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为大观

2019-10-28 01:45沙伟
东方收藏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藏篆书行书

沙伟

何绍基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走科举正途而官运不畅,故而游艺于金石文字之间,工诗文精考订,尤以善书法为世人所知。且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早有先贤论列,书迹传世尤多。而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两岸故宫博物院,自然少不了何绍基书法作品的珍藏。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楷书

何绍基的楷书神和气厚,功力深厚。同治十一年(1872),清代著名学者杨翰(1812—1879)曾经评价其楷书道:“何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数十年功力,溯源篆隶,入神化境……圆劲清浑,仍从琅琊上掩山阴,数千年书法于斯一振。”

清何绍基楷书《古砚韫斋》八言联轴(图1)

纵191.4、横42.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楷书:“古砚华笺分桂上露,清言妙理来松下风。”并有款署:“韫斋大公祖大人正。弟何绍基。”款后且钤“何绍基印”朱文印、“子贞”白文印。

何绍基书法初学北魏张玄墓志,后师法颜真卿,并追溯篆、隶书渊源,特别研习《张迁碑》,晚年喜摹欧阳询,融入沉着雄健之韵味。此作虽为楷书,但结体宽绰,稍作斜欹,笔致飘逸自由,不拘成法,具有个性风范。

清何紹基楷书《瑞毓教彰》八言联轴(图2)

纵174.8、横4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楷书:“瑞毓霍汾祺延弧婺 教彰钟鼎志乐林泉。”并上联有款署:“恭祝诰封光禄大夫赵公步宗世伯大人暨德配。”下联有款署:“诰封一品夫人世伯母曲夫人七旬晋一双寿。年世愚侄何绍基顿首拜。”款后且钤“何绍基印”“子贞”文印两方。

这幅八言联作品功力深厚,为何绍基楷书中的代表作。其结体横平竖直,整齐凝练,力厚骨劲,气苍韵遒,金石味极浓。这种书体风貌,与其接受碑学思想后,勤习欧阳通的《道因碑》、用心揣摩《张黑女墓志》、深得诸碑精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清何绍基楷书《借箸悬车》八言联轴(图3)

纵169.2、横39.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幅楷书内容为“借箸忌劳长江清徧,悬车息影旧雨欢多。”并有款署:“子贞,弟何绍基。”款后且钤文印两方。

《借箸悬车》八言联作品充分吸收了颜体的养分,具有典型的颜体楷书风格。同时楷书中兼具藏锋行笔、笔道较圆的特点,彰显了何绍基将欧阳通与颜真卿熔于一炉的楷书体势,独具风貌。

清何绍基楷书《封禅书》册节选(图4)

此部分纵11.3、横23.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相关文献记载,此何绍基楷书册作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其特点有如近代书画家曾熙尝所述:“蝯叟(何绍基)从三代两汉苞举无遗,取其精意入楷,其腕之空取《黑女》,力之厚取平原,锋之险劲取兰台,故能独有千古。”

何绍基所作的《封禅书》出自《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此书中司马迁对汉代统治者特别是对汉武帝的滥祭淫祀,以及汉代围绕封禅的诸种活动之弊政,以愤懑之情进行了委婉而充分的揭露、嘲笑和抨击,为后世治史者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行书

何绍基的行书以独到的性情和超强的包容性,而广为书家称道。清末民初徐珂(1869—1928)编撰的《清稗类钞》,盛赞其行书:“子贞太史行书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而又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

清何绍基行书《一竹万山》七言联轴(图5)

纵165.7、横4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金笺本行书:“一竹一兰清可坐,万山万水极其游。”并有款署:“竹朋前辈世大人正。世侍何绍基集字。”款后且钤“何绍基印”“子贞”文印两方。

此联是何绍基赠予李佐贤的。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福建汀州知府等职。何绍基曾与李佐贤同朝为官,中第时间又晚于李佐贤一年,故尊为前辈。此作在颜字的格局中注重线条的凝涩和拙朴,用笔以圆笔为主,间以方、侧,以求巧变,同时兼融北碑书法朴拙的特点,笔画婉通回转,刚柔相济,个性鲜明。

清何绍基行书《题画梅》轴(图6)

