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族音乐学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2019-10-23 10:18唐静琦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探索理论

唐静琦

摘要:对于民族音乐学来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学之下的一门专门研究世界之上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发展情况的理论性学科。民族音乐在实践探索,采用的是田野考察的方式去获得研究材料以及数据信息。对于民族音乐学,其本质上来说,是利用田野考察这种方式构建出来的一个基础的实践性学科。我国的民族音乐学需要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应用的其中,对一些非遗的民间音乐开展考察以及研究,能够将一些从国外“引进”的理论性知识和我们国家进行完美的结合,让民族音乐学实现中国化以及本土化,让其带有中国特色。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理论;实践;探索

我国的音乐学非遗的研究和考察在凭借民族音乐相应的理论基础以及条件之上,开展了不少的结合我国的历史以及当地特色与时代特征的一些探索性以及科学性的田野考察研究。在非遗的考察研究有部分在冀中大地进行考察,和我国的历史以及文化与地理位置、音乐与风俗都紧密相连。这是民族音乐学在田野考察的实践以及理论方面的中国特色化,这些考察过程之中的实践以及理论在中国传统音乐考察研究,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学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对我国的非遗文化进行保护方面都有着关键的意义。因为此方面的原因,笔者在通过参与了大量的田野考察以后,相对已经有了一定的田野实践基础之后,才准备编撰此文。本文主要对我国的非遗音乐学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对实践过程之中的田野考察的一些经验开展探讨和思考 ,依据实际的考察经验以及教训和意义进一步地去探索出带有我国文化性以及本土性与时代性的民族音乐学的理论。

一、我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我国的民族音乐学被我国的学术界全面的认知,其最早能够溯源到在1980年我国的南京艺术学院所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学术交流讨论会”,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对于中国来说是归属于一种新兴的外来性的实践性学科。但是即使是一门新兴的外来实践性学科,之后却给我国的音乐研究开辟出来一番新的天地。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因为是一门外来性的学科,其进行形成以及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都有自己的本源,因此去将这一理论实际的去应用到我国的音乐研究过程之中,一定要去和我国的土壤进行本土化的紧密结合,能够让其具有“中国化”的特征。对于民族音乐学,其本源上是属于利用田野考察去收集信息,将其作为基础所构建出来的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对于田野考察相关的实践知识以及理论知识也应该要去具有“中国化”的特征。除此以外,由于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不管是田野考察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以及研究的方式方法,与一些非遗传统的音乐文化和其生存的空间都不断地发生这改变。如果依旧用一种守旧的思维来进行发展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因此对于民族音乐学在进行田野考察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去根据时代所具有的相应的特点来进行调整和优化,能够让其可以更加的适应我国在变化过程之中的社会的环境。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在进行研究材料获取的过程之中采用的基本方式,田野考察相关的理论性的研究同样是在这一个时间段之内。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学方面的考察研究的文献最主要的集中在一些相应的学术专著以及科普教材里。对于我国最初的田野考察研究能够追溯到周代,在周代有着“采风”的制度,其采风的制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之下,起到的功能作用是用来去了解民情以及民生,进行“风”的创作和研究,对于这一传统的方式在我国的历史之上都连绵不断的在进行发展。到了我国的20世纪的30年代,首先是利用民族学相关的田野考察基础性理论的知识开展田野考察研究,对一些音乐的实物利用当时具有的技术进行仔细而且详尽的记录,之后在利用这些记录的信息来进行比较研究。其次,是作曲家以及相关和音乐理论家进入带田野考察之中,在这个阶段里的田野考察和一些东欧国家的学派的形态在进行考察过程之中十分的相似,其主要是针对音乐所具有的形态开展信息的收集以及考察工作,利用多点式的方式去音乐信息资料,然后再去将这些资料应用到相应的创作以及理论的研究过程之中。到了20世纪中叶时期,一些大规模的民族学研究调查开展了工作,进行了带有某些文化以及人类学方面的特色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的方式和美国的一些“文化学派”十分的相似,在进行纪实的条件之下开展解释研究工作,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从音乐的本体研究添加进去了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解释。但是开展大规模的考察研究,例如对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进行的考察和研究,带有着某种程度的政府层面的性质。自从我国的20世纪末开始,其民族音乐学在开展田野考察相应的理论研究的过程之中,凭借着西方民族在开展音乐学的田野考察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条件之下,紧密的联系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开展了“中国特色化”的理论探索。其從多个方位和角度在音乐的事象开展了考察以及研究。除了在音乐本体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之外,对一些和其相联系的所有的音乐的事象都是开展研究的条件对象。在此阶段之中,其理论的研究所具有的性质和描写性质音乐性质有着一定的同向性的发展,实现了在思辨性以及陈述性方面的紧密结合。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一些录音技术、摄像技术、加入到了考察研究的过程之中,导致考察研究记录音乐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也有着一定的改变。到了如今,信息科技技术也大量的使用到了田野考察之中,其信息科技以及和数字技术给田野考察带来了虚拟网络考察的新方式方法。

