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基于产品空间视角

2019-10-24 01:24
关键词: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

刘 威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经济研究中心,长春 130117)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吉林省受益于国家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赶超战略的影响,一直以重工业为主,近年来却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经济增长乏力。[1]近些年,这些原有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产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都较重,[2]导致吉林省无法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由哈佛大学Hausamnn和 Klinger等学者提出的基于能力积累的产品空间理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产品空间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地区)所能生产的产品在产品空间的位置强烈地影响着未来产业结构转化的方向,对国家(地区)比较优势的演进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分析国家(地区)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对产业升级的机会进行识别,并通过潜在比较优势的选择,可以确认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3]因此,其给出路径依赖所导致老工业区区域锁定的一个破解方法。演化经济地理学与产品空间理论都强调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地理学更强调区域位置的邻近性,而产品空间理论更强调国家(地区)所拥有的能力决定其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4-6]

部分学者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未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及其产业结构转型的可能性进行预测。Boschma and Frenken将演化经济地理学与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发现西班牙新出现的产业受到区域产业结构邻近性的影响比国家产业结构的邻近性作用更显著。[7]Boschma and Capone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发现欧盟国家出现的新产业通常深深根植于欧盟内区域相联系的产业,而且越来越多的现实证明欧盟国家可能扩展的区域产业多样化与他们现有的产业结构联系密切。[8]贺灿飞等(2016)认为中国四大区域出口结构受到产品密度技术关联的显著影响,体现为路径依赖的过程。[9]郭将和赵景艳(2016)则验证产品空间结构特征影响江苏省未来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他们认为通过重塑产品空间可以达到影响比较优势的效果。[10]毛琦梁和王菲(2017)基于中国地区的产品空间分析,发现中国地区产业升级受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影响,并沿着与现有生产结构相近的道路发展,体现出路径依赖的过程,而且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对于本地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要弱于不发达地区。[11]

对于吉林省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刘德权和邢玉升从“一带一路”角度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提出东北地区应增强进出口结构,转移过剩产能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路径。[12]林毅夫和付才辉提出应以大农业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现代装备产业集群、现代轻纺业集群和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统领结构转型升级的具体指导意见。[13]苏明政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使东北地区的体制惯性得到解决,甚至显著恶化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14]王塑峰和纪玉山认为改革开放后东北的重化工业发展面临着要素禀赋优势丧失、制度创新滞后等困境。要从综合竞争优势出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主线来推动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15]孙久文和孙翔宇则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对东北老工业区经济衰落进行分析,认为东北三省存在功能型锁定、认知型锁定和政治型锁定的三重区域锁定,阻碍了潜在产业结构转型和资源重新整合的可能。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主要结合东北三省的整体情况对吉林省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进行分析,目前利用产品空间理论分析吉林省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产品空间理论,对吉林省产业升级的机会进行识别,首先可视化吉林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并找到其发展特征,分析吉林省比较优势产业的结构转换能力,试图突破传统意义上路径依赖对于吉林省老工业区导致的区域锁定和经济衰落。本文分析吉林省转向距离自身能力最近产业的可行性,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吉林省自身有没有生产能力去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因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的不仅要转型成功,同时还要转向更高级别的产业。

二、吉林省产品空间密度演化

Hausmann和Klinger(2007)继承经典发展经济学的思想,提出产品空间理论,他们认为出口产品的关联模式制约着国家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演化,并认为国家或者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时,如果转移到那些距离目前出口篮子近的产品,产业结构则相对更容易转型成功。在产品空间理论中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被定义为产品邻近性,产品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距离之和同产品与全部产品距离之和的比值被定义为产品密度。

产品邻近度公式表述如下:

φi,j,t=min[Pr(i|j),Pr(j|i)],

(1)

(2)

产品密度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出口篮子中,一种产品与其他周围产品的聚集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出口篮子中目前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未来可以转变为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能力,计算过程为产品i与所有产品j的邻近度之和作为分母,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邻近度之和为分子,两者相除即为产品密度,具体公式为:

(3)

(4)

由于每个地区生产(出口)的产品种类不同,其产品空间结构和产品密度也不同。产品种类繁多且高技术类产品密度高,这些地区往往更加发达;而生产结构单一、产品种类少且产品空间结构稀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通过观察产品空间结构随时间的演化,他们发现随着一个国家生产更多种类的产品,产品空间结构也会变得密集,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根据产品空间动态比较优势演化理论,产品从简单到复杂的升级、产品空间从稀疏到稠密的演化,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过程的体现,这个过程会因国家(地区)而异,这也是解释国家或地区之间增长绩效差异的关键所在。一种产品的密度值越高,其成为竞争优势产品的潜力就越大,如果优势产品与潜力产品一致或接近,生产优势产品的企业就有能力转向潜力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17]

本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出历年SITC3位码260种产品的邻近度,再利用历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出吉林省各个行业相对全国具有比较优势(RCA>1)的行业,将历年吉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代入公式(4)中,计算出吉林省的行业密度。其中,本文将中国工业企业库的国民经济行业四位码与SITC3位码进行了匹配。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吉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密度排名前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重型装备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和农产品等。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后,在2013年吉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密度排名前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能源类行业。从中可以发现,吉林省产品密度演化进程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含量产品逐渐失去成为高密度产品,而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和能源类产品发展成为高密度产品。

根据以上结论,为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由于吉林省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吉林省在传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从具有竞争地位到失去了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吉林省在传统优势行业方面更多需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更新换代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把发展高技术行业列入重点发展,积极扩大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

表1 2000年吉林省产品密度排名

注: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得出,下表同

表2 2013年吉林省产品密度排名

三、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首先通过计算全球产品空间,获得基于技术联系的相关产品密度,计算出吉林省2000—2013年产品空间动态演化趋势,可视化吉林省的比较优势集中于哪些产业,利用产品空间探讨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为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产业结构的阐释采用了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产品密度,这对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产业结构涵义,产品密度和产品邻近性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突破了传统静态产业结构,能够刻画出某一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比较优势演进。经过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目前吉林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禀赋实现潜在比较优势产业升级较为困难,吉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能源类行业,吉林省自2000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并没有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而且愈来愈走向以初级品和能源类行业发展道路。农业和能源类行业被认为是低技术水平和低附加值行业。因此,吉林省如果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则需要从两个方面改进: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意味着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吉林省应选择适当偏离目前低技术水平的产业结构,逐级向高技术行业的产业路径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农业行业和能源类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保障行业和基础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产品类产品和能源类产品的消耗也将越来越大,吉林省对农业和能源类行业产品的生产要较其他制造业行业有所区别,强调农业安全生产和能源行业产品高附加值化生产是吉林省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坚持的经济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