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内部电场方向一定是由正极指向负极的吗?

2019-10-25 06:24罗本周杨习志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9期
关键词:静电力原电池电势

罗本周,杨习志

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 650031

关于电源内部的电场方向问题,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直存有争议,一方面源于人教版教材选修3-1中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幅图(图 1):图 1(a)中所描述的电源内部电场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但在图1(b)中,电场方向却由负极c指向正极d;另一方面源于解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的矛盾:图1(a)中电源内部逆着电场线为什么电势却会降低。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了深入思考后发现,不同电源内部的电场方向是不同的,具体方向由非静电力的作用范围来决定。图1中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类型电源的电场及电势的变化情况,本质上并不矛盾。其次,电源内部逆着电场线电势肯定是一直升高的,内电压降是由于内阻的存在导致非静电力做功并未全部转化成电能,而引起的一个等效的电压降。文章以原电池和发电机两个典型的电源模型进行说明。

图1 教材中看似矛盾的两幅图

1 原电池模型

1.1 实验检验

笔者利用铜锌原电池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用于检验铜锌原电池内部电场的方向问题。实验以锌棒作为电源负极,铜棒作为电源正极,硫酸铜溶液作为反应剂,电流表G和铜片a、b相当于与硫酸铜溶液并联的导体,用于检验电流方向或a、b两端电势的高低。值得注意的是,流经电流表G的电流与非静电力的作用无关,只与铜片a、b两端的电势高低有关。理论上,电场方向由铜棒指向锌棒,故电场方向也应由b端指向a端,b端电势应高于a端,电流应由b端经电流表G流向a端。

图2 铜锌原电池实验

实验结果:电流由a经电流表G流向b,说明a端的电势高于b端,即电场方向应由a指向b,与理论预期相反。从一般的理论来看,电源内部电流确实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这是非静电力作用的结果。但实验中的电流表实际上已经成了外电路,而非静电力作用的范围(化学反应),也不可能延伸到电流表所在的支路上,所以电流表中的电流只可能是由于溶液中a、b两个位置的电势差所引起。从结果来看a点电势要高于b点电势,这说明原电池内部电场方向是从负极指向正极的。

1.2 理论分析

1.2.1 原电池中的非静电力

在电极表面的金属离子,由于键力不饱和,有吸引其他正离子以保持与内部金属离子相同的平衡状态的趋势;同时,又比内部离子更容易脱离晶格。这样,在金属/溶液界面上,存在着两种矛盾的作用:(1)金属晶格中自由电子对锌离子的静电引力。它促使界面附近的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沉积到金属表面。(2)极性水分子对金属离子的水化作用。它使金属溶解到溶液中。沉积作用和水化作用表现出来的“合力”就是原电池中的非静电力[1]。

1.2.2 正负极发生的反应

实验表明:锌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水化作用是主要的;铜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沉积作用是主要的。在锌棒与溶液接触的界面上,锌发生水化作用,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留在锌棒上,使锌棒带负电。这时锌棒和溶液之间形成一个很稀薄的等量异号的电荷层,称为双电层。双电层之间就建立起了由溶液指向锌棒的电场,如图3所示。而在铜棒与溶液接触的界面上,铜离子发生沉积作用,铜离子沉积在铜棒上,使铜棒带正电,与溶液中多出的硫酸根离子形成双电层。双电层之间建立起了从铜棒指向溶液的电场。

图3 铜锌原电池内部电场分布

由电场分布情况可推知:在原电池中,电势变化如图4所示(通电情况下),即在锌棒和铜棒附近的双电层范围内,电场方向均向左,从左向右逆着电场线电势均快速升高,而在两个双电层之间,电场方向却是向右的,电势自左向右顺着电场线逐渐降低,此结论与教材中所给的图1(b)一致。

图4 铜锌原电池内部电势变化

2 发电机模型

2.1 从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

为简单起见,我们讨论最简单的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5所示:

图5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

当ab棒向右运动时,电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向b运动,b端电子密度变大,相当于负极;相反a端正电荷密度变大,相当于正极,这样在外电路中就会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电场。但我们会发现,此时电源内部的电场方向就应该是a指向b,即正极指向负极。这种模型就与我们通常所认识的是一样的,即图1(a)所示。

2.2 非静电力作用范围

与原电池对比,主要的差别就在于非静电力的作用范围:发电机模型中,洛伦兹力的分力充当非静电力,并且在电源内部一直在对电荷做功,所以电势一直在升高。但是原电池模型中,化学相互作用只存在于两极很薄的双电层中。双电层的厚度与溶液的浓度、金属的电荷以及温度等有关,其变化范围通常为10-10m~10-6m。在这个范围之外电势降落。

2.3 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解释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表述为[2]:

E是电路的电动势。原电池模型利用图4可以形象地解释:非静电力做功使电势升高的值(即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压降之和。但是,到了发电机模型中就会出现问题:电源内部电场方向是由正极指向负极的,从负极到正极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应该升高才对,其电路中电势变化如图6所示。

图6 发电机电路中电势的变化

但这样一来(1)式如何解释?整个内电路非静电力做功让电势升高的值等于外电路的电压降,难道内电路的电压降U内不存在了?其实,因为电源内部有电阻,电流流过电阻电压是要降低的。但由功能关系知:电源内部沿电流方向(从负极到正极)电场力做负功,电压不可能降低。问题在哪呢?

电源内部发热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本质是因为运动的电荷撞击到导体中不动的电荷上,能量发生损耗,转化成了内能。这样的撞击相当于对电荷运动产生一个阻力(注意:该阻力不属于电源的非静电力)。在内电路中非静电力一方面克服电场力做功,同时还在克服阻力做功,就实现了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两部分。但是非静电力做功不变,由电动势的定义:ε=可知,电动势大小不变,也就是电动势与有无内阻无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利用图7来形象表示:如果电源内部没有电阻,电势会升高到φa,但是内阻的存在就使得电势只升高到φb,少升高了一部分ΔU用来发热,这部分电压降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内电压U内,这样一来,就符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相关规律了。在原电池模型中也存在类似的部分,这里不再讨论。

图7 有无内阻时的电势变化

3结论

第一,在原电池模型中,电源内部电场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忽略双电层),这正是教材中图1(b)所描述的(教材上是有说明的);而在发电机模型中,电场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这是教材中图1(a)所描述的。两幅图并不矛盾。

第二,不同电源内部电场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在具体的某种电源中,内部电场方向应由非静电力的作用范围来确定:在非静电力作用的范围内电势升高,作用范围外电势降低。

第三,在发电机电源模型的内部,电势由负极到正极逆着电场线一直在升高,只不过由于内阻的存在,导致非静电力做功并未全部转化成电能,使得电势的升高减少,进而出现了一个“等效”的电压降。

猜你喜欢
静电力原电池电势
同步机和异步机之磁势和电势的比较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电势能”表达式的教学研究
静电力做功的分析与计算
电势能(教学设计)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
可以选取无限远点作为电势零点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电势和电势能”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