二、研究意义

利用在学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考察工作在进行了理性分析以及理论的总结之后,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能够对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学具有的田野考察理论进行一个扩展和补充,给民族音乐学进一步的中国化能够带来一定的进展。利用在实际的考察过程里的各个不同环节的思考以及梳理工作,在实际的考察工作过程之中,找出在里面存在的成功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这对于日后的民族音乐学开展相应的田野考察的工作以及在我国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开展的保护性工作来讲,都具有着十分关键的经验积累性的功能作用,能够使得相应的工作更好地进行开展。此文在我国的音乐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田野考察以及实践性的基础条件之下,对我国的田野考察的实践开展了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旨在能够在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之中,对我国非遗名族音乐的田野考察所具有的成功以及不足开展总结,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学相关的田野考察理论以及实践在未来的探索之中提供一个理论性的参照依据,之后能够实现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具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中国化”的过程。对于我国的音乐类非遗相应的田野考察工作的开展是依据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展的带有民族的特点和标志的,具有着一定研究性质的系列田野考察工作,在非遗民族音乐的田野考察过程之中使用到的许多的方法这对于我国进行全面的开展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利用的方法、方式,以及理论技术层面都具有着十分关键的借鉴性意义。

三、理论探索研究

(一)本土人带领考察团

非遗音乐的探索研究,是一个具有着探索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的工作,想要让工作能够进行成功的展开,其每一步都必须要在实践的基础条件之下进行开展,在这个过程之中发现的经验是和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的。我国的民族音乐类非遗进行考察的经验都来都源于的田野实践之中,在这之中利用了当地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和参与、开展了多学科合作等方式,都是突破了曾经的西方国家民族音乐学在进行田野考察所具有的一般性的经验,这些方式带有着一定的中国的特色,同时也带有着时代性的特点。其田野考察在理论在经过了哈登以及博厄斯和里弗斯等人之手之后,其马林洛夫斯基把这一个实践性的过程深化到方法论的层面。其所提倡的田野考察所具有的具体的方法:其研究的具体的对象是当地的文化,在挑选的选择方面,一般选择一些经济不是十分的发达,和相对比较原始以及偏远的一些地方,使用的是“参与性观察这种方式”。对于其考察的具体对象来讲,挑选的当地具有的文化,对于挑选的田野考察具有的地点也就是非本地区,因此对于考察者以及被考察来说,其考察者一般是外来者。而因为是一名外来者,他要去紧密的理解当地所具有的语言以及文化和相应的一些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挑战。在这多种多样的条件的挑战之下,对于这种他文化性质的田野考察的过程之中,一般来说要花费十分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其包含着浓郁的人情世故的中国特色社会之中。因此相比较与一些外来者,其本土性的学者能够比较迅速和快捷的进入到田野考察的过程之中,而且对于考察所包含和具有的深度和一般的外来学者来比较,是外来的学者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能够达到的。本人参与的音乐类非遗考察,其关键的发起以及提倡者就是一名本地的学者。此本地学者,对于非遗的民间音乐就好比似他的血液一般,流淌在他全身的血脉之中。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具有着这种传承性的血液导致他能够在一个花甲之年进行了我国的非遗民间音乐的实地考察工作,其具有的深度性文化自觉性在他身上得以完全地展现。他作为考察团之中的本土学者,其本身多具有的本土性的身份给考察团带来了十分多的方便条件,在考察过程之中出现的许多的考察方面的阻力又有了有效地减少。我考察团到达的考察地,在当地的一些乡民,因为有着本土化人员的带领,大多数都是笑脸相迎,拿出最大的热情进行款待,有很多乐社的乐师都对于我们所考察和进行研究的问题以及内容都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进行回答,当然出现这种情况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他本土化的身份,以及他在本土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关系。在开展相应的田野考察工作过程之中,如果想要让被考察的对象能够将其信息完全的和盘托出,首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其被考察的对象能够对相应的考察者有着足够多的信任,但是对于这种信任来说,需要两者进行长期的了解以及和沟通才能够慢慢地建立起来,但是倘若如果没有“当地关系”当成是其中的中间桥梁,在短时间之内没有办法去进行搭建。而且在实践的考察之中,最主要的对象是在我国的各个地方的一些音乐类非遗文化,其考察的人年龄一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这些遭受到了十年动荡过程的一些老爷爷以及奶奶,在他们的心中带有着一定陈谷的文化自卑感以及畏惧感。因此一个陌生人想要去真正地去消除他们的顾虑,一时半会没有办法去得以实现。但是倘若是他们的熟人来进行交谈的化,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愿意进行侃侃而谈的交流。在无所顾忌的条件之下,才能够去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样因为这文化被深深的扎根到他们自己的内心之中,而且他们对于非遗文化非常的热爱。除此之外在当地的语言层面,本土化的人员能够担任一定的“翻译官”的功能,因此其考察团得以比较快的理解在当地的乐社之中所具有的语系,而且能够从其语系里明确的理解其所具有的考察相关的音乐的一些事项,能够从民间以及学术这两个层次去观察考察关键的音乐的一些事项,这同时也是在尊重以及客观的对音乐事项进行描写所必须要具有的特质。本人所实践考察地的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接近,因此能够听懂七成。但是倘若到一些我国的少数民族开展非遗民族音乐的田野考察,对于本地所具有的语言可能就要耗费考察者十分多的考察时间,并且对于字当地所具有的一些独有性的名词之上,仅仅是凭借自己个人所具有的经验,没有充分的理解当地的多包含的语系条件之下,肯定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问题。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的非遗考察过程职工,有一个本土化的人进行带领是非常重要的。