纵166.5、横41.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洒金笺行书:“余之作梅聊自吟啸,岂在悦人心目。适朋远求作,写一枝以赠之。今置之禹功卷后,何堪依附古人。且云欲道其出处而圭翁已自叙之,何庸复赘。”并有款署:“芷谷世伯大人属。侄何绍基。”款后且钤“何绍基印”“子贞”文印两方。

何绍基是一位具有深厚博大的书学修养及碑学、帖学融和无间的精湛书艺的书法家。其行书师法颜真卿,并以篆法行之,“运肘敛指”,笔画婉通回转,刚柔相济,同时兼融北碑的书法特点,故具有独特的面目。此作是何绍基行书的代表作,行笔柔和,点画精致,笔画粗细相间,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

清何绍基行书《屏花水槛》七言联轴(图7)

本幅纵128.5、横30.5厘米,全幅横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行书:“屏花带雨秋仍丽,水槛临风晚更清”,并有款署:“子贞。何绍基。” 款后且钤“何绍基印”“子贞”文印两方。

本幅取自郑板桥(1693—1765)题“屏花著雨春还丽,水槛临风晚更佳。”何绍基的行书,用中锋笔,微有颤动之势;字常不为绳墨所拘,有着从容闲适的感觉,并时有欹斜之态。本幅正是何绍基典型的行书代表作之一。

清何绍基行书《沙苑行》四屏轴节选(图8)

本幅(共四幅)纵185.7、横54.2厘米,全幅横61.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四(幅)屏轴中,本幅行书:“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余里。龙媒昔是渥洼生,汗血今称献于此。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每岁攻驹冠边……”

本幅何绍基作于清文宗咸丰十一年(1861),取自杜甫(712—770)詩作《沙苑行》。此诗分四段,前二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四句。首段叙苑中水草,见良马所由产。次段从厩中多马,形骕骦之特异。三段极状在苑飞扬之态。

清何绍基行书《自书诗》扇页(图9)

纵16.5、横48.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扇页上行书“风定云收雨晴,月光如水十分清。流萤带润浑无力,鸣柝绵宵正有声。独坐不知零露重,闲愁时共夜凉生。”自识:“録旧作以为武臣同年兄正之。道州何绍基。”钤“何绍基印”“子贞”“道州何氏”等印。

此件扇页书法以篆隶为底蕴,用笔方中见圆,精力内含,遒劲舒和,意态超然,可谓拙中见巧,飘逸脱俗。因何绍基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在他的书法中融入了更多的文人气质与学养。这幅扇面与其说是一位大书法家的作品,不如说是一位大学者的书法,显得文气十足。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隶书

何绍基的隶书颇具深度和系统性。其隶书通过综合清代各家创作之长,写出了既有深厚的汉碑功底,又具有个性意趣的超逸多姿之新书体。近代书家谭泽闿(1889—1948)评他的隶书“致力于汉隶至勤,东京诸碑临写殆遍,六朝而后言八分,无能过者。”

清何绍基隶书《赏留道左》七言联轴(图10)

纵128、横31.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幅隶书内容为“赏留琼岛看华宴,道左青箱授砚铭。”并有款署:“凤池学兄属。何绍基。”款后且钤“何绍基印”朱文印、“子贞”白文印。鉴藏印钤“药农平生真赏”朱文印。

何绍基书法初学北魏张玄墓志,后师颜真卿,又上溯周秦古篆籀、两汉及南北朝碑版,晚年喜摹写唐代欧阳询。其真、行书面目独特,篆、隶二体浑厚古拙,意趣高古。该隶书联吸收了篆书用笔,体势沉着而飘逸,表现出何氏书法特有的笔墨趣味。

清何绍基《隶书轴》(图11)

纵115.5、横52.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隶书“惟君之轨迹兮,如列宿之错置,易建八卦,揆肴毄词,述而不作,彭祖赋诗。”并有款署:“秋粟馆丈属书。弟何绍基。”款后且钤“何绍基印”朱文印、“子贞”白文印。

本幅隶书笔力浑厚,是谭伯羽、谭季甫先生于1982年捐赠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人形容何绍基隶书字如屈铁枯藤,此幅得以见之。且现其结字纵横欹斜,从容又出于绳墨之外。

