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绘画中“阅读女子”主题流变

2019-10-23 13:01罗晨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女性符号形式

罗晨

摘要:西方绘画中“阅读女子”主题的流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从符号性的不断减弱到情感性的增强;受到男性话语权与艺术审美创作的影响;其主题形式呈现多元化与丰富化的发展面貌。

关键词:阅读女子;符号;情感;女性;形式

在西方的绘画创作中,“阅读女子”是艺术家们喜爱表现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的发展流变经历了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这一主题从宗教的符号与象征性中走出,情感性增强。在社会时代与男性话语权的影响下其审美角度不断转变,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着更丰富的发展。

一、符号性的渐弱至情感表达性的增强

“阅读女子”这一主题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这一形象符号性的减弱,这一主题中蕴涵的情感意志在不断增强。较早的阅读形象作品出现在古代末期与中世纪的手抄本中,一般为圣徒阅读的形象,他们手中阅读的书籍无疑是圣经典籍。当时宗教绘画的书籍代表着上帝的箴言,是上帝思想的象征。它作为一种神圣,最高权威从男性信徒手中逐渐过渡至女性手中同样代表着一种宗教象征。作为宗教为百姓树立的典范与美德——圣母玛利亚被作为“阅读女子”形象中无法被超越的女性形象。如波提切利的《圣母与圣婴》,西莫内·马尔蒂《圣母领报图》在圣母手中均有着象征智慧的书籍。宗教艺术的功用体现在它以生动的绘画图像向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们解释教义的丰富内容。其图像自然具备了一种宗教化的符号性,这种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在当时的艺术中反复出现,直到在人们心中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式。1204年“阿基坦的埃莱诺之墓”中逝世的王后安详地躺在大理石棺盖上,她双手捧起一本翻开来的书册。在逝世墓主人的身后事中阅读书籍被放在了一个醒目且重要的位置,这是墓主人通向天国的最后姿态。也标志着这一神圣的艺术符号走下神坛走向百姓中。它帮助人们获得圣经知识,通往幸福彼岸。即使是圣经故事中娼妓形象的玛利亚玛达肋纳,手握书籍后也成为罪人从良,灵魂获得救赎的象征。

“阅读女子”主题在早期以表达宗教精神为主,象征美德、神圣、智慧、上帝等。这一特点在文艺复兴后逐渐改变,它从神学德氛围中走出慢慢被现实化。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让人更加关注人本身,赞美自身。在荷兰小画派的画笔下,“阅读女子”向着民间,大众的角度迈进。妇人,女仆的阅读场景也成为了艺术家描绘的对象。他们“承认微不足道的甚至那些受谴责的行动也具有价值——这样在被描绘的事物中,找到了构图上的对等物。”艺术家在关注平凡生活中完成了对人自身的礼赞。情感的流露与表达让作品增加了温度。

18-19世纪这一主题与现代艺术流派不断结合,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更加强烈的情感性被倾注进作品里,情绪与感受在与观众的二次对话中完成其价值。梵高笔下的《阿尔勒城妇人》描绘吉努太太阅读场景,作品用色大胆,笔触奔放自由,强烈的对比让作品个性十足。亨利·马蒂斯的《阅读》也在野兽主义风格中塑造了三位不同状态的阅读女子形象。此外,裸体女性阅读者形象的出现让“阅读女子”彻底从传统中走出。对传统框架的反叛与作品主题模糊,多元化体现出艺术家在更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从信息传递到情感的感染,现代美学发展向着形而上的方向前进着。如果说基督教时期的艺术是单一的,和谐的,那么现代艺术则是向着多元多重发展的。

二、男性话语权下的“阅读女子”审美转变

不难发现最早的“阅读女子”产生于宗教手抄本中的艺术形象。在这种主题下女性形象来自于艺术家们对教义的理解,更准确地说是授意于教皇与最高权威。被符号化的“阅读女子”为千万民众做思想洗礼。在父权制社会的教育体系里,妇女只是被当作观看与欣赏对象,被规范化。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的羊皮纸手抄本装饰画《四大美德》记录着这样的故事,画面中四个哥特式的建筑框架中分别刻画着:审慎、节制、坚忍、公正四大美德。在表达审慎的画面中,审慎女神正在给三位坐着的女子上课,她们的手中分别持有一本书。手抄本反映了当时官方教会,传统思想对女子美德,审慎的判定。对宗教书籍的阅读学习帮助她们审视自身,谨慎言行。