(二)政府部门参与

我国的张振涛教授指出:对于榆林开展的田野考察因为存在着一定的当地关系,依靠着这些“关系”有着许多的便利之处:首先是“老马识途”所具有的轻车熟路的特点;第二是因为“关系”所具有的快速、准确、精确的庞大的信息网络,所以能够合理有效地减少出现无头以及无序和手忙脚乱等情况的发生,能够大量的节约时间以及降低资金成本、充分的提升效率;而且在其也同样强调在开展田野考察之中所具有的一些“中国性的特点经验”,对于一些考察对象不能够迅速地进行展现,以及没有特定的关系网的准入证,就只能能够去摸着石头过河,打无准备的仗,但是“政府关系”能够十分快速的带领考察团队融入到当地,十分的快速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政府关系”能够给田野考察所带来的巨大的便利之处。考察开始和当地的一些文化广播局的相关的领导班子探讨合作相关的事宜,之后在通过当地的一些文化馆进行紧密的配合和协同,一同与考察组开展田野考察的工作。挑选当地政府的一些文化部门作为关系,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本次考察是我国的音乐类型的非遗开展的考察,对于其考察所具有的特性性质是属于一种多点式的针对性考察。而对于当地的一些音乐类型的非遗有着明确的理解,其最为清楚的一定是在当地的一些文化性知识场馆,并且因为他们也和在本土的一些乐社以及乐师之间有着一定的接触,因此将他们当成是考察组以及考察对象两者之间的中间联系人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因为政府的文化场馆有着比较全面的信息网络,以及比较充分的人脉网络,这个特点对于一些多点式的考察和在工作前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方面,以及在后期工作过程之中的展开方面都提供了十分多的便利之处,能够节约大量的考察时间,而且同时也增强了其在考察过程之中的效率。在考察过程之中,在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小项目所具有的考察时间都一般计划是一两天就需要完成,但是对于这一些要去协商好都需要在本土的文化馆进行支持以及配合协作。在我国这个地大物博以及有着充分的人情味的过度,需要去对所考察过程之中多包含的一些音乐事项有着明确和深刻的认识,能够真正地融进本地生活之中,这是考察想要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尤其是在没有实现完全融入的过程里,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中国人对于一些不了解和陌生以及没有人进行介绍的一些外来者来说,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的,有着探索以及防备的心理,因此要求有一个中间的联系人能够开展牵线搭桥的工作,能够让两者之间的关系得以迅速的构建。能够让当地人的居民充分理解以及信任考察者,之后能够让考察的人员收获得没有保留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对于政府的“当地关系”,其对考察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功能性作用,其一,对于非遗民族音乐的考察是带有着一定民族志特性的田野的考察,因此第一步需要去开展的工作就是对相关的音乐资料能够进行仔细的,全面的,客观的记录;其二,需要去对这些音乐资料开展仔细的考察以及研究,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面对的最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能够到田野之中开展资料新型的收集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因为牵涉到的音乐事项得数目比较多,而且整体所具备的考察时间是有着时间的限制,因此其考察工作的展开是要高效率地进行。对于一些定点性质的长期田野考察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和被考察人长时间的培养感情,在别人实践参与的这次考察过程之中,不具备。除此之外,打开有关的音乐类非遗信息资料,能够知晓到其组织所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一个团体,其人员所具有的配置,其中人最少的是西河大鼓, 其人员的配置也有着两个人。而对于一些器乐以及戏曲来说,所配置的实际人数则更加的多。人数较少的有十几个乐师左右,而对于一些人数比较多的乐师,其整体的数量能够达到十几个。因此,如果去单单的依据自己个人的力量,在进行召集乐师工作过程之中其考察者就可能会出现各类的情况,因此可以去和本土的地方政府的一些部门开展合作,进行田野考察工作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而且对于如今时代来说,应该对我国的政府部门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認识,如今的政府部门和20世纪出现的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相比,需要尽量去给予足够多的自由。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开展了非遗艺术相关的保护性工作,而且自从十八大开始,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政策的实施和普及,这让研究以及关注传统文化变成了一个热点性的工作。因此无论是一般的政府直到普通的人民和群众都对传统文化方面有着足够多的重视,在本土的当地人同样也期盼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能够对他们本土的非遗文化开展一定的考察以及研究,这能够实现让当地传统文化得以更加充分的保存,和延续以及发展。能够去给中优秀的中间人的角色,可以让其能够不过多的进行田野考察,能够给考察者一个充分的,能够自由的施展的空间。所以在进行考察的阶段中,其文化馆部门能够去给考察组带来充分多的帮助,而且他们也不会对考察组进行实地的考察造成,而且其考察的对象也会因为他们人员的存在,会对考察组提出的问题做出详细的回答,同时这也是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能够对一些音乐类的非遗开展全面性的考察工作的关键的条件。但是对于这种田野考察形式所带来的具有一定的“演戏”成分比较有争议性,我们却不能够去否认在这个过程之中,会携带着一定的属性,对于如何真正地去利用好中间人这一手段,防止出现演戏等情况的发生,同样也是其考察者在进行考察之前就需要去和相关的中间人进行仔细的探讨的关键问题,在这之中最关键的就是其中间人在进行参过程之中,对于田野考察整体的“度”的程度方面的把握。

