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品方知味

2019-10-23 13:42蔡鲜枝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蔡鲜枝

【摘 要】  我们要引领学生,尊重文本,沉入词句,缓视微吟,涵咏品味,从文本表面沉入到文字底层,细嚼字词知景致,慢吟语句知情韵,玩赏特色知风味,领略语言文字鲜活的美,濡养语感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汲取表达的智慧,领会悠长的情韵,体悟思想的光芒。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涵咏品味

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要使学生获得源头活水,就要教他们细嚼慢品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更不能把书读“死”。我们要引领学生,尊重文本,沉入词句,不急不躁,细嚼慢品,从文本表面沉入到文字底层,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品味,慢慢积淀,濡养语感和鉴赏能力,得到精神的享受,生成智慧的花朵。

一、细嚼字词知景致

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面上浅显易懂,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在表面粗略地“滑”过去,而不是像犁地一样深入地仔细地“犁”过去。“滑”过去和“犁”过去,是不同的体验和过程,学生的收获和启发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例1  教学《醉翁亭记》时,学生都会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但醉翁的情趣到底在哪些字里行间流露出呢?于是逐字逐句细读第二段,发现“日出而林霏开”中的“开”字,注释为“消散”,“云归而岩穴暝”中的“归”字,注释为“聚拢”,那能否把句子改为“日出而林霏散,云聚而岩穴暝”呢?学生说,“散”和“聚”都是客观的描述,而“开”字结合《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之“开”,则更给人以清晨林中雾气消散时心境逐渐明朗之感。“归”字则仿佛是整日游于四方之烟云终于傍晚回家之情趣!一开一归,仿佛笑看故人来来往往,亲切愉悦,难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啊!

例2  又如教学《岳阳楼记》第四段,范仲淹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现迁客骚人们览物时喜乐之情的呢?有的学生说,“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不惊”不但有注释中不起不动的意思,更能让人感觉到人心的安宁。有的说“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锦鳞”,注释中是“美丽的鱼”,但“美丽”太抽象,不足以表现作者用“锦鳞”二字的用意,以鳞代鱼,有鱼在日光下鳞光闪闪之感,“锦”字更写出鱼的色彩斑斓,不如解释为“五光十色的鱼”更好,迁客骚人们看到这五光十色的鱼,心里就灿烂了柔软了吧。有的说“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注释是“岸上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苍翠”不够好,不然作者为何不直接写“岸草汀花”呢?芷和兰都是高尚君子的象征,还是解释为“岸上小洲上的美丽高雅的花草”更好,“郁郁”一词也不仅是茂盛之意,还给人香气馥郁之感,仿佛这些高雅的花草正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们喜悦开怀呢?还有的说,“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一空”,不仅有注释中“完全消散”之意,更有人们烦恼消散一空后心境轻松、心怀开阔之感。“浮光跃金”中的“跃”,不仅是闪烁之意,更有无数水波们在皎洁的千里月光下欢快跳跃的动感,“静影沉璧”中的“沉”字,足可见湖水清澈空灵之美感。在这样的美景中,渔歌互答,把酒临风,怎能不令赏景之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啊?于是学生们体会到,范仲淹极力渲染景物的凄冷萧然、明丽悠然两个极端,自然诱发迁客骚人们悲与喜两种情感,就更能表现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可贵情怀。

