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的章法布局对画面构图的影响

2019-10-23 13:01刘宁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章法布局的概述,展开相关论点。在国画构图创作过程中构图的主要形式非常重要,本文从参考要素、分割比例、画面视觉中心和视觉顺序的组合上以及对留白和边角的处理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旨在通过对国画创作中章法布局的研究,强调其在创作构图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章法布局;构图形式;节奏韵律;留白边角;分割比例

一、章法布局

章法布局具体是指在绘画作品中各要素的组织、安排、规划,绘画的步骤和规则等。章法布局的提出首先是东晋的顾恺之的艺术观点 “置陈布势”以及后来的南朝艺术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经营位置”的描述,唐代的张彦远认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可见章法布局在中国绘画理论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备受重视。后来的艺术家们在此理论基础上不断学习、继承、发扬与创新。

二、中国画的构图形式

(一)主要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式,主要有满构图、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等。在这些主要的构图形式中,一般常用的有四种基本线,包括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弧线。垂直线是以竖向垂直展开的构图主要运用于满构图、对称性构图较多,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何家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魂系马嵬》 。水平线是指以横向水平展开的构图形式,主要运用于平行线构图中。弧线和斜线主要是运用于“之”字形构图和“S”形构图中。不同的基本线在作品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例如垂直线形式感染力强,水平线平稳宁静,斜线生动活泼,弧线婉转绵长。在优秀绘画作品中,几乎都包含了这些主要的构图形式和基本用线特征。

(二)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连续又间歇的运动感。绘画作品中的节奏,常常是将画面中的各个表现元素组合起来,运用物体的大小、线条的疏密、物体的聚散、排列的高低来表现。韵律是指我们在观看美术作品时犹如听到音乐作品的一种富有旋律的审美心理感受。我们在构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好节奏与韵律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品主次,线条疏密不能相互配合,失去了节奏感,画面会出现乱和花的现象,也会降低作品的层次感。

(三)视觉中心与视觉顺序

视觉中心,顾名思义是画面中心首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地方,而视觉顺序则是我们从画面中心第二眼第三眼依次看到的部分。我们在构图时,要仔细研究如何做到让观者无论看到的是画面中的哪一部分,都能有一种处于画面中心的感受。仔细考虑每一绘画要素的存在,用心推敲每一物体的选择与组合顺序。要让我们的画面有看头,能吸引并锁住眼球,让观者反复观看,用心体会,仔细琢磨,具有不断满足观者好奇心的力量。

(四)留白与边角

留白与边角是中国画构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诸多的讲究。提起留白,最具典型性的代表性画家是南宋四家中的马远和夏圭,他们被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常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空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其代表作品为《踏歌图》。夏圭善画“边角之景”,取边景,巧妙地处理边景与空白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独特的创新点,其代表作品为《溪山清远图》。还有著名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他的花鸟画作品也特别注重白眼和简省。“少”,是他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其作品《涉事》描绘对象非常简单,只画了一朵花瓣,以无胜有,有无相生,是一种巧妙而独到的艺术表达。在朱耷看来,一棵树木、一朵花瓣、一片叶子、一条小鱼、一颗水果甚至只有一个印章,都能成为一幅画,作品内容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他不仅绘画的对象极少,连用笔用墨也极少。他自己把这种少总结为“廉”。在中国画的历史长河中,他把“少”表现到了极致,每一笔都值得我们仔细琢磨,他在空白处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留给观者去品读与研究。

三、分割比例

在构图时,很多画家将“三七开”当作黄金分割线,三七开的分割比例虽然在我们的构图过程中使用较多,但是也不能把它当成一种铁律,我们应该灵活的根据画面需要去决定构图比例,例如六比四、八比二、九比一的比例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量避开等分的五五开,这种分割线太过于均等,会给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觉。对于量和比例的控制,想要达到恰到好处,就应该在变化中找到一种平衡关系。在处理这种平衡关系时我们可以将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的高中低调、线条的长短疏密、通过我们的选择分割比例去表現,我们选择的分割比例同样适用于这些关系的处理。

四、结束语

关于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曾经有无数的画家、理论家做过相关的研究。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在构图过程中可以将满构图,平行构图,S形构图等作为参考形式。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中,节奏与韵律、视觉中心和视觉顺序、留白和边角是重要的考虑元素。在分割比例上面,可根据主要表现物象随意选择,但也要注意避免雷区。在学习中国画的构图形式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创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振华.浅谈中国画的构图[J].美术教育研究,2017(17):27.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刘宁,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