清何绍基隶书《临公卿上尊号奏碑》大字卷(图12)

纵31、横51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隶书“稽古笃睦,茂于放勋,网漏吞舟,弘乎周文。是以布政未儙,人神并和,皇天则降甘露而臻四灵,后土则挺芝草而吐醴泉,虎豹鹿兔,皆素其色,雉鸠燕雀,亦白其羽,连理之木,同心之瓜。”

何绍基写字,用回腕执笔法,写来和一般人同样顺畅。此幅虽然临写三国魏《公卿上尊号奏》,却没有忠于原碑的笔法。他把汉隶和颜真卿楷书的质素引进来,使原来方峻的气息变为浑厚,可说是何绍基自己的风格。这种融合变化出来的风格,虽然自成一家,却不适合初学书法的人临写。因为何绍基这种风格是通过长久临池功夫,奠基在熟练的楷书和隶书笔法之上。

清何绍基隶书《以俟知奥》横幅(图13)

纵40.5、横114.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何绍基的书法以唐代的颜真卿为根基,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拓,晚年则隶篆真行融为一体,卓然自成一家。本幅隶书仅横书“以俟知奥”四字,属大字书幅。这四字体势浑厚,颇不同于向见其行书的闲适韵味,笔画虽圆润但笔笔有力,足见其隶书的根底之深厚。

清何绍基隶书《临张迁碑》册节选(图14)

此幅纵38.3、横55.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于内容繁多,故此幅仅节选隶书“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何绍基所临《张迁碑》既不失其精神而又能自成面目,用墨浓湿丰腴,线条雍容,气息淳古。他摒弃了世俗隶书中装饰华美的成分,重其神韵,全力以己意为之,一反汉隶方扁横势的旧习,以纵势为主,布局疏朗开阔,气脉贯通。同时运笔浑圆,婉和韵雅,古拙朴厚,具有浓厚的金石味。且起笔回锋藏头,致使多处出现涨墨现象。结字大胆随意,几乎字字不平稳,但整体和谐统一,并把行草书的笔意渗入到他的隶书中去,笔毫铺开,行笔速度较慢,运笔迟涩,欲行还止,并不时加入颤笔的动作。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篆书

何绍基极重气韵的篆书,不以分布为工,而以挺拔隽逸见长。毕生以研究文字学为其主攻方向的马宗霍(1897—1976),在其《霎岳楼笔谈》中评何绍基的篆书:“所临三代鼎彝款识,皆自出机杼,兴至时遇纸则书,神融笔畅,妙绪环生,移其法以写小篆,遂尔天机洋溢,独得仙证。”

何绍基篆书《论书》轴(图15)

纵 103.3、横62.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轴录书评一则:“孙虔礼谓子敬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泰和祖述子敬,特又过之。《云麾将军碑》正坐此。唯《岳麓寺碑》,笔力圆劲,不出巨范。”款署“竹朋世仁兄前辈正篆,绍基”。款后且钤“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印。

何绍基的书法最具特色之一,是在凡能体现其风格的楷、行、草、隶书作品中,皆参有古拙朴茂之趣的篆意。而他对篆书的书法创作,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该作篆书《论书轴》即为佐证。

何绍基篆书《深山奇花》八言联轴(图16)

本幅纵215、横40.2厘米,全幅横47.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篆书:“深山大泽高斋清地,奇花媚石洁等圆荷。” 款署“春溪三兄雅属(上联)。东洲居士何绍基(下联)。”款后且钤“何绍基印”“子贞”文印两方。

被誉为“书联圣手”的何绍基,其平生作书中的对联非常之多,且书作着力,书艺极高,绝非普通的应酬之作。本幅篆书为何氏盛赞重阳菊花之联。其书雄浑有力,用笔灵动,圆回流转,朴而不拘。

上述十六件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何绍基书法作品,虽然是何绍基书迹中的沧海一粟,但是其体现的文化遗产却蔚为大观,并在传承、开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同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

猜你喜欢
现藏篆书行书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柳佳玮作品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潘池勇行书作品
《玄宗避蜀图》
自撰联(行书)
七月·美梦
一月·如意
书画名人汇