例3  再如品读《云南的歌会》第四段“慢吞吞”走那十里路上的景致,学生们的想象和解读很有情趣。学生说,作者写那戴胜鸟,“花茸茸的”,不仅漂亮,仿佛更能触摸到它的温柔;听到赶马女孩子的歌声,它“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矗”字比“竖”字可更富有灵动感啊,好像鸟儿们瞬间被赶马女孩的歌声深深地吸引,在仔细谛听呢!鸟儿眼睛闪闪发亮,炯炯有神,仿佛听得惊起入神,仿佛用心在学习歌声,于是每在晨光熹微中,“郭公郭公”唱个不停,仿佛想把昨个听来的美妙歌声都传唱出来!同时,它是“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唱,“欢喜”一词不仅是“喜欢”之意,更是一种欢乐愉悦的心情,且它是“坐”着唱的,多么悠然自在啊!还有那小云雀,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云雀“最有意思”,仔细去读,那云雀先扶摇盘旋,后钻透蓝空,一个“钻”字,多么矫健有力!最有意思的是它一面高歌一面冲向云霄,多么激昂欢快,让人心情为之怒放,心怀为之激荡!“忽又像个小流星”极快坠回,和同伴会合,然后另外几只云雀接着起飞,原来小云雀们是在玩儿呢,用学生的话说,玩得好high呀!怪不得作者说“最有意思”的是云雀呢!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个语词,乃至标点都有其深远丰富的意义。我们应引导学生走进字句深处,走进作者情感世界,通过思考、推敲、想象,品出语言的韵味和表达的艺术,读懂言外之意,领会深层内蕴,进而建构起学生细腻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心灵空间。

二、慢吟语句知情韵

朱熹曰:“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细细品读吟咏,能让学生更亲近文本,同作者贴心交融,领会幽深情韵,获得心灵润泽。

例1  “丑”字是《丑小鸭》中出现率很高的一个字,丑小鸭的不幸不仅在于全世界都说他丑,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最丑的——看到灌木林里的小鸟惊恐飞去,小鸭想“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我丑得连猎狗也不要咬我了!”反复读这两句自责,学生说这真是丑小鸭最让人心疼之处啊!不谙世事的幼儿心中哪有美丑之分?但一只如此幼小的小鸭子竟然在心里深深地烙印上了“丑”的标记!

“他实在太大!”“你真是丑得厉害!”“你丑得可爱……你是那么丑”“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大家都说”“连他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于是唯一怜爱他的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让学生扮演角色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大家明白了,原来小鸭之“丑”是它生活着的整个无聊无理的“世界”灌输给他的,这个“世界”排挤、嘲弄、歧视、嫌弃丑小鸭,情形“一天比一天更糟”,让他从一开始也就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是“丑”得多么可恶,这是多么痛苦、孤独、绝望的可怜的孩子啊!于是他不得不——“逃”!

如果说最初的“逃”是生存的被迫选择,那么从农家小屋逃离——“他想起了新鮮空气和太阳光”“他有一种奇怪的渴望:想到水里去游泳。”“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为空气、阳光、内心的渴望而“逃”,则是为了尊严的主动选择!用学生的话来说,此时的“逃”是为了追寻“存在感”,为了追寻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这次的决定离开,母鸡骂他“你简直是在发疯!”反复品读这句话,学生们对此简直感同身受、深有共鸣,因为从小到大,当孩子们心里闪烁着异想天开的梦想时,总会有“这个世界”的人或嘲讽或冷漠或咆哮地说他们是在“发疯”!而正是这“发疯”的选择,让丑小鸭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他看到了一群漂亮的天鹅,那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美丽”!他感受到了“爱”,那是“从来没有过的”爱!

为了生存和尊严而苦苦逃亡的小鸭,此时宁愿选择死去也要飞向天鹅群,这是美的觉醒,是生命的觉醒,是一个生命个体发现了值得去努力和献身的目标的时刻!这种选择已升华为对“美”和“梦想”的追求!就在此时,他发现自己其实正是这样一只美丽的天鹅!并且听到大家说他是“最美丽的一只鸟儿”!而梦想的实现并未让小鸭忘记初心,他这不会骄傲永远谦卑的“好”的心,让他强烈地感受到了幸福!至此,小鸭完成了从“丑”-“逃”-“美”-“爱”-“好”-“幸福”的蜕变,学生们懂得了梦想、美好、快乐、幸福的真谛,心灵深处得到了来自安徒生这篇经典童话的神奇力量!