(三)实现多学科的参与性

如果讨论到民族音乐学的本源,可以去发现其民族音乐学所具有的田野理论以及所具有的方法都是借的人类学学科的田野理论以及方法。从此也能够看出,开展多学科一起联合进行实地考察的工作,能够比较充分的契合民族音乐学所具有的多学科相互交融的性质。所因此对于这一理论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之中,在今后的考察工作里能够去融合许多不一样的学科。在此次的民族音乐进行考察考察过程之中的突出点是:利用了其文化的人类学所使用到的视听方面的语言来展现出人类文化所具有的思维。工作过程之中对乐师们进行的演奏开展了摄录的工作。想要去真正的落实和完善好民族音乐学相应的考察是不容易的,如果单一的仅限于本学科片面的学习同样也是不充分的。在此次的考察里添加进了影像摄录的项目,其原因是因为世界数据一体化的情况之下,和如今的现代慢慢出现了文化不自信的情况之下,与传统文化里出现了一定的“人口老龄化”情况的问题之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实际的流失的情况是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目前对于一些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如今最为紧迫的是开展一些非遗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记录和保存的相关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音乐来说,是一种视觉以及听觉层面的,有着享受的艺术,对于乐师进行的表演以及演奏开展摄录和保存,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能够比较真实的还原出进行的表演过程之中的“空间”画面以及声音方面的信息。倘若仅仅的拼接一些文字性的文章去还原整个音乐的“空间”,是现实的,也没有办法去实现真正的“具象”化。对于一些摄像类的设备添加到实地考察在工作之中,其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子设备最初始为录音方面的技术,后来慢慢地出现了摄像拍照,到如今的21世纪已经非常普及的摄影技术,能够真正实现现场音乐艺术真实的还原,展现出其动态性的画面。

(四)信息科技的合理运用

现代作为一个信息科技的时代,在数字媒体以及信息技术被人们所广泛的使用的前提之下,能够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方便之处,同时也为田野考察相应的工作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转变。其一,从通信工具方面来说,在很久以前的田野考察工作都是在一个地方开展一个劲长时间的实地性考察,当考察达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是,其研究者就离开了考察的位置,然后回到家里开展其收集的信息资料的研究。但是在“家中”开展研究的实际情况之中会伴随出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据和信息已,但是实际在写文章会过程里依旧会发现有许多的缺乏之处。如果想要去对那些残缺的资料开展弥补性的工作,那么就需要去等待很长的时间,进行下一次的考察才能够得以补充。如今情况却不同,凭借一部智能电话以及一个语音视频就能够十分方便的解决其问题。仅仅凭借一个电话就能够去带领你走导考察实地之中,因此,对于其数字以及信息技术来说,大大地缩短了我们和实地的调查研究之间的距离,其相应的考察也得以实现。在进行考察过程之中,对于其通信工具的利用,主要在前期进行考察者以及被考察者两者之间开展考察的相应准备工作过程之中,和在后期对一些存在着欠缺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合理的补充,回答研究所进一步的发现的新问题。

