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载重货车行驶安全问题研究

2019-10-28 05:57雷星王荣平
时代汽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雷星 王荣平

摘 要:近年来,我国货运逐渐向大型化、重载化发展,载重货车的比例逐年增加,由载重货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山区高速连续长下坡路段成为了载重货车交通安全事故的重灾区。本文结合山区高速连续长下坡路段的事故特征,从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四个子系统出发,对载重货车的事故成因进行了全方面的剖析,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载重货车行驶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载重货车;交通安全事故

1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修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式各样的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不断涌现,特别是中西部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极高。桥隧工程极大地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但也提高了山区高速公路纵坡的坡长与坡度,这就给山区高速的车辆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车辆在连续长下坡路段行驶时,需要长时间制动来维持车速,制动频次与制动距离都会大量增加,特别是载重货车由于其自重带来的巨大下坡力,导致其制动频次与制动距离远超其他类型车辆。随着货运向大型化、重载化方向发展,载重货车的比例逐年增加,由载重货车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货车逐渐成为了“祸车”。据统计,全国高速公路每年发生的货车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约占所有交通事故的三成左右,这个比例远远高于货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比例。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山区高速连续长下坡路段,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载重货车的行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 事故特征研究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以平均总坡度和坡长两个指标进行量化。超过该范围的即定义为连续长下坡路段。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由于载重货车自重产生的下坡力使得车辆行驶速度通常较快,但频繁的使用制动器会使得制动榖温度过高,导致后期车辆制动失效。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载重货车的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坡度越大,坡长越长,事故数越多。(2)事故多发生在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后半段。(3)事故形态多为碰撞和翻车。(4)事故多发生在凌晨1点到7点。(5)载重货车比例越高,事故数越多。(6)交通量越大,事故数越多。(7)由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

3 事故成因分析

高速公路交通系统包含了人、车、路、环境四个子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当某个子系统出现问题时,则可能打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导致交通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当交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则引发交通安全事故。造成载重货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人、车、路及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货车驾驶员、载重货车、道路特征及其运行环境几个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载重货车运输事故特征,对载重货车事故成因进行全方位剖析。

3.1 货车驾驶员因素

货车驾驶员作为交通行为的主体,是载重货车事故诱因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山区高速连续长下坡路段上行驶,由于货车驾駛员努力将车速控制在自己认为安全的范围内,需要进行更多的档位和制动控制,其驾驶负荷度较在普通道路上行驶大大增加,其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化及其驾驶技能对行车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3.1.1 生理因素

货车驾驶员大多为中壮年男性,正常来说其身体素质基本较好。但由于其常年跑车,饮食作息不规律,抽烟喝酒,缺乏运动,熬出一身病痛,诸如胃病,耳朵听力不好,前列腺,腰腿疼,颈椎病等等。为了生计,他们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和休息,常常带病上岗,其生理状态大都欠佳。一般货运的运距都较长,尤其夜间行驶居多,货车驾驶员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

3.1.2 心理因素

由于载重货车体积大,重量重,货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有天然的心理优势。载重货车通常用于长途运输,货车驾驶员工作时间长,且长期独自处于陌生环境,面临着复杂的道路状况和交通环境。这些因素往往导致货车驾驶员产生不良的交通心理,主要有攻击性心理、违章心理、冒险心理、期望心理失衡、安全感偏差。在山区高速连续长下坡路段行驶时,下坡惯性作用使车速加快,货车驾驶员还容易产生紧张心理。

3.1.3 驾驶技能

载重货车驾驶员通常驾龄都比较长,对自己的驾驶技术非常自信,面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很多人喜欢采用空挡高速滑行或者长时间使用行车制动器,不良的驾驶习惯会增大行车安全隐患。通常来说,货车驾驶员绝大多数都没有学习的习惯,拿到驾照后很少再进行培训或者学习,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不熟悉,一些有效的驾驶技巧和专业设备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

3.2 车辆因素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由于载重货车自重产生的下坡力使得车辆行驶速度通常较快,但频繁的使用行车制动器会使得制动毂温度过高,导致后期车辆制动失效。载重货车作为运输载体,其重量体积、性能配置、技术状况、都会对运行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3.2.1 重量体积

载重货车的体积大,重量重,是其他车辆的数倍。受利益驱使,很多货车还会进行改造,使得其体积更大,载重增加。体积大增加了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而载重高将大大增加车辆的负荷,特别是在连续长下坡路段,车辆过重会使得车辆惯性增加,制动负荷陡增,制动榖温度急剧上升,货车制动效能下降速度更快,直至制动完全失效。

3.2.2 性能配置

货车的动力性会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研究表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速差越大,事故率越高。货车由于其自身局限,车速比其他车辆慢很多,造成频繁的换道,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货车的制动性会影响车辆在长时间制动和遇到紧急状况制动时的行驶安全。货车长时间制动会使得制动榖温度急剧上升,制动效能显著下降,导致货车制动失效,极大地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货车辆加装辅助制动装置,如货车液力缓速器和发动机辅助制动设备,可以很大程度减轻行车制动器的负担,保障行车制动器效能,但出于经济考虑,很多载重货车并没有安装辅助制动装备,完全依靠行车制动器进行制动。

