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2019-10-23 00:42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室性牡蛎桂枝

庞 菁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心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希氏束分支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导致,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1],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心绞痛等症状,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因此,临床针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笔者研究分析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病科收治的136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68例。西药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25~66岁,平均(45.4±1.3)岁;病程1~5年,平均(3.4±0.5)年。中药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6~64岁,平均(45.3±1.4)岁;病程1~5年,平均(3.3±0.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在窦性心律下确诊。心电图表现:提早出现QRS波,其形态异常,时限多>0.12 s;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ST波随T波移位,其前无P波。发生于束支近端处的室性期前收缩,其QRS波可不增宽,收缩后大多有完全代谢间歇。基本心率较慢时,室性期前收缩可插入两次窦性心搏之间,形成插入型室性期前收缩。偶见室性期前收缩逆传至心房的逆行P波,常出现于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上[2-3]。

1.3 纳入标准 存在复发性气促、咳嗽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同意接受药物治疗;对本研内容知晓,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疾病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受损者;对研究采用药物成分过敏者;抗拒或抵触本研究者;参与其他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口服治疗,每次12.5~25.0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10 d。

2.2 中药组 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桂枝9 g,炙甘草6 g,牡蛎6 g(先煎),龙骨6 g(先煎)。四肢厥冷、畏寒者,将桂枝改为肉桂,加红参片3 g;血瘀症状明显者,加三七粉6 g(冲服),川芎6 g,丹参6 g;惊悸症状明显者,加远志15 g,首乌藤30 g,珍珠粉3 g;痰湿内盛、纳差者,加姜半夏6 g,茯苓15 g,白术10 g,焦山楂15 g,麦芽15 g。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连续治疗10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心率、中医证候积分、舒适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具体包括心悸、畏寒、太息、肢体乏力、气短等,总分为4分 ,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舒适度评分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总分112分,分值越高表明越舒适[4]。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2级,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无效: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3]。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平均心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心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平均心率比较(±s)

表1 两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平均心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心率(次/min)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68 45.25±8.65 61.52±10.31△▲ 112.31±10.65 85.43±10.13△▲西药组 68 45.30±8.66 52.34±10.45△ 112.62±11.34 97.15±13.22△

(2)中医证候积分及舒适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舒适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舒适度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中医证候积分 舒适度评分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68 3.01±0.23 1.21±0.21△▲ 40.16±1.32 90.44±1.45△▲西药组 68 3.02±0.22 2.22±0.22△ 40.15±1.33 71.45±1.43△

(3)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显效6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西药组显效48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

(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中药组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西药组嗜睡4例,低血压3例,呼吸抑制2例,心输出量下降1例,肌肉震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

4 讨论

临床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或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心脏搏动异常的疾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发病。研究表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预后与疾病形成的原因、诱因及演变趋势有关,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极易使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5]。以往临床针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其中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室收缩异常等的常用药物,属于高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及周围血管血流状态。但临床单纯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疗效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对治疗效果的需求。

中医认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属于“心悸”范畴,多伴有心慌、烦躁及失眠等症状,治疗应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为主[6]。中医治疗该病常用方剂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由桂枝、甘草、牡蛎、龙骨组成。其中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龙骨镇惊安神,除烦热;牡蛎则能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包括钙、铜、磷、铁、锰、镁、锌、钠、硒、维生素B2等。诸药合用,可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其心功能。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适当增减药物,如红参、川芎、三七粉、珍珠粉、焦山楂、茯苓及白术等。其中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川芎解郁,通达,止痛;珍珠粉具有止泄、解毒生肌之效;焦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述中药联合入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临床症状及舒适度均得到有效改善,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8.53%)明显高于西药组(79.41%),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明显低于西药组(1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饶玲玲[8]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9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但由于该研究与本研究选取样本例数均较少,研究结果仅可作为临床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参考,如需进一步明确其效果,需展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参考。

综上所述,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室性牡蛎桂枝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喊魂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我的发现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