自己的生日可以忘记,但烈士的‘遇难日’永远不能忘。”

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吴新华身上有一股“倔劲儿”——只要他认准的理,决不改变;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会一干到底。

这股子“倔劲儿”体现在纪念馆改造与建设上。去年底,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被评为“AAA 国家级旅游景区”,在大家额手相庆时,吴新华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觉得:对照要求,还有差距。他积极争取资金,拿出部分场馆改造方案,施工期间,把办公桌搬进临时工棚,每天在简陋的工棚里办公,接待参观者。

每天下班前,吴新华喜欢在展厅里走一走,凝望着墙壁上的面容,思绪万千。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他先后创作了组诗《英雄礼赞》《高唱历史的壮歌,前行》、散文诗《永恒的红色》等。他主编的《马塘英烈》成为全镇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郭云霞当年和吴新华同一批离岗退养。很长一段时间,她对吴新华放着好日子不过而去筹建纪念馆的举动很不理解。前几年,她在吴新华陪同下参观纪念馆时,听完讲解,终于理解了这位昔日老同事的赤忱之心,主动当起纪念馆义务宣传员。

南通新城桥街道、小海街道、易家桥社区、朝辉社区等单位多次组织老干部、老党员前来参观。朝辉社区的老党员陈祥志参观后激动地说:“祖国的今天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作为老党员,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把先烈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天中午,吴新华刚送走来自浙江省的参观团,还没吃饭便接到镇政府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一位从上海来参观的人找到了镇政府。吴新华立即赶到镇政府,把这位参观者带到纪念馆,陪他全程参观、解说。这位参观者一边听讲解,一边拍照。他对吴新华说:“我是受父亲委托前来参观的,我父亲曾在马塘战斗过,现在常年卧病在床,他从电视上看到马塘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定要我来看看,拍些照片,这是父亲最后的心愿。”闻听此话,吴新华双眼潮湿,他感到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建馆至今,已接待包括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在内的参观者达15万多人。“人口公园”“健康主题公园”“廉苑”“法治文化苑”,参观者参观完展厅后,都会在这些园子里歇歇脚。从筹建到守护,恍惚间,他感觉自己也成了纪念馆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革命烈士参观者新华
最美的蝌蚪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我与《革命烈士诗抄》的往事
始兴县老促会 向革命烈士后裔学生发放助学金
德庆县老促会 走访慰问革命烈士困难后裔
关上手机再看
大脚掌的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