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阅读”,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2019-10-23 14:30赵淼淼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阅读核心素养

赵淼淼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感官的体验,从而能积极思考、启发想象。本文主要从阅读绘本、“阅读”情境、“阅读”作品等角度阐述小学美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阅读;核心素养

阅读,是学生吸纳知识、理解观点、交流情感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有思维的融入、情感的参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绘本,能理解其中的情节,感受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绘画技巧、多元的艺术风格,能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要让学生“阅读”课堂情境,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启发他们的想象,促进他们的主动表现。教者让学生“阅读”艺术作品,感受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能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体会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让文化艺术的血脉得以延续。

一、阅读绘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绘本在美术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能借助于视觉形象将故事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绘本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将色彩、文字等因素有机融合起来,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会有所区别,他们通过“阅读”获得专业知识的积累、作品的欣赏,使自己的眼界越来越高,在绘画中常会出现自己的绘画能力与欣赏水平不协调的现象,即“眼高手低”。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他们的课外作业越来越多,在语、数、英等学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他们往往将美术学习视为一种负担。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绘本生动形象地呈现,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知识点的学习,感受绘本直观、简单的特点。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既有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方面的内容,也有对比、均衡等原理的运用,学生要在绘本的影响下,产生美术创造的热情。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审美认知与他们的想象创作往往成反比,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而学生的创作能力却有所下降,学生在临摹作品中不愿开动脑筋思考,他们的创造受到制约,逐步失去想象的兴趣。学生阅读绘本,从精美的图画中感受多样的艺术风格,色彩的搭配、画风的选择都为学生带来诸多创作的元素,学生可以从表现的主题、场景的安排、色彩的搭配中获得借鉴。以绘本为资源的美术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部分的情感體验来源于影视网络,他们的途径过于单调,有些过于混乱,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一些不恰当的信息进入学生的视野,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操的陶冶,从而体会绘本所具有的崇高精神,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

二、“阅读”情境,促进学生的感知体验

美术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富有感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的同时,能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以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情境之中,能理解重点知识。教师要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去主动“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中的示范作品、教师呈现的实物、模型与范画都是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要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将难以理解的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生对语言、作品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感知能力。如在苏少版三上《我和动物朋友》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欣赏动物图片,说说自己是不是喜欢和动物做朋友,并模仿人和动物亲昵的动作、表情。教者让学生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与动物成为好朋友,并说说图片中的人与动物的构图,能抓住其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创造灵感。在“阅读”直观情境时,学生易步入思维定势的怪圈,难以走出固定的模式,不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要把握有“度”,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范画,除在视觉上观察外,还要打开学生的其它的感官触点,叩开学生的创作情感。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怀着愉悦的心情欣然接受新的知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他们不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要通过游戏、表演的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

三、“阅读”艺术,提升审美素养

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从莫高窟中感受色彩的和谐运用,从对比中发现画面的节奏感。色彩与色彩合理搭配,学生从壁画的严谨而不失生动的色彩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教师将对比色与混合色间隔使用,让学生从单调中感受到丰富的变化。大量石青、石绿以及少许红色的应用,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莫高窟画有佛像一万多尊,供养人物近万余身,人物的造型丰富有趣,生动自然。唐代壁画中有着大量的山水画,教师要引领学生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借鉴。

教师要善于利用故事,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佛传故事,包括释迦牟尼的经历、古印度的神话;有本生的故事,讲释迦牟尼如何行善;有因缘故事画,有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故事;有佛教历史故事画,包括历史的事件、人物的介绍,如张骞出使图等。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绘本、“阅读”情境、“阅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雯.探讨如何利用绘本开展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

[2]朱慧.让绘本融化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思维与语言中[J].小学科学,2016.

[3]贺振伟.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新教师教学,2011.

[4]张祖峰.巧设美术情境,培养自主能力——情境教学设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2.

[5]袁悦.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图画书辅助性教学研究[J].艺海,2010.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阅读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