3.2.3 技术状况

载重货车通常长期处于运行状态,其磨损率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但出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许多载重货车在保养和维修方面做得不够,车辆技术状况欠佳,货车驾驶员对车辆的技术状况估计不准,大多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将很可能引发一场车祸。

3.3 道路因素

山区高速公路受到地形、地质、地貌和生态保护等条件的限制,通常会在设计中采用不同的线形及其组合,存在大量的弯道、坡道、隧道、桥梁、悬崖高落差等路段,同时,常有多个隧道连接、多个桥梁连接或者多个隧道与桥梁间隔连接,桥隧比例很大,这些复杂的构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与一般高速公路相比有较大差异。

3.3.1 坡长坡度

山区高速公路的坡长与坡度对载重货车的运行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从事故统计看,载重货车事故率随坡长坡度呈指数上升。连续长下坡对载重货车运行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货车驾驶员长时间地利用行车制动器稳定车速,车辆制动会逐渐失效。其次,连续长下坡容易使货车驾驶员对坡度判断错误,如陡坡接缓坡,可能会导致驾驶员错误的认为在上坡而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3.3.2 弯道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除了连续陡坡外,往往还伴有连续急弯,载重货车的重心高,若是在长下坡路段无法控制好车速,在经过平曲线半径较小的路段时就容易发生侧翻或撞护栏事故。许多货车驾驶员在过急弯时喜欢“压道”行驶,其他高速行车驾驶员由于着急盲目超车,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除此之外,连续长下坡还经常与桥梁、隧道等组合,长时间在这些路段上行驶,货车驾驶员容易紧张而导致疲劳。

3.3.3 桥梁隧道

由于工程及环保的需要,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重越来越大,桥隧的数量和长度不断增加,行车环境与一般高速公路差异较大。桥隧路道作为高速公路网的瓶颈路段,具有安全隐患大,易发生交通事故,且事故危害程度大、事后处理困难等特点。桥隧路段路面易暗冰、雨雪、横风的影响而出现结冰、积水等现象,车辆容易打滑失去控制;隧道进出口由于内外亮度差别极大,产生“明暗效应”由于短暂“失明”而操作不当。

3.4 环境因素

3.4.1 天气因素

山区高速公路多穿山越岭,气候复杂多变,同一区域不同路段都有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气候情况,或者是同一路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天气状况,有一些甚至是比较恶劣的天气。雨、雪、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改变了道路的行车条件,减小了路面的摩擦系数,降低了能见度,从而影响驾驶人的正确判断和操作,对交通安全有极大的危害。与此同时,这些恶劣天气给受地形限制而选线较为复杂、不利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4.2 道路环境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标志标线等设施环境和路侧环境(景观设施、障碍物等)。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而言,由于其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约束,需要完善的标志标线等配套设施来保障交通安全,否则就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大量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可发现,设置不合理的路侧景观及路侧障碍物同样会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如天然的树木、水体、山坡或陡崖等易使驾驶人视距受阻,而各类诸如护栏、防撞垫等人工障碍物若设置不当同样会演变为“公路杀手”。

3.4.3 交安设施环境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的特殊性,某些路段上会设置避险车道、紧急停车带,保障故障车辆或事故车辆能够进行紧急避险。载重货车在连续长下坡路段由于其制动毂温度不断升高,制动力逐渐失效,当制动毂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车辆就可以进入紧急停车带或避险车道进行降温,若车辆已经因制动失效而失控则可以进入避险车道,可以通过防撞消能设施使车辆停止。

3.4.4 运行管理环境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管理部门除了进行常规的速度管理、超限管理、违法违章管理、养护管理、紧急救援管理,尤其要加强对事故黑点的管理。在山区高速公路中,事故黑点里程占其总里程的比例很小,却集中了较大比例的交通事故,准确鉴定事故多发地点,找出事故多发成因并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有利于有效快速地提高道路运行安全,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减少道路的事故数量和财产损失的目标。此外,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受天气影响大,交通管理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季节性管控措施以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4 结语

影响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载重货车行驶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每一次交通事故的发生都由于货车驾驶员、载重货车、道路状况以及运行环境等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引发的。为了提升载重货车的行驶安全,需要结合事故特征與事故成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叶忠慧. 高速公路上大货车事故多的原因与对.[J]公路与汽运,2005(1).

[2] 潘兵宏,杨少伟,赵一飞.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研究[J].中外公路,2009(6).

[3] 郑斌,邬洪波,廖军洪.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安全性分析及保障措施研究[J].公路,2011(10).

[4] 王皓. 长大纵坡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14.

[5] 郑晓. 基于货车制动性能的长大下坡行车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D]长安大学,2014.

[6] 陈泽.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与连续上下坡组合路段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山区高速公路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施的模糊综合评价
山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交通流控制
谈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技术特色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方案及评价指标研究
路桥施工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分析
试论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变更及造价控制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