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打造

2019-10-23 15:44李芝泉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

李芝泉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如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如何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工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契合当地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广大农民工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全面激发?本文通过剖析东莞市塘厦镇策划举办的“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活动的实践经验,可为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建设提供鲜活案例和思路启迪。

关键词: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歌唱大赛;东莞市塘厦镇

现代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打造活动应运而生,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又能真正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并循序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核心要义即大范围普及精神文明内涵,以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是提高城镇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完善程度决定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积极培育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尤其是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工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契合当地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广大农民工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全面激发,是摆在外来人口众多、制造业发达的一线城镇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方面,东莞市塘厦镇在基层活动品牌打造方面,通过举办“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等活动,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经验。本文以东莞市塘厦镇策划举办的“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为例,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经验。

一、东莞市塘厦镇概况

东莞市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深圳北部,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下辖21个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塘厦镇深入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总结国际经济发展经验,结合塘厦镇实际情况探索可行性农村城市化道路,进而加快国内城镇经济发展步伐,为国际经济稳健发展而助力。具体来说,塘厦镇经加工贸易分担国际经济发展压力,以期扩大农业镇规模,在短时间内进入东莞市五强镇、中国千强镇(第五名)行列,经济实力位居东莞市各镇街前列。

塘厦常住人口54.7万人,其中农民工达50万,是一座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的城镇。农民工在城市建设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应动态关注农民工精神需求,并正向引导思想观念,为城镇建设行为规范提供思想指导,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农民工接受精神文化教育后,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归属感,并为城镇现代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此外,农民工会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每当权益受到侵犯,农民工会借助法律武器有效维权,这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塘厦镇大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镇的有效模式,在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文化平台搭建、文化活动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有实效的惠民活动品牌,走在了全省文化发展的前列。创新打造出全国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原创音乐剧、“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东莞市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广东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后被国家文化部等部委授予“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作品类“群星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最佳歌曲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荣誉。

二、“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发展历程

2006年,立足东莞塘厦“工厂多、外来人口多、文化活动单一以及一次性投资多、花费大、缺乏连续性、难以形成品牌”的实际情况,创新策划举办了“越唱越红”歌唱大赛,经过12年的精心培育,不仅成为东莞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还先后荣获“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等荣誉。

由于该活动的文化惠民成效突显,这个以唱歌为主的特色文化品牌,被东莞市文广新局、广东省文化厅发现后,实现了“三级跳”,由镇级向全国级递进,并且主办单位力量扩大化,可见,“越唱越红”歌唱大赛得到高度关注,这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特色化打造提供充足动力。

2012年该活动被广东省文化厅列入“开心广场·百姓舞台”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2013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为大赛题名为“同饮一江水”,并推广至全省每年举办;2015年被列为省委宣传部文化惠民“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是东莞市唯一一个被列为省级惠民活动品牌、由省主要领导题名、并荣获国家级“群星奖”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成为基层特色文化培育的成功典范。不仅给了在粤建设者一个娱乐自我、展示自我和成就梦想的舞台,也增强了作为改革开放开沿阵地的广东打工群体的文化获得感。

三、活动特色及惠民成效

(一)从百姓需求出发,创新策划惠民生

在策划举办“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的2006年,塘厦镇基层群众文化存在“五个多五个少”的状况:

一是打工群体多,娱乐生活少。作为以生产制造电子产品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重镇,塘厦镇当时的外来人口超过50万人,有庞大的打工群体。同时,2006年前后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等尚未普及,外来打工者缺乏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

二是草根人才多,展示平台少。在这50多万的打工群体中,有不少多才多艺的打工者,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梦想。然而,当时的社会能提供给这些打工者展示才艺、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少之又少。

三是观看欣赏多,互动参与少。当时由政府部门提供的文艺活动一般都是由专业演员当主角,普通百姓当观众,能够让百姓零门槛登上舞台,自己做主角的活动更少,而且能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互动的活动更是凤毛麟角。

四是单一场次多,可延续性少。一般歌唱比赛都是以初复赛形式进行,或者只是举办单一的欣赏活动,没有延续性,无法吸引观众长期关注。

五是评判方式多,标准透明少。当时的歌唱大赛大部分采用评委打分制,而且评判方式也较为杂乱,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透明性、公平性,观众认可度不高。