四、研究成果信息资料的处理

对于其考察视频资料进行处理,主要是对田野考察所获得的一些视频资料以及相应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和制作的过程。只有将这些考察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之后,才能够利用图书的形式进行出版,因此对于其视频以及图片都需要有着一定的规格以及质量方面的需求要求,所以需要进行处理。视频处理的主要内容包含有:音乐的演奏、音乐的演唱、音乐的韵唱、访谈过程、举行的仪式。

对于视频的拍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去记录下一个全面的演奏的曲牌以及表演的曲目,其关键是要保证其曲牌以及曲目所具有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视频的编辑过程之中,需要将主机位放在重要位置,之后再去把辅机位之中存在的一些特写融入到里面,能够对民族音乐的视频形式进行丰富。对于其中的韵唱视频的处理:韵唱视频主要使用的是双机位进行拍摄和录制,在开展后期的制作过程之中,需要将两个主机放置在同样的画框里,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处理能够去将韵唱者所韵唱的一些谱字以及谱面能够和实际的谱子紧密的对应,开展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因为对于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记谱过程之中,只单单的标记了骨干音的部分,但是对于骨干音除此以外的一些音还,有着许多的“啊口”。因此仅仅是凭借其单纯地听韵唱者进行韵唱,实际过程之中,一些听者可能会有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发生。之后就无法将具体的谱字进行一一的对应。因此去将两个机位放置到同样一个画框之中,其韵唱者所进行韵唱的一些谱字以及谱面之中的谱子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对应。对于访谈视频的处理:其访谈视频之中包含的最主要的内容有考察团的一些考察人员向乐社以及一些乐师进行了解乐社相关情况的过程。一般是考察者为指导者,对乐社之中的一些乐师开展指引工作。在这个过程里会出现一些重复性以及题外话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之中,要挑选一些比较具有价值的语言,能够让全部的访谈实现一定的连贯性,而且对于其所记录的内容需要清晰。仪式视频的处理:对于一些仪式视频最关键是要去突出其记事性能,也就是能够比较全面的记录在进行仪式活动过程之后出现的全部事件,不仅仅是音乐,在进行的整个仪式过程之中,其所有的人、事以及环境这些元素都是其视频所包含的内容。对于其整个视频展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在进行视频处理的过程之中,需要尽量地展现出仪式具有的内容,而且要强调仪式所包含的流畅性的特征。而对于图片的处理,其主要的工作包含了对乐师以及乐器与一些乐谱和花絮开展适当的修图工作,能够让拍摄的图片更具观赏性。而对于其文字处理主要包括了文章以及场记与手记三部分。主要是对收集到的文字信息进行整理,编排和润色。

五、结束语

对于民族音乐学来说,是一门外来的新兴的学科,将其合理的应用到传统的中国的音乐研究需要去和我国的历史以及国情能够进行紧密的联系。对于非遗的民族音乐学的考察是获得民族音乐学所必要的研究材料的最基本的方式,倘若想要去用好民族音乐学,去对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首要条件就是将田野考察的一些实践知识以及理论知识进行中国化。对于我国的音乐类的非遗考察过程之中,凭借着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的相应理论性的基础知识之上,紧密的联系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实际的国情与现今阶段具有的一系列的科学以及技术进行了探讨和论述。这是对于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学在进行田野考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中国化”以及“本土化”与时代化层面的探索与研究。对于此考察所具有的田野考察的实践知识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学在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之中有着比较强的现实性的意。而且这也對我国当前正在火热进行开展的一些非遗性的保护工作方面也具有着比较强的借鉴性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如今环境之中进行延续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性的意义。依据对非遗民族音乐的考察所包含的作用,笔者我们国家的音乐类非遗考察过程之中存在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探讨,不管是对于田野的实践来说,还是对实践所总结出的一些理论的经验来说,都展示出来了我国的非遗民族音乐学在田野考察过程之中的时空统一的观念。相信在今后,对于非遗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探讨的程度会日益的加深,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南京艺术院“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中国当代音乐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董维松沈洽编.民族音乐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项阳.接通的意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4]萧梅.田野的回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乔健,刘贯文、李天生.乐户:田野考察与历史追踪[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探索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