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制剂

2019-10-25 08:43冯玉良朱为民
健康人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益菌菌群制剂

冯玉良 朱为民

什么是肠道微生态

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肠道世界是超过1000种、数量高达100万亿个微生物的“家”,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复杂变化的肠道细菌栖息于此,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体最为庞大和最为重要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系统。如此繁多的细菌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肠道菌群”,机体为它们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和营养,它们则作为“好朋友”帮助人体构建生物屏障,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生物代谢,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态的重要性

有人把肠道菌群看作重要的“器官”,有人说“我们是一团活动的细菌”,这都是为了说明肠道微生态的重要作用。正常的肠道菌群能够起到良好的營养作用,比如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机酸盐,不但能给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而且能被肝脏等其他脏器摄取利用。

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比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这些维生素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造血功能、凝血功能等。某些肠道菌群还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甚至参与5-羟色胺的合成过程,进而影响人们的睡眠和情感。

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出现在各类顶级学术刊物上,研究证实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精神性疾病(抑郁症、孤独症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免疫性疾病(湿疹、哮喘等)等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系。

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它们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分解有害物质等。有害菌喜欢“钻空子”,有机可乘就大量生长,引发疾病,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免疫功能。中性菌具有双重作用,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疾病。

肠道菌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

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长期服用抗生素、饮食结构出现改变、免疫功能出现障碍的时候,有益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的质与量产生变化,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这种情况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由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为什么会发生肠道菌群失调

1.饮食因素:俗话说“病从口入”,过多摄入肉类、熏烤或油炸类食品以及腐败变质等食物,会使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条件致病菌“变坏”,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此外,肠道菌群的主要能量来源为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若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则肠道菌群会被活活“饿死”,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肠道功能“老化”,肠道内各类菌群的数量和分布将逐渐变化。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数量减少,而产气荚膜杆菌等有害细菌数量增加,最终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3.环境因素:作为菌群生存环境的人体,营养状况的好坏,生活作息的改变,酒精与烟草的影响,甚至毒品等有害物质的接触,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4.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我们都知道,抗生素能够“杀菌”,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可导致肠道菌群改变,而改变的程度取决于抗生素的“杀菌目标”和在肠道内的浓度。滥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便是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一种表现。此外,长期不合理使用泻药及含有助泻成分的减肥药物,同样会破坏肠道内菌群的平衡。

5.遗传因素:人体基因构成与细菌基因构成之间有着明显的适应关系。在基因构成互相适应的基础上,两者共同合成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发生交叉反应,相互影响,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平衡。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诊断困难,需要借助专业的基因检测手段。

菌群失调的常见症状

1.便秘:在我们的肠道内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如果肠道内的有害菌占了上风,肠道运动就会受到限制,肠道蠕动减慢,肠内绒毛的摆动减弱,很容易造成大量的大便残渣藏在褶皱里,形成便秘。

2.腹泻:可以表现为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肠道菌群失调者腹泻可为顽固性,每日5~10次,甚或20余次,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数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3.口臭、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益生菌参与肠道的吸收和代谢,一旦失调,就会出现腹胀、纳差、嗳气、口臭等消化系统症状。

4.肥胖、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肠道菌群参与调控脑发育、应激反应、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等中枢神经系统活动。

如何防治肠道菌群失调

针对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为大家开出下面的“药方”:

1.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酗酒、熬夜、暴食、快餐等。

2.避免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在对抗致病菌的同时,会“一刀切”同时对抗有益菌,从而引起菌群失调。

3.注意缓解精神压力,精神压力过大也可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4.建议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细菌的抵抗能力。

5.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

6.适当多喝酸奶,因为酸奶中的乳酸菌含量高,有助增加肠道益生菌,进而能够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便于吸收。此外,酸奶中含有B族维生素、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属于营养不错的食物。

7.适当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

若已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出现了相关的临床症状,则必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寻找并祛除病因。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环境,停止使用抗生素,口服益生菌制剂等措施,做到“治标又治本”,才能彻底治愈疾病,重新恢复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

什么是肠道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调节剂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术语,具体应包括活菌体、死菌体、菌体成分、代谢物及生长促进物质。目前国内外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把微生态调节剂分成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部分。

益生菌指含活菌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能在黏膜表面处改善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场球菌和双歧杆菌,其中乳酸杆菌是成人和儿童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益生菌微生物。

益生元是指一类非消化性物质,但可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已存在的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因而益生元对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通常是寡糖类,如乳果糖、果寡糖、葡萄糖、半乳糖、大豆糖等。

合生元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品,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

肠道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或从而改善健康状态。

补充微生态制剂需要注意什么

正常人群不需要特别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机体可以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保持正常功能。但是对于老年人,免疫抑制病人,需要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或反复出现肠功能紊乱症状的病人,适当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在补充微生态制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菌制剂应用低于40℃的温开水送服,以免有效成分受到破坏。

2.宜保存在阴凉干燥处,有的活菌制剂需要在2℃~8℃的冷藏环境下保存,防止药物失效。

3.活菌制剂不能与抑酸剂、抗菌药物同时服用,合用时一定要分开服用,大约要间隔2~4h。死菌制剂和酪酸菌均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4.不宜与吸附剂(如活性炭)和收敛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药用炭)同時使用,因为它们能抑制、吸附活菌,从而降低疗效。

5.如果您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记得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有益菌菌群制剂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中小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