针对这种现状,东莞市塘厦镇文化部门以满足外来打工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立足点,根据打工群体文化需求、兴趣爱好来调整歌唱竞赛计划,以及赛制要求,并且文化管理者从赛区、经费、演出模式、参赛对象等方面有效创新,以此弥补传统歌唱竞赛的不足。创新策划开展每年一届的“越唱越红”歌唱大赛,做到“一降低、五改变”,赋予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新内涵。

一是参赛门槛创新。降低参赛门槛,不分性别、籍贯、地域、职业、唱法及表演形式,只要年满16周岁,想唱就唱。

二是赛事模式创新。改变过去“一赛定成败”单调形式,采取晋级赛制层层选拔优秀歌唱人才,如周赛、月赛、季度赛和年度总决赛。

三是賽区模式创新。改变过去封闭室内场馆的固定赛区模式,从室内走到户外广场,以免门票公益性、完全开放的形式,将比赛开进社区、开进企业、开进学校。

四是办赛模式创新。改变政府传统方式上办文化的局限性,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新发动企业界积极赞助和支持大赛。同时改变过去财政全额投入的方式,创新筹集经费的方式方法,采取镇财政出一点、社会筹集一点、活动所在社区或企业出一点等“三个一点”的方式,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益。

五是增强赛事互动。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一唱一评”形式,增加歌曲演唱、模仿表演、才艺比拼等环节,通过现场互动和场外互动活跃现场气氛,增加丰富性与可看性。

(二)从塘厦到全省,惠民受益面更广

“越唱越红”歌唱大赛通过多年的创新培育和沉淀积累,2006年主要实行一镇主办模式,2012年主要实施同城主办模式,主办方分别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文化厅等国家、省级文化部门担任,从一个镇级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省性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凝聚了人心,唱响了和谐,实现了文化惠民服务零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活动覆盖面扩至全省。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13年、合计800多场次的活动,大赛足迹遍布广州、东莞、汕头等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全省内各大城市的企业、社区广场,受到群众和打工族的追捧,平均每场比赛观众超过3000人,最多达20000人,受惠群众达500多万人次,活动以其极富开放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的广场文化特质,成为人们愉悦身心、追求美好的“幸福工厂”。

二是活动影响力大幅提升。2015年“同饮一江水”2015打工者歌唱大赛首次被列为省委宣传部文化惠民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除了省总工会号召全省职工积极参与以外,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也强势加入,各场赛事及幕后花絮均在新媒体终端更新,此外专门成立“同饮一江水”“文化塘厦”为主题的官方微博,无论是农民工群体,还是文化活动爱好者,能够互为粉丝,并借助微博搜索功能自行查找往期视频,在视频下方评论、转发,使更多的人参与互动,有效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对全省打造文化品牌、举办文化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活动覆盖面网络延伸。从2016年起,“越唱越红”(同饮一江水)歌唱大赛借助互联网载体创新竞赛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歌唱大赛”模式,并支持网络直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传播范围,促使文化惠民服务深入推进。

据统计,仅2017年共有180多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比赛,加上到场观看比赛的50多万现场观众,2017年大赛的受惠观众达到230多万。其中,瑶族女孩唐钰莲借助网络平台了解歌唱平台,并勇敢报名参加歌唱竞赛。舞台表演期间,唐钰莲将独具魅力的民族音乐创造性改编,并适当加入现代音乐元素,这不仅使点评嘉宾眼前一亮,而且被场外观众所喜爱。唐钰莲带来的歌唱表演让场内外观众印象深刻,同时,引起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关注,并一度掀起民族音乐创新式传承热潮。最后唐钰莲成功进入年度总决赛。之所以唐钰莲能够坚定信念、坚持走唱歌道路,主要是因为她内心深处渴望传播民族文化,再加上,唐钰莲自幼喜欢唱歌,她希望借助“同饮一江水”这个舞台让全国、全世界了解瑶族音乐及民族文化。节目播出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当地农民工热情澎湃,并重复观看往期节目,为瑶山奇组合点赞、投票。与此同时,与唐钰莲有着一样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按捺不住内心喜悦,并积极主动参与“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竞赛活动,这既是自我圆梦的最佳机会,又能为民族文化传播助力。当总决赛的大门为唐钰莲开启后,寨子内人们欢呼着,她们非常兴奋,感到他们投票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希望我们能够走得更长远、能够拿到好成绩。但是对于我和龙叔(男拍档)来说、我们只想在舞台上把我们的歌唱完,让更多的听众能够听到我们的歌曲,看到我们的服饰,知道我们就已满足了。