玛利亚作为经典的女性阅读者,她手中的书籍不仅是智慧圣洁的象征,更是对主忠诚的体现。这样的圣母成为全民崇拜的女性形象,也成为教皇权杖上的璀璨宝石。这样的女性形象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改变。随着时代思想变革,男性视角对女性审美的改变,“阅读女子”作为被描述构建的美丽主题具备了更加柔情化,生活化的精神内核。“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注意到对女性的教育。因为人文主义者认为:受过教育的女性才能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但是,女性得到获取知识和艺术自由的附加条件是严守忠贞。”于是一系列符合当时男性对“美丽”女子标准的艺术形象产生。在荷兰风俗画题材里,“阅读女子”正是以这样新面貌产生。“阅读女子”等一系列形象是当时女子的真实写照。这种居家的,温柔的,忠贞的女性形象成为当时男性歌颂赞美的美丽主题,也成为当时女性的道德标榜。

18,19世纪工业革命及城市化带来了思想的变革。妇女们开始更多的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很好表现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新面貌。舞会、聚会、休闲生活的增加意味着人与人社交增多,城市生活质量提升。传统女性审美标准难以维系,“阅读女子”形象与日益兴起的艺术流派不断融合渗透。女性以更加优雅,智慧的形象出现。“阅读女子”也蕴涵更多的情感表达与解读。

艺术作品中,女性自身的状态,思想情绪开始流露。艺术家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关注及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出女性地位有所提升。长久以来被符号化与完美化的女性阅读形象被艺术家打破重建。探讨艺术史中的女性阅读这一艺术主题,就不得不考虑到男性话语权下的审美标准。被时代与权威塑造的“读书女子”形象才是它本来的面目。

三、形式的多元与丰富

“阅读女子”这一艺术主题随着历史时间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时代的特点深深影响着艺术形式的发展。在宗教思想占据主导的中世纪艺术中,极具传教性与政教意味的手抄本流行风靡。充满象征性的形象表达,让这一时期的形式单一而固定。宗教的大背景也并不需要艺术形式有过多的创新与变化。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阅读女子”主题绘画形式脱离固定的模式开始有了一些新尝试。它展示出鲜活的生命力与人文情怀,作品空间也从横向扩展到纵向发展,让画面更具深邃感。荷兰小画派中的“阅读女子”形象拓展了室内外的表现范畴也让“阅读女子”主题更具温度。室内外空间的营造突出了市民阶层文化发展的审美理念——以温馨家居生活与日常行为的描绘为主题的艺术追求。主题中的情节性也不断加强,表现思念,爱慕等情绪的作品增加。18-19世纪的主题发展不局限于室内的阅读形式,向多场合空间与更大的艺术反叛性迈进。塞尚之后的艺术发展颠覆传统审美形式,表现出更加丰富与多元的审美趣味。“阅读女子”主题的艺术作品也同样以更多元的形式出现。它在与不同艺术流派的融合中扩充自身,形式也随着审美理念的变化而发展。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主题性与内容性减弱,形式感大大增强。但作为精神产物的艺术作品既是形式,又是内容。作品本身以形式存在,形式也成为其艺术内容。

这一主题形式的丰富化意味着其主题内容及艺术精神的多元化趋向,而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宫下规久朗.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M].杨明绮译.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2]史作柽.光影中遇见伦勃朗[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3]斯特凡·博尔曼.阅读的女人危险[M].周全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4]中野京子.名画之谜[M].俞隽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

[5]茨维坦·托多罗夫.日常生活的颂歌——论十七世纪荷兰绘画[M].曹丹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6]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伦理——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M].周计武,周雪娉译.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7]马丽娜·韦西.艺术之书——西方艺术史上的150幅經典之作[M].姚宴青,贾磊,朱冠群,冷迪,王敬群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8]埃尔克·琳达.艺术与社会伦理——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M].周计武,周雪娉译.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9]高原.世界著名美术大师作品鉴赏·伦勃朗[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年.

[10]张伟.艺术文化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

[11]李建群.拉美·英伦·女性主义——外国美术史丛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女性符号形式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