例2  再如特级教师陈忠文上的《猫》,他让学生沉入文本,体会“我”“怒气冲天”打了猫后,它那一声很悲楚的“咪呜!”所包含的意思,学生感同身受展开联想,充分体会作者“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悔恨之情;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更深的层次:假如“我”听懂了猫的语言,会相信猫的辩解吗?如果是前两只猫,“我”会怀疑吗?连最喜爱猫的三妹都大声叫哥哥去惩戒这只猫啊!学生此时对人性中的偏见导致悲剧的发生已能心领神会,且以“以貌取猫”一词表达出来。

紧接着陈老师再一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文中“能说话的张婶”,她在被冤屈的时候,为什么也只能是“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不能有”是不是等同于“没有”?能说话的人为什么却也不说?这些看似平常的字眼,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得更深入了!再通过“如果你是‘我,会不会冤屈这只猫?”来关照自我、扪心自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善良、平等的滋养,懂得了“我们对生命应有一颗平等的仁爱之心”人文情怀,学生们收获了爱、平等、信任与尊重!

只有通过细细吟咏,我们才能品出文字中的情趣韵致,才能不辜负那么美妙的汉语言文字!

三、玩赏特色知风味

不同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语言的表达都有各自特殊的风格。例如,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鲁迅深沉冷峻,朱自清温静典雅……阅读教学中赏析各种语言风格和特色,品味其中丰富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例1  汪曾祺的白话味

教学《端午的鸭蛋》,孩子们说鸭蛋“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句话有味道,若把“蠢”改成“难看”,把“秀气”改成“好看”,就没有味道了!甚至把“秀气”改成“漂亮”,虽说都是拟人,那味道也不同!“漂亮”只是外表,“秀气”那是一种内在的神韵和气质!是一种小巧可爱、清秀灵动、贤惠温婉的小家碧玉的感觉!我说:“这哪是挑鸭蛋,分明是挑媳妇嘛!”这话引来学生开怀大笑,而这课堂上开怀的笑声,皆得益于汪曾祺平易自然、幽默风趣的白话味儿!

还有“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吱”是多音字,那读zī好,还是读zhī好呢?孩子们尝试着各种音高、音调和读法,辩论得不可开交,最后得出结论,两种读法都好,“zī——”更生动,有红油从小洞口细细冒出的感觉!“zhī——”则更让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课堂上能尽情玩赏如此“美味”的鸭蛋,让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让课堂有声有色、有情有趣,都源于汪曾祺那看似平淡直白,却又回味无穷的语言特色啊!

例2  冯骥才的天津味

“津味小说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又让我们领略了天津味儿与表现张力皆十足的语言特色。比如《泥人张》中:“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夸张的语言极具造型的能力;“海张五那边还再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妙绝的“找”字,表现出的以牙还牙的机智应对!另外又如“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一个泥团砍过去?”、“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我们读那独特浓郁的地方语言,就像是听作者给我们讲那津味十足的单口相声,又像是亲身到天津卫走了一遭,实在是别有风味!

例3  皆是美景不同味

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四篇经典文言散文,同样面对美景,因作者的经历与个性各不相同,所以进入笔下的景物各不相同,所表达的方式和思想情怀也各具特色。柳宗元《小石潭记》触景生情,表达被贬官后的凄凉;范仲淹《岳阳楼记》规劝好友,表明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和伟大抱负;欧阳修《醉翁亭记》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这三篇文章都与作者的政治追求有关,体现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而袁宏道《满井游记》则是独抒性灵,更注重于自然风光本身的描绘,涵咏全文,再细品“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字,哪里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近”啊,分明是作者此“心”与此“景”很“近”,甚至融为一体啊!作者流露出的是钟情山水、追求自由的情怀,强调的是自然、天真、趣味!

因此,同是借景抒情的文章,却也都有独具匠心之处,正是这些不同的特色,才使得这些文章风味各异,流芳百世!

语言文字的美如此鲜活,我们当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传神词句去咀嚼涵咏、细嚼慢品,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内蕴,使学生汲取表达的智慧,领会悠长的情韵,体悟思想的光芒。如此方为真语文,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品位和慧心!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苏立康.品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4]詹  丹.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谈
细读文本,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