拓展线上网络海选渠道后,比赛场次相应增多,并且节目影响力随之提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下,赛事娱乐性、参与性在原有基础上增强,这既能为歌唱爱好者提供平等竞赛机会,又能将惠民服务理念贯彻落实,确保农民工群体在“同饮一江水”大赛中展现歌唱实力,为公共服务品牌活动大力推进提供可靠支持。

(三)从草根到“民”星,搭建打工族圆梦新舞台

“同饮一江水”歌唱竞赛活动推出后,不仅满足了老百姓充实生活、愉悦身心的文化需求,还让文化广场变成打工者展示音乐风采、实现音乐梦想的绚丽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打工者唱、打工者听”的歌唱目的,正是因为这一歌唱平台,使部分追梦人成功转型,为歌唱事业繁荣发展助力。换言之,草根歌唱爱好者借助“同饮一江水”舞台发光发亮,意味着草根“民”星成功圆梦。

一是突显“打工音乐”特色。对于打工者来说,只有心中有梦、勇于用音乐表达内心真挚情感,有望跻身于“中国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为原创歌曲编辑提供个人力量。经评委筛选确定用于参赛的备选曲目,经参赛者真情演唱引起打工者共鸣,这既能起到心理抚慰作用,又能传播积极的、正向的打工文化,最终调动打工者内心热情,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二是构架“实现梦想”桥梁。对于获奖歌手来说,能够有机会与音乐制作公司合作,意味着自身歌唱道路自此宽阔,并且转型契机如约而至。当草根“民”星成功签约后,则公司为其制定个性化包装方案,并通过专辑拍摄、发放等形式走进大众视线,在音乐艺术道路中实现自我价值、成功筑就“中国梦”。对于平凡打工者来说,这是自我命运改变的重要机会,所以有梦想的打工者要用于追梦,积极利用此次筑梦机遇,这既是对自我人生负责的表现,也是为现代社会发展助力的有效途径。以进入总决赛唱将—赖世宁为例,他未满十八周岁就正式步入社会,为了生存尝试过多种职业,虽然这能丰富他的人生履历,但工作欲望并不是主动形成的。与工作经历不同的是,赖世宁对音乐有着狂热爱好,即便工作艰辛、生活苦涩,但音乐总能一直陪伴他,为他寂寥、苦闷的内心带来慰藉,是他在异乡感受到温暖。正因如此,赖世宁在音乐支持下正能量生活着,并且用歌声感动工友,在周边人的鼓舞下,赖世宁报名参加歌唱比赛,这为“打工歌手”称号的获取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赖世宁在工友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了“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东莞赛区的比赛。靠着工友的支持和真诚的歌喉,他一路过关斩将,闯进了决赛,并一举拿下了年度总决赛的季军。之前赖世宁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他通过自我探索形成独特歌唱方式,在“同饮一江水”歌唱大赛评委精心指导下,他主动改正自身歌唱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专业歌手这一标准进行自我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赖世宁戒骄戒躁、虚心学习,从规范发音、自信心培养、新知补充等方面保持乐观态度,正因如此,赖世宁坚定追梦自信心,通过唱歌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并用歌声为打工者带来鼓舞,使苦涩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

四、结语

要想真正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全面关注每位农民工思想动态及内心情绪,对于文化建设者来说,应站在农民工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充实农民工精神世界,确保文化惠民工程具体落实。源自东莞市塘厦镇的“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13年的惠民实践证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的建设,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在活动举办过程中,针对服务群体的特例及社会变迁,不断地进行创新变革,丰富活动内涵和惠民覆盖面,方能持续舉办、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

[2]江升华.《扎根人民 唱响打工族“好声音”——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方面的做法与成效》,东莞市优秀群文论文集.(2016-2017年).

[3]《东莞市塘厦镇志》编纂委员会.《东莞市塘厦镇志》,2017年2月.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功能和职能思考
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研究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岳阳市市直公共文化场馆布局的问题导向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